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輝
當前,探究性學習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課改的一個亮點,而信息技術的運用,更有利于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探究性學習是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如何選擇著力點,讓語文自主探究學習更有效呢?
一、興趣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熱情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探究的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內部動因。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奇的事物總是懷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產生了解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比如,在教學《淺水洼里的小魚》這課時,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了大海的背景并配上海浪的聲音,美麗的魚兒在歡快的海浪聲里自由地游來游去,這些情景給了學生很好的視覺沖擊,一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春聯(lián)》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資料,“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lián),營造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那么貼春聯(lián)的習俗是怎么來的,春聯(lián)有哪些內容,它又有哪些特征呢?”時值春節(jié)將至,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很高。在網絡信息的幫助下,學生愉快而生動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這樣,利用信息資源超越時空的特點,把信息技術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來,擺脫了過去那種單一的、靜止的狀態(tài),調動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關注、質疑和進一步探討的興趣,以此撩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他們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疑問點:層層深入,促進自主探究
“學貴有疑。”因此,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對于一些用語言難以形象說明的疑問,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層層深入,自主探究。例如,以往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曾有一些學生對“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qū)別產生疑問。第二次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三個詞語所在的句子進行對比朗讀。在此基礎上,再播放事先根據這三個情境制作的課件,慢放三個畫面。有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學生形象地理解了“迎上去”是面對面對地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后面趕上去;“游過去”則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這樣,不僅輕松解決了“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這三個詞組意思的區(qū)別點,而且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也為他們今后準確地運用這些詞組打下良好的基礎。又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筆者讓每位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研究。許多學生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西沙群島的海水里有些什么?”筆者先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語自主探究,然后,運用精心準備的多媒體課件,把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們仿佛置身海底,隨著不斷變化的鏡頭與優(yōu)美悅耳的配樂朗誦,盡情欣賞瑰麗的海水、美麗的貝殼、漂亮的珊瑚、笨重的海龜、形狀各異的魚群……學生們完全陶醉在課文的情境之中,仿佛正在傾聽海底生物的竊竊私語,與它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把學生個體收集的信息、小組交流的信息,以及師生之間互動的信息有機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引向深入,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了“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的含義。
三、聚合點:整合內容,提升自主探究效益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自主探究性學習內容是開放、多元的,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知識、閱歷的限制,因此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不妨從內容的整合角度去考慮。
1. 單元主題探究。把整個單元的課文聯(lián)結在一起進行探究,易于凸顯單元訓練重點的目標。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筆者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交流對名著的原生態(tài)認識;設計模擬情境,表演名著中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動作、一段對話、一個場面等等,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設計協(xié)作情境,讓學生分成四小組,上網查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有關資料,以利于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認知和整體建構。
2. 單項主題探究。教師可以挖掘課文的內涵和外延,引領學生進行單項主題探究。如教學《秋天》一課,筆者讓學生上網收集有關秋天的兒歌、秋天的動植物以及描寫秋天的優(yōu)美詞語、句子、段落乃至習作。這樣,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同時,獲取與學習主題相關、對閱讀理解起促進和深化作用的學習材料,從而為學生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
3. 系列主題探究。系列主題的探究可以更系統(tǒng)地獲取知識、掌握規(guī)律,形成技能。如在學了《草原》《林?!返葘懢拔恼潞螅P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以“綠”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到網上閱讀寫春景的文章,讓學生介紹自己所掌握的表示“綠”的詞語,造表示綠色的句子,寫有關綠色的片段,并在班級QQ群里展示,相互評價。
4. 生活主題探究??梢砸龑W生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走向社會生活的大課堂,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資料,獲得體驗。例如,學了《畫家鄉(xiāng)》這篇課文,讓學生回家后以“我愛家鄉(xiāng)”為主題收集自己家鄉(xiāng)的相關資料,帶到學校交流展示。這樣的探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提高了學生閱讀與理解、收集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延伸點:鏈接網絡,拓展自主探究時空
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網絡鏈接技術,就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弱點,擁有更加豐富的信息庫,將學生帶入無比廣闊的語文世界。如,在教完《她是我的朋友》一課后,筆者安排學生在生活實際和網絡中收集表現(xiàn)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故事,把最感人的一個故事寫下來并利用班會課講給大家聽。結果學生挖掘出很多聞所未聞的事情,講起來都頭頭是道,精彩動人。在學完《桂林山水》這課后,布置學生回去寫篇導游詞,向自己的父母、小伙伴等介紹。在學完《匆匆》一課后讓學生去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源,賦予了探究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新途徑的多樣性,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學生課外閱讀延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充分發(fā)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