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敏
摘要:“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的班集體。”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班級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卑嘀魅喂ぷ鲬撌恰鞍凑盏隆⒅?、體等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體魄健康的公民。承擔班主任職責的教師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
一、用責任心去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
班主任的責任心是是師德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做好班級工作的首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師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做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并不是你學富五車,而是你的責任心。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這段話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責任之重大。對學生負責,首先要關愛學生。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應多關心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去了解她們的家庭背景,了解他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掌握她們的性格特點。對于學困生,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與溫暖,喚起他們對學習與生活的信心與熱情。其次,要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加強師德修養(yǎng)。教師的職業(yè),是一項育人、塑造心靈的特殊事業(y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敬崗愛業(y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會讓學生熱愛學習、快樂生活,也才會讓自己體會到為人師的快樂與幸福。再次,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強烈的教育責任心,還應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因為,現(xiàn)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種專業(yè)知識的教書匠式的教師,而需要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教育理論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師。
二、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向
1、以服務學生為主。在新課程背景下,班級的管理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管理,而是為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第一位,而學生只需要服從管理,并沒有發(fā)言權。這樣的班級管理學生必然不會喜歡,也勢必會引發(fā)他們的逆反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班主任必須認真地對自己的管理進行反思,轉變管理的觀念,變管理為服務。從講臺上走到學生們中間,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關注學生們的未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成為一個自信獨立的人,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師生共建班規(guī)。小學生正處在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在這一階段讓學生參與到班規(guī)的建設當中,有助于開動他們的腦筋和智慧、激發(fā)他們的潛力。班主任要召開班會,讓大家坐在一起,探討建立班規(guī)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研究班規(guī)的方案,該提議的提議,該辯論的辯論,共同為班規(guī)的建立出力。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注意引導,在適當?shù)臅r候拋出問題,給學生們思考的空間。對于學生們錯誤的觀點要及時糾正,同時也要肯定其為班級的付出,留住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由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規(guī),不僅能使學生更加信服和自覺遵守,更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建立評價體系。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已經(jīng)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因此班主任需要尋找一條新的道路。這種新的評價體系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老師要改變只看分數(shù)、只看成績的評價理念,要開放眼光,看到學生們身上的其它的閃光點。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并將其有機結合,客觀地進行評價。第二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在這個方面班主任要開誠布公,允許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自己的意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第三,學生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班主任要專門抽出時間,讓學生們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評價,這有助與學生們更為清晰地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并及時改正。
三、新課程對班主任工作改進提出的新要求
1、明確新的教育理念。因此,班主任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重視學生身心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要在班級的管理中,要與學生打成一片,既做學生的老師,也做學生的朋友,讓班集體成為一個和諧友愛的溫暖大家庭。
2、明確新的培養(yǎng)目標。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精神的有道德、有文化的時代新人。小學生正是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響,需要老師的細心引導和認真教育。因此,班主任必須明確這個培養(yǎng)目標,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使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3、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只看分數(shù),扼殺掉了許多學生的興趣愛好,掩蓋了許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使學生的生活多了一些憂愁。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只看分數(shù)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發(fā)展性評價。因此,班主任轉變過去的觀念,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學會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學習動機進行評價,挖掘出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出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綜上所述,新課程要求班主任必須改變過去的班級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不管是班主任、老師還是學生,都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到班級的建設當中,每一個人都應該與班級同甘苦、共榮辱,共同為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陳小燕.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工作[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2(31):74.
[2] 王東霞.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J].軟件:電子版,2013(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