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胡志洪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和政治的發(fā)展,法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本文從行政法的立案審查制度到立案登記制度的變化入手,描述了登記制度帶來的優(yōu)勢,以及我國法律的發(fā)展。
關鍵詞:立案審查制度缺陷;立案登記制度的革新;立案登記制的意義
行政訴訟法是我目前接觸到的比較難的一部法律,它其中的條條框框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它在政府和人民之間,作了很好的一個調(diào)節(jié),不會使得政府的權利無限大,人民被壓榨。監(jiān)督和限制了政府的權利,維護了人民的正當?shù)臋嗬?/p>
一、行政訴訟法的存在道理
行政訴訟法是典型的“民告官”,可是作為主體的行政機關或者是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政管理的過程當中,行政主體基本上都會利用自己的權利去侵犯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益。對于這樣的一種情況,行政訴訟的存在就具有了很大存在的必要性,使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益被侵犯時,可以通過行政訴訟得到權利的救濟。如果沒有行政訴訟這扇大門,人民的權益在與公權力的博弈中,將永遠處于下風,永遠都是政府是對的,人民永遠沒有說話的機會。這樣就更使得在這本來就不公平的角色扮演當中,人民處于弱勢。行政訴訟的存在,為保護私權利打開了新世紀的大門。
二、立案審查向立案登記的變革
法之所存,必有其所存之理。正如同行政法的修改一樣,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使得法律更加的公平公正合理,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符合社會的發(fā)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登記的意見》,同日施行的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也規(guī)定了“立案登記制度”。這一次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當中有很多的亮點存在,可這要數(shù)第一的,還是這立案登記制度。
三、立案登記較之立案審查的優(yōu)勢
(1)因為立案是訴訟的第一個程序,也可以說是訴訟之門,畢竟,沒有立案,案子就不能到達法院內(nèi)部,案情就不能及時得到審理。以前的行政訴訟法是立案審查制度,在法院還沒有進行及時的審查的時候,案子就已經(jīng)被立案的官員拒之門外,本來當事人的權益被侵犯了,想找一個正義的部門為自己伸冤,為自己伸張正義,可是法院的立案的官員還沒等到當事人伸冤,就已經(jīng)開始拒絕,讓他們走人。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和打擊和公民保護自己權益的積極性,對于政府只會有更多的不滿,甚至上升到對國家的怨恨,認為在這樣的國家自己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護,產(chǎn)生不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懷。其次立案審查制度也不符合現(xiàn)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如今的社會應該是自由,平等,公平的社會,權利得到保護,權益得到維護,這種立案審查制度,大大放寬了立案官員的權利,基本上就是立案官員說可以就可以,立案官員的個人成分因素很大的決定了當事人所陳述的案情能不能進入下一步的審理。所以這是極為不合理的。
(2)現(xiàn)在的立案登記制度,為當事人進入行政訴訟之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降低了門檻,對于立案的官員有了很大的約束力,對于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的案件,他們只能立案登記,對于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的,也應該接受其起訴狀,并出具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在七日內(nèi)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官員不得主觀的加高立案的門檻,也不得為難起訴人,更不得將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拒之門外。否則,當事人可以向其上級人民法院起訴,上級人民法院責令其改正并處分他們。
(3)對于立案登記制度,于公于私都很有好處。我們可以先來說說對于院長,庭長以及立案官員的好處,以前的立案審查制度,讓立案官員可以不必回應哪些外界施加的立案壓力以及其他的亂碼,對自己的也是會輕松很多的,就算實在是有不能避免的回應,也可以理所應當?shù)恼f:“我不能不立案啊,不立案不登記,我就會受到處分啊?!?/p>
(4)此外,行政訴訟案件不僅涉及到起訴人的個人的權益,而且涉及到社會的公共利益。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本來就是涉及到一種公共的利益。如果不改變立案審查制,還是維持立案的高門檻,將本來應該由法院受理,符合行政訴訟法定的條件的案子不予立案,就有可能影響行政監(jiān)督機關的監(jiān)督工作,妨礙國家推進依法治國和發(fā)展成為法治大鍋的進程。很顯然,行政立案制度的確立,不僅擴大了案件的受案范圍,維護了私權利,也對我國法治國家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意義的存在遠遠超出了制度本身。
四、立案登記制度的意義
既然作為行政訴訟法的第一亮點的立案登記制度對于行訴法有那么重要的意義。那么行訴法在施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1)通過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立案登記的前提條件,即新行訴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的各項起訴條件。例如,對其中的第三項條件:“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jù)”,就需要司法解釋明確什么是“具體的訴訟請求”,包括哪些范圍,對“具體的事實根據(jù)”有什么最低限度的要求等。只有通過司法解釋明確了法律規(guī)定的各項起訴條件的內(nèi)涵和外延,法院負責立案登記的人員才能高效地為起訴人辦理登記立案事項。
(2)對法院負責立案登記的人員進行適當培訓,使之熟練掌握登記立案的程序和相關要求。根據(jù)新行訴法和有關司法解釋,這些程序和要求主要包括:一律接受其起訴狀、7日內(nèi)立案、先予立案、一次性全面告知補正內(nèi)容等。法院負責立案登記的人員對這些登記立案的程序和相關要求應在上崗履職前全面了解和熟練把握,否則不能批準其上崗履職。
(3)明確對違法濫訴行為的應對和制裁措施,保證行政訴訟立案登記制的正常運作。行政訴訟實行立案登記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訴權,而不允許當事人或非當事人利用這一制度進行違法濫訴。對于新行訴法施行后當事人之間可能的惡意串通,或者非當事人冒充他人提起訴訟,企圖通過行政訴訟侵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或者當事人或非當事人故意提起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或無理纏訟的行為,各級法院均應事先確定相應的應對和制裁措施預案,包括駁回起訴、罰款、拘留等,構成犯罪的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做好以上工作,才能真正使行政訴訟立案登記制改革順利和有序地展開,使之產(chǎn)生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行訴法的立案登記制度是對行訴法的新的發(fā)展,也是我國法律,法治社會的新進步。
參考文獻:
[1]《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登記的意見》
[2]《新行政訴訟法》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