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家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國策,道路橋梁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建設橋梁需要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反復研究,確定工程的可行性、勘測設計和施工技術等先決條件才能完成,因此控制好橋梁基礎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橋梁工程質量。文章對國內橋梁基礎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橋梁基礎;施工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橋梁建設;橋梁工程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5-010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5.052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和社會給予高度的重視,但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交通擁堵的狀況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及相關科研學者關注的焦點之一,至此,國家開始大量建設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橋,以此緩解擁堵的城市道路。而橋梁基礎施工作為橋梁整體工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國家相關部門應予以關注和重視,嚴格把控質量關,合理、有效地利用國內現(xiàn)有的橋梁基礎施工技術,強化橋梁使用功能,延長使用年限,提高國民日常行車的安全。
1 國內橋梁基礎施工技術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家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也加快建設步伐,處于大規(guī)?;A設施建設的高峰期,為了緩解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安全行駛狀況,國家積極新建高等級公路與橋梁,在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完善橋梁和道路的基礎施工技術。目前,國內已知的橋梁基礎施工技術包括明挖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管柱基礎、地下連續(xù)墻基礎等主要施工技術。
1.1 明挖基礎
明挖基礎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淺基礎一般是在工程準備工作開始時,采用敞坑開挖的方式進行橋梁施工,被行業(yè)內稱為明挖基礎。由于該項技術將基礎進行分層配置,然后逐層施工和擴大,因此也被稱為是擴大基礎。在進行工程基礎施工的過程中,多為人工、機械開挖,機械開挖有效地提高效率,但是無法保證在基礎施工的過程中,造成由于地下水位過高時形成的地底給水,因此可采用匯水排水法進行有效排水。而井點降水法則是通過在基坑附近,設置井點管道,不僅能夠起到排水、降水的作用,而且還能起到過濾的功效,其操作過程一般都是由井點管道與集水管直接連接,然后集中接引到水泵上,從而使得基坑內的水得以順利排放。
1.2 樁基礎施工技術
目前國內樁基礎施工技術分為兩類: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樁(鉆孔灌注樁和打入樁)。其中鉆孔灌注樁的工藝簡單、便于維護和操作的優(yōu)勢更被國內所普及,其直徑數(shù)據(jù)為0.8~2.5m,采用標號為大于等于C15的混凝土,水淹混凝土標號則是C20,鉆孔灌注樁施工距離為3~5m,進行相應的鋼筋配置。與鉆孔灌注樁不同,打入樁的通用性能較好,適合規(guī)范、標準化生產模式進行流水線生產,其需要將鋼筋混凝土直接強行打入基礎內部30~40cm,其標準混凝土型號為C25,鋼筋之間距離不固定,卻要求適當制定距離。
1.3 沉井基礎施工技術
國內當前沉井基礎施工技術分為沉井下沉方法和不排水開挖下沉方法,在工程進行沉井下沉的過程中,不能隨時停止,要充分保持沉井的連貫性。除土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均勻、有序,從而支撐土層,進而控制好土層的高度,做好對土層除土后的位移以及斜移等工作的調控。在沉井基礎施工的過程中,將水位高度嚴格控制在國家制定的施工標準范圍之內,以此避免翻沙的
情況。
1.4 管柱基礎施工技術
管柱基礎具有一定的抗壓性和強大的抗震能力以及荷載能力,其可以貫入較深的水下,具有很強的穩(wěn)固性。管柱基礎采用直徑較大的圓柱形管柱作為樁基礎,一般多呈現(xiàn)為混凝土、鋼質等形態(tài)。
1.5 地下連續(xù)墻基礎施工技術
在國內對于地下連續(xù)墻基礎應用較為廣泛,其采用分散的板墻和用板墻圍城閉合的結構組成,在眾多施工單位中,此類方法的施工工期快、強度大、建材用料少的特點得以較大程度的展現(xiàn),因此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應使用挖掘機泥漿護壁法將基坑完成長方形深槽,再進行混凝土澆筑,使單元墻形成連續(xù)墻。
2 國內橋梁基礎施工發(fā)展現(xiàn)狀
2.1 缺乏有效的建材管理機制
隨著國家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支持,橋梁和道路工程施工技術得以逐步完善,然后國內眾多施工單位在橋梁基礎施工的過程中,嚴重缺乏有效管理機制,致使混凝土水化程度較高,再加上施工單位管理高層對混凝土的日常養(yǎng)護認知度不夠,導致混凝土濕度嚴重不足,甚至水泥水化,無法順利進行工程施工,不但影響混凝土強度,更使得混凝土內部結構過于松散、強度不夠且表面產生裂縫的現(xiàn)象。一般情況下,水泥的水化和混凝土強度發(fā)展的速度是隨著溫度的高低而發(fā)生增減變化,在溫度降低到達0℃時,混凝土內部水分會結冰,水泥則不會發(fā)生任何反應,而結冰后的混凝土不僅影響增長情況,還會造成由于內部結冰而引起的膨脹,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在氣溫極低的環(huán)境下,甚至造成混凝土崩潰,導致不能充分發(fā)揮混凝土的功效,甚至無法正常使用。
2.2 缺乏健全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在國內眾多施工單位中,嚴重缺乏健全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人員進行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無法起到安全約束和安全管理的作用。在進行大橋樁基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錯誤操作大型施工設備或機械設備故障的緣故,導致延誤了拔管的時間,從而引起導管被抱死,不能順利拔起,引發(fā)的斷樁事故頻頻發(fā)生。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發(fā)生操作失誤而引起的斷樁及其他威脅生命的安全事故,不僅延長工程工期,還致使工程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2.3 缺乏完整的基礎施工技術體系
在進行強行壓樁的過程中,隨著貫入速度的逐漸減小,從土層內部出現(xiàn)的回彈力度逐漸增大,致使樁身嚴重顫動,在此階段經常會有斷樁的事故發(fā)生,正是因為施工單位缺乏較為完整的基礎施工技術及其技術內容,無法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分析其顫動的原因,無非是樁在貫入土層后遇到巖石和其他硬物造成。施工單位必須停止樁繼續(xù)貫入,否則很可能會將樁打斷,并及時制定相應的施工應急方案,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降低障礙物對樁貫入造成的影響。
3 加強橋梁基礎施工技術的措施
3.1 加強對混凝土質量的控制
國內施工單位在基礎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的強度是橋梁工程基本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強對混凝土質量的控制,制定好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和振搗力度,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溢出的部分要及時處理,以免對工程造成經濟損失,要確?;炷猎诠嘧⒌倪^程中的連續(xù)性,堅決杜絕水和其他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介入。施工單位在進行灌注前要做好施工準備,提升混凝土的強度,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添加增強強度的添加劑,進而改善混凝土的綜合性能,進一步增強混凝土的強度。
3.2 加強對模板加工的質量控制
在橋梁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模板的尺寸和制作質量直接關系著橋梁的立柱、墩、臺的尺寸和體積,更直接影響橋梁整體的施工質量和外觀穩(wěn)定性,因此施工單位應對模板加工方面嚴格控制,根據(jù)相關的設計數(shù)據(jù)對模板的長度、尺寸大小進行嚴格的設定,進而達到橋梁設計的標準要求。在進入施工現(xiàn)場前,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的模板管理人員對模板質量進行驗收,以此確保模板符合施工標準,從而合理使用模板。
3.3 加強對混凝土結構強度的監(jiān)測管理
加強對橋梁主要結構中混凝土強度的監(jiān)測管理,強化混凝土碳化深度,避免橋梁基礎主要結構發(fā)生裂縫的情況,選取橋梁基礎面積較大的位置作為重點監(jiān)測對象,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橋梁的受力能力,合理利用電阻應變法和超聲回彈法,實測混凝土預應力的結構,進一步了解橋梁混凝土強度的使用狀況,并采用有效的方法防止鋼筋銹蝕,保證橋梁基礎可以正常使用。
3.4 建立完整、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單位應根據(jù)自身發(fā)展情況,合理制定完整、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將施工安全落到實處,對施工人員進行施工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施工規(guī)范,要求施工人員按照規(guī)章制度進行橋梁工程施工,確保橋梁施工順利安全地進行。
4 結語
橋梁基礎施工是整個工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基礎施工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橋梁能否正常投入使用,因此加強橋梁基礎施工技術管理,借鑒西方國家施工技術,根據(jù)自身實際施工情況,結合國內現(xiàn)有的施工技術,從而形成完整、有效的基礎施工技術體系是國家公路橋梁行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必要趨勢,是符合國家國情和黨的基本方針的重要表現(xiàn)途徑。
參考文獻
[1] 楊建勛.鐵路橋梁樁基礎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J].山
西建筑,2015,(9).
[2] 杜文奎.公路橋梁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技術的應用分
析[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4,(4).
[3] 蔡焱.高速鐵路跨水源保護區(qū)橋梁基礎施工環(huán)境保護
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4] 查海峰,金玉華.橋梁深水基礎施工技術分析[J].黑
龍江交通科技,2013,(7).
[5] 程文才.廣珠鐵路巖溶地區(qū)橋梁樁基礎施工技術[J].
鐵道勘察,2012,(4).
作者簡介:趙榮(1982-),男,江蘇儀征人,揚州天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和橋梁施工。
(責任編輯:小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