陳曉君
摘 要: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過程、方式方法以及測量與評價,目標的編寫直接反映出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情況的判斷以及對教學過程的構思。但目前普遍存在英語教學目標不明確的現(xiàn)象,作者通過教學目標設置的實例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教學目標設置的條件。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346(2016)02-0089-03
在這色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里,中國水墨畫卻只選擇用黑白的水墨(一陰一陽)去表現(xiàn)萬事萬物,它沒有能像西方繪畫的色彩那樣,對自然色彩有著很科學的認識,比如說西方繪畫概括出了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和明度。中國繪畫一向被認為是德、道、意的載體,其所表露的也就是中國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思考與追求。西方色彩語言表現(xiàn)為科學和外在感性的特點,而中國水墨畫色彩語言卻表現(xiàn)為神學和內省理性的特點。這種傳統(tǒng)范式的形成,與道家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
老子講“素”(“見素抱樸”)和“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對這兩種無彩色高度重視,“素”是白色,“玄”為黑色,即后世水墨依據(jù)的顏色。老子將黑白視為對立的兩極,這種認識完全合乎科學,因為,黑是物體完全吸收光線的結果,而白則是全部反射光線的結果,它們剛好處于兩極。中國人的觀念認為北極是天頂,而北極為玄色,所謂“天玄地黃”,天之玄色為神圣的顏色。單純和樸素的黑白兩色也正符合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主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思想。在無色中,老子最推崇黑、白兩色,并以色論道,使黑白成了老子哲學體系中核心概念的別稱。莊子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審美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道的精神“樸素”,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也遵循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特殊色彩意識。
從繪畫理論的角度看,素是白色,玄是黑色,白是黑的對立,是黑的憑借形式,離開了白,黑也就無法存在。所謂“黑從白現(xiàn)”也就是這個道理。中國畫家運用黑白色的方式,表現(xiàn)為“悟墨”的過程,所謂“悟墨”即是“悟道”,也就是感悟生命,以求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并生的“得道”目的。墨色是傳統(tǒng)水墨畫色彩呈現(xiàn)形式的主體,這種黑與白的單純關系,構成了水墨畫最獨特的形式,體現(xiàn)了東方人的審美心理和價值取向。黑與白所呈現(xiàn)出的視覺意味,被認為是繪畫審美的最高品格。
中國畫到了唐代便有了王維創(chuàng)作的水墨畫法,開文人畫之先河,摒棄色彩的運用,強調“墨分五色”,以水墨代色。黑白二色逐漸取代其他豐富的色彩而成為中國畫色彩體系的核心,中國畫的靈魂就是“筆”和“墨”。 唐、五代、北宋的畫論對“墨”的表現(xiàn)力有了更充分的認識。王維的《山水訣》中說:“夫畫者,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睆垙┻h解釋水墨畫的意蘊時說:“夫陰陽陶蒸,萬物布錯。玄化無言,神功獨運。草木敖榮,不待丹綠之彩;云雪飄揚,不帶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峰不待五色。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敝袊嫷乃澜缋镞@種黑與白所呈現(xiàn)出的視覺意味,被認為是繪畫藝術的最高品格,營造了一種獨特的“無色之色”之美。所以,水墨畫只采用純粹的黑白為原色,進而表現(xiàn)大千世界。
2 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審美精神的取向--- “道法自然”的自然美
《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鼻f子的“順物自然”(《應帝王》)表征的都是自然之美,把自然看作美的本質。 “道法自然”是老莊哲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道家崇尚自然之美,就是反對雕琢造作,反對賣弄做作,就是要求“真”?!罢妗本蛻撘慌杀旧?,而不能文飾裝扮。要“淡”就應該任其丑樸,而不能粉飾涂抹。老莊的“大美”是一種微妙玄通,虛形陰柔,靜寂空靈,含蓄雋永的審美追求。老莊的“大境”以自由心靈感悟人生,以詩性的審美來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為審美的本知,是道家美學思想的最高審美境界。中國水墨畫的審美把握是對“道”的觀照。
老子的“無名”、“致虛極,守靜篤”、“靜觀玄覽”的審美認識觀和他所創(chuàng)造的關于藝術創(chuàng)造和鑒賞的“虛”、“靜”、“妙”、“味”等一系列審美理念構成了老子的審美思想。從老子的這些思想出發(fā),莊子提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劉勰提出“標自然為宗”,司空圖提倡“妙造自然”,蘇軾認為“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等等,使中國古典美學一脈相承,引申出了崇尚自然、含蓄、沖淡、質樸的審美價值。因此,道家以自然為美的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產生了最廣泛、最深遠的影響,而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也正體現(xiàn)了這種“自然”的審美屬性。
中國水墨畫因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傳統(tǒng)而具有中國古典美學審美價值,深受儒、道、佛審美思想的影響。在題材和表現(xiàn)手法上,中國繪畫藝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國繪畫藝術描摹自然景象,視自然為友。藝術家身居山林,進行長期的觀察和思考,了解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變化,風雨陰晴之時山川面目的不同,清晨黃昏之間草木氣象的改觀,從而來描繪出自然界云淡風清之景,高山流水之意,也就是要融會貫通“道法自然”的認識世界的方法。這就是多數(shù)中國畫家為什么首先要對自然有漫長的認識過程的緣由。中國畫在表現(xiàn)手法上也并不是完全照抄自然的客觀物象,張躁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水墨畫以樸素的墨色表現(xiàn)形體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創(chuàng)造者很強的主觀情感,即在造化自然的基礎上,有所思想,有所寄意,具有情感。
王維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這種以畫家特有的眼光審視自然世界而感悟到的那種宇宙意識和道的精神在繪畫和詩詞中的表現(xiàn)尤為暢快淋漓,給人以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善于發(fā)現(xiàn)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在對自然的感悟理解中將自然的東西融會貫通,使自然的形象內化為藝術家自身的心靈意象,從而達到“道法自然”的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档掠幸痪涿裕骸拔以谑澜缟希澜缭谖疑砩??!敝挥羞M入這種狀態(tài)時,才能領悟“道法自然”的自然美。
3 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創(chuàng)作精神的吸收——“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
“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fā)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痹诘兰铱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道學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萬物”后還要歸一,天人合一。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生二就是哲學的主客二分法,二生三是陰陽合合產生新的生命體,三生萬物,生命不斷繁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氣韻生動。強調天人相通“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合為一體。所以說這“天人合一”的思想突出表明了人與自然深刻的對應關系。
謝赫“六法”講“氣韻生動”,正是指“人”與“天”相會相融反饋互動所形成的一種生機勃勃、動靜有序的生命韻律。畫家在“天”——自然的大化流行中認識、體驗“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精神(莊子語),而天地之大美,因畫家的體驗、創(chuàng)作而以藝術意象顯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人與天的合一,訴說著中國山水畫家與藝術家的天人戀情。石濤《畫語錄》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中心思想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的表現(xiàn)要有“我在”。進入創(chuàng)作就要達到我與自然“神遇而跡化”的境界。”石濤認為,他畫山水畫,是山川讓他代替山川表現(xiàn)山川的意蘊和美。又說畫上的山川是由他孕育變化而產生的。但石濤同時又說,他自己本人又是由山川孕育變化而產生的。倒底誰產生誰,這里面的哲學內涵不過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化”,其美學的內涵不過是物我交融、遷想妙得。石濤作畫,并不是照抄自然,而是把所觀察到的奇特美妙的山川林木云煙,經過構思構圖,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畫圖。他所畫的山水畫,就是自然的山川與他的思想感情奇特地相遇之后而留下的筆墨痕跡。這些都旨在說明,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既不只是大自然的單純的再現(xiàn),也不只是畫家主觀思想感情的單純表現(xiàn),而是二者相融合的天衣無縫的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的表現(xiàn);是在自然的真實的美的表現(xiàn)中表達畫家自己的審美理想的過程,將人與自然性靈統(tǒng)一,從而到達藝術的理想境界。
黑格爾《美學》中曾經有過類似的說法:“藝術家把靈魂灌注到石頭里去,把它柔潤起來,活起來了,這樣靈魂就完全滲透到自然的物質材料里去,使它服從自己的駕御”。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藝術最高境界。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是以豐厚的源遠流長的文化作為筑基,以博大精深的道家哲學作為載體來弘揚國粹。中國傳統(tǒng)畫家吸取道家哲理,追求自然本真的藝術精神,使得中國水墨畫從畫理、畫法到審美情趣、創(chuàng)作境界,無不打上其深刻烙印。
參考文獻
[1]王永亮.中國畫與道家思想[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2]寇元勛.中國水墨畫:源流.審美.表現(xiàn)[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3]姜澄清.中國色彩論[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4]朱峰.老子“道法自然”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J].電影評介,2008(21).
[5]劉菊芳.中國水墨畫與禪道思想[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5).
[6]謝冬莉.淺析中國藝術精神之意境——天人合一[J].安徽文學,2010(9).
Abstract:As a philosophical category, Taoism has been lead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uch philosophical theories as elements, mystery, nature follow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human, etc., and explains how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ff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in color foundation,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pirit of creation.
Key words:Taoism;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color; aesthetics; creation
(責任編輯:陳超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