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榮
【摘要】:隨著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而貫穿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頭戲,那么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閱讀課中更好的進行文化教學,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文化因素;閱讀課
“文化”一詞,眾所周知,其范圍寬泛,含義豐富,關(guān)于“文化”的定義,就有百余種?!掇o海》里將各種定義歸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fā)展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包括政治、歷史、思想、道德、傳統(tǒng)習俗等其他意識形式。筆者認為該定義具有代表性,其較為準確、全面地界定了“文化”一詞的內(nèi)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逐漸出現(xiàn)“文化熱”現(xiàn)象。因而對外漢語教學界加強了對文化的重視,并開展了一系列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研究工作,并在該研究方面取得較快發(fā)展。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基本技能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在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若沒有或者不重視該種語言所包含的強大的文化因素的教學,則無異于舍本逐末,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小至衣食住行,大至一個民族的整體價值觀念和共同信仰,無不體現(xiàn)出該種文化的滲透。而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對文化的教學就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意義重大,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想要學好漢語,則必定要融入到中國的文化世界里,全面了解中國文化才不至于出現(xiàn)各類文化沖突現(xiàn)象。
元華在《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界文化研究20年評述》中指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語言課中的文化教學,即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教學,二是專門的文化課教學,主要指專門文化知識的教學,,一般以文化課程或者文化書籍為載體。本文主要討論前者,即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教學,是融合在語言要素中,依附于語言形式,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直接影響學習者準確運用語言的文化因素。那么如何更好地使文化因素的教學更全面更深入的滲透到對外漢語教學中呢?
閱讀課是對外漢語教學基本技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從其教材內(nèi)容來說,無論其涉及的語言知識還是其包含的文化因素,都是比較廣泛和全面的。所以本文主要討論閱讀課中的文化因素教學。
首先,教材編排來講,語言知識和文化因素的安排比例應是適當且合理的。無論是用于初級中級還是高級水平學習者的教材,都不能只重視語言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而忽視了文化因素的教學,或者只偏向文化因素教學而不重視語言技能的學習。因此在閱讀課中,這兩者的關(guān)系是相輔相成,而且應當是比例適當?shù)摹?/p>
其次,在難度方面,應當充分考慮學習者漢語水平,文化因素的設(shè)定不應超出學習者理解力的范圍之外,例如,在筆者自己教學的經(jīng)歷中,課文中出現(xiàn)“斗大的的字不識一筐”這樣的句子,課后的習題中出現(xiàn)“斗”是什么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樣的文化因素攝入是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首先對于中級水平的留學生來說,對中國的俗語的了解本來就不多,其次,“斗”和“筐”對于文化背景和中國文化差異很大的留學生來講,“字”和“斗”與“筐”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所以學生一頭霧水。還有,在針對中級漢語水平學習者的教材中出現(xiàn)一些古文字句,同樣,學生的課堂反饋是比較消極的,對連現(xiàn)代漢語的掌握都比較生疏的留學生來說,顯得莫名其妙,即使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仍有些茫然。所以,文化因素的教學還是要與學習者的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相吻合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最后,在閱讀課中,文化因素的趣味性同樣應當?shù)玫街匾?,語言學習本身比較枯燥晦澀,加之大多數(shù)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有一些畏難情緒,再者閱讀課任務也比較重,所以若是利用閱讀課涵蓋范圍廣的優(yōu)點,多加入趣味性的文化因素,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使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有所期待,那么閱讀課的教學效果則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元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界文化研究20年評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2]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探索》華語教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