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
剛剛當上小學科學教師的時候,真有些誠惶誠恐,因為對于課堂教學一無所知:除了實驗和講解,真不知道如何能把科學課上得生動有趣。課余時間看了許多教學理論專著,尤其是關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相關理論,才發(fā)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仍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引導學生樂于進行科學探究,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課前探知欲
語云:有備而無患。預習即有備于課堂探究,其中廣涉資源,是必備的條件,這在學習探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多具好勝心,是兒童的又一大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搜集資料環(huán)節(jié)做文章。課前各小組分頭搜集資料,課上進行探究活動時,要用到大量資料,此時各小組都有曬資料之意,各自顯神通亮法寶。如六年級下冊科學就有許多課程相關的知識,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像《人的一生》單元、《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信息與生活》單元等,其許多相關知識盡在生活中。與此同時,這種方法也提高了所搜集資料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不僅如此,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之間相融相濟不可分割的關系,很自然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這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要知道: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
二、在玩中學,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玩是孩子的天性,感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一個問題的前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如此弓在弦上不發(fā)則已,一發(fā)中的,探究問題就呼之欲出了。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擺的秘密》前,先布置一檔游戲作業(yè):課下比賽蕩秋千,看誰蕩得最快。要求列表格的形式做好記錄,得出結論。同時布置作業(yè):預習第六課《擺的秘密》。如此雙管齊下無疑,是在看似不經意中引導學生來探究:擺擺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探究議題。根據結論可知:同一個擺,擺動快慢是一定的;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在同一個秋千上蕩,擺線已定,不同的是學生的體重。其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必定成績相同不分上下。這就天衣無縫地令其在玩耍中進入渴望探究知識階段,為學習《擺的秘密》這一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不覺中在課下就進入了知識探究的思維狀態(tài)。
在整個過程中,寓教于樂,潤物無聲,自然滲入,不著痕跡,使學生的探究興趣悠然自發(fā),同時再去預習《擺的秘密》這一課時,順勢便會發(fā)現問題,這種現實中曾經想當然的認知與實踐產生背駁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必被瞬間激發(fā),這就能喚起他們強烈追根求源的欲望。如此一來,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動手實踐,探究直觀有趣
在教學《通電的線圈》時的經歷:這一部分主要學習電磁鐵的結構、特性、工作原理及應用。電磁鐵其結構看似簡單,特性也很固定,但若不親自動手實踐的話,其南北極的改變條件及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等知識,都會顯得很抽象煩瑣,并不容易去記憶和理解。但若給學生提供電池、電池夾、包皮細電線、鐵釘、回紋針、工具刀、膠帶等制作材料,讓他們在課堂上親手制作一個電磁鐵,并進行一系列關于磁鐵性質的實驗,事情就簡單直觀有趣得多了。他們會具體清晰地記住電磁鐵的兩部分:鐵芯和線圈;會感興趣于“電磁鐵通電后有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這一奇異發(fā)現;會沉醉于“線圈纏繞圈數越多或串聯電池數量越多的電磁鐵,其磁力就越大,吸起的大頭針就越多”。改變磁極的實驗中,也會因為發(fā)現了“改變纏繞線圈的方向或串聯電池的正負極后,而電磁鐵的磁極也會隨之改變”。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知這一特性后,而向我綻放他們燦爛的笑容。這樣的教學目標,就在自由主動的空間中達到了。
四、鼓勵發(fā)明,持續(xù)探究生命長存
薩迪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只蜜蜂不釀蜜。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將科學生命延續(xù)課下與生活當中,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事,也是教學的一大目的。針對此議題,我在教室中開辟科學展覽角,定期開有趣的科技展覽會,將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優(yōu)勝者推薦參加比賽,有許多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將一個個榮譽摘回家。當學生捧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小制作、小發(fā)明放入展覽角時,那期待的心情都能從眼中流露;當學生評說作品時熱烈地提建議、講原理、說方法時迸發(fā)出的智慧,更能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作欲望;當獲得名次的學生捧起證書時,鮮花與羨慕的眼神一起涌來。這都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熱愛??粗麄兂灾约杭藿雍蟮墓麡浣Y出的果實,用自制的沙漏計時,用手電筒用過的電池接通斷路的半導體,聽著他們如數家珍般的介紹,決堤河水似的解說原理,唇槍舌劍的辯論,說不定他們當中將來真會有科學家誕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誠然,擁有知識、愛好與喜愛知識的人,都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接受知識來得快樂。比如學生漸長,其興趣個性不被抹殺,心靈馳騁自由之余,其創(chuàng)造力也會日益凸顯,并將之用于日后的生活和職業(yè),科學激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