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慧 王志 賀展
摘 要 本文通過相關性、平穩(wěn)性、Granger因果、脈沖響應函數(shù)和方差分解等檢驗和分析比較匯改前后GDP、M2和NEER對CPI的影響。以2005年7月匯改制度為界限,比較匯改前后上述指標對CPI影響的變化,得出匯改制度調(diào)整后有利于緩解國內(nèi)通貨膨脹的局面,具有積極意義,并給出在合理浮動范圍內(nèi)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 VAR模型 匯率 物價 通貨膨脹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76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ARIMA on 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
ZHU Jiahui, WANG Zhi, HE Zha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By correlation, smooth, Granger causality,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impact testing an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GDP, M2 and NEER on CPI. In July 2005 exchange rate reform system as the boundary, the index change on the CPI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act of the reform, the reform system come after adjustment will help ease domestic inflation situation, it has a positive meaning, and gives a reasonable range of floating RMB exchange rate floating within the enhanced flexibility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VAR model; exchange rate; consumer price index; inflation
本文借由VAR模型探究人民幣匯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并以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為分界點比較分析人民幣匯率改革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間接地反映匯率與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
1 實證檢驗模型的構建
1.1 模型的假定
假定貨幣流通速度不變,通貨膨脹(P)取決于經(jīng)濟增長(GDP)、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三個變量。即P=f(NEER,GDP,M2)。文中選擇VAR模型作為研究匯率變動與國內(nèi)通貨膨脹水平兩者關系的模型。
1.2 樣本的選取和說明
本文選取2000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數(shù)據(jù)共147個樣本點,進行實證分析。其中,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原始數(shù)據(jù)取自國家統(tǒng)計局。本文采集了2000年1月-2012年3月的月度數(shù)據(jù),取對數(shù),記為LNCPI;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貨幣供應量(M2),本文選取了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指標變量。所謂廣義貨幣供應量,它包括了狹義貨幣供應量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將取得的數(shù)據(jù)取對數(shù),記為LNM;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
2 匯改前的實證分析
2.1 相關性檢驗
采用ADF檢驗法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2.2 平穩(wěn)性檢驗
本文對所收集的時間序列數(shù)集采用ADF檢驗法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結果表明, LNCPI、LNGDP、LNM2、 NEER均接受原假設,故是非平穩(wěn)的;而DNEER、DLNGDP、DLNCPI、DLNM2均拒絕原假設,故變量平穩(wěn)。從而,四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
2.3 確定最佳滯后階數(shù)
本文運用AIC、SC、FRE、LR以及HQ準則來確定滯后長度。結果如表3所示。得出結論如下,由下文得到的 VAR模型中不同滯后長度下五個統(tǒng)計量的值,可知滯后階數(shù)為2時LR、FPE、AIC、HQ值最小,此時*最多,因此VAR模型的最優(yōu)滯后階數(shù)為2。
注:*表示在該準則下所選取的滯后階數(shù),NA表示無值
2.4 Granger因果檢驗
注:Y為10%顯著性水平下解釋變量是被解釋變量的Granger原因;N為接受原假設
由表4和表5可知, GDP、M2、NEER都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M2與GDP之間存在雙向的Granger原因。
2.5 脈沖響應函數(shù)的分析(圖1)
2.6 方差分解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1)CPI自身的貢獻度占89%以上;(2)名義有效匯率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貢獻度達到6%以上;(3)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分別排第三和第四,說明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的沖擊對消費者價格的變動都有一定解釋力,但是貢獻度不大,此外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顯示外部因素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后期。變量對通貨膨脹影響強度的順序為:通貨膨脹預期、名義有效匯率、貨幣供應量、經(jīng)濟增長。
3 匯改后的實證分析
3.1 相關性檢驗
由檢驗結果可知(表7),四個變量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其中經(jīng)濟增長與貨幣供應量的相關性最強,其次是貨幣供應量與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最弱的是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與通貨膨脹。經(jīng)濟增長、貨幣供應量對通貨膨脹的作用為正方向,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對通貨膨脹的作用為負方向。
3.2 平穩(wěn)性檢驗
表8結果表明,變量NEER、LNCPI、LNM2、LNGDP接受了原假設,說明變量是非平穩(wěn)的;而DNEER、DLNGDP、DLNCPI、DLNM2均拒絕原假設,說明變量是平穩(wěn)的。從而,四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
3.3 確定最佳滯后階數(shù)
運用AIC、SC、FRE、LR以及HQ準則來確定滯后長度。結果如表9所示。由下文得到的 VAR模型中不同滯后長度下五個統(tǒng)計量的值,可知滯后階數(shù)為3時LR、FPE、AIC、HQ值最小,此時*最多,因此VAR模型的最優(yōu)滯后階數(shù)為3。
3.4 Granger因果檢驗
由表10和表11可知,GDP、M2、NEER都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M2與GDP之間存在雙向的Granger原因。
3.5 脈沖響應函數(shù)的分析(圖2)
3.6 方差分解分析
從表12可以看出:(1)CPI自身的貢獻度占92%以上;(2)名義有效匯率是除自身因素外引起CPI變動的主要因素,貢獻度達到5%以上;(3)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分別排第三和第四,說明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對消費者價格的變動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貢獻度不大;另外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增長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力度逐漸增強。變量影響通貨膨脹的強度順序為:通貨膨脹預期、名義有效匯率、貨幣供應量、經(jīng)濟增長。
4 結論
本文比較和分析了匯改前后GDP、M2和NEER對CPI的影響。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變動與通貨膨脹反向相關,且有一定的滯后性。對比匯改前后各變量對CPI的貢獻度,名義有效匯率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貢獻度都是除了通貨膨脹預期以外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貢獻度最大的。而且匯改之后對于物價水平,自身影響下降,匯率變動的影響增強。即表明自人民幣匯率改革后,隨著人民幣匯率更具有浮動性,匯率對物價水平的影響不斷加深。因此為了更好控制國內(nèi)物價水平,除了控制通貨膨脹預期,還要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
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Q16A010006),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5A610158),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1511058007),寧波工程學院學生科研項目(2015049)
參考文獻
[1] 楊熹.人民幣匯率變動與通貨膨脹的動態(tài)關系[J].時代金融,2011(1):77-77.
[2] 卜永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nèi)物價水平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1(3):78-88.
[3] 張成思.人民幣匯率變動與通貨膨脹動態(tài)走勢[J].國際金融研究,2009(5):87-96.
[4] 朱珊珊.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
[5] 卜永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nèi)物價水平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1(3):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