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定慧
摘 要:我國防空火力的分配包含武器單元的射擊時機和武器目標匹配兩個部分。射擊學原理證明:對于突然進入低空的遮蔽目標或者快捷目標,高炮存在3種獨有的射擊時機,因此,高炮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本文通過對同一位置上高炮與防空導彈對同一目標射擊過程的對比,論述高炮與防空導彈在近程防空反導中的互補性。
關鍵詞:高炮;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反導;互補性
近程防空是指在保衛(wèi)目標的上空近距離攔截空襲武器,保障地面上保衛(wèi)目標安全的防空作戰(zhàn)。炮彈結合的防空武器是未來防空武器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對高炮與防空導彈在近程防空反導中互補性的論證,使這種武器系統(tǒng)的設計更加合理,進而提高它的作戰(zhàn)性能。
1 近程防空的任務和目標
1.1 近程防空的任務
近程防空的主要任務是保衛(wèi)要點任務和補空任務,可以分為三重。首先,要對付中程和遠程攔截中遺漏的目標。這些目標通常是遠程投放過程中漏攔的滑翔型制導炸彈、先期CM目標和TBM目標、因數量過多而來不及攔截的空地導彈、攔截后突防的飛機目標。其次,在要點防空中負責對付多目標的襲擊。由于空襲體系會對要點進行集中火力打擊,所以可以用2~4個空襲武器同時對同一個要點進行襲擊,如果中程防空攔截了2~4個目標中的1~2個,那么近程防空導彈就需要對剩下的1~2個目標進行攔截。最后是防控體系部署上的補空任務。補空任務是針對體系中中程攔截武器的遠距低空補空區(qū)和幾個中程攔截武器組網攔截區(qū)的連接處而言的。在對付目標時,可以采用武裝直升機、空地導彈、CM、TBM以及制導炸彈等。
1.2 近程防空的目標
近程防空攔截的主要目標是空襲武器。在空襲體系的目標群中,數量最少的是遠距離支援干擾機和預警指揮機,這兩種目標距離襲擊區(qū)比較遠,它們的總數通常維持在4~6架。如果采用3或4波次空襲再加上最后1波次的轟炸,所需要的轟炸機和殲擊轟炸機數量的總和在24~36架。而空襲機可能投放的空襲武器的數量卻是空襲機的6~10倍,也就是說,可能投放的空襲武器的總數在200~300。所以,通常情況下,空襲體系的飛行目標數范圍是60~350。但在小型的空襲體系和大型的區(qū)域性空襲中,飛行目標的數量會發(fā)生相應地減少和增加。防控體系對目標的分配,除了要考慮空襲程式之外,還要從效費比與效果進行分析。遠程防空導彈對付的目標要集中,如果是輻射較弱的非直接作戰(zhàn)用的護航機和加油機,防空導彈可以不對其進行攔截。體系中的防區(qū)補空和要點防空需要裝備大量的近程防空導彈。因為近程防空導彈是在中程防空導彈攔截之后,能夠保證要點安全的重要手段。
2 彈頭的飛行時間曲線與命中解之間的競爭
在簡單的航行線路中,對于一直加速的防空導彈來說,最多只會有3個命中點參與到競爭中去;對于始終減速的高炮彈頭而言,最多只會有兩個命中點參與競爭。如果是相對復雜的機動航路,防空導彈和高炮同時射擊的瞬間可能會有更多的命中點參與競爭。
3 對高炮和防空導彈的射擊過程進行分析
遠中程、高中空領域不是適宜高炮作戰(zhàn)的領域,因為在這些領域中,高炮沒有作戰(zhàn)時機。而對于快速進程的目標而言,這種目標存在著一個只有高炮才有的航前命中射擊時段,這是高炮不應該被廢棄的原因之一。
4 對高炮和防空導彈的觀測點布局和可射擊區(qū)域進行分析
對于高炮而言,如果采取坐標跟蹤儀偏置方案進行作戰(zhàn),當目標的跟蹤時間達到一個觀察時間時,以脫靶量為半徑、以命中點為中心的區(qū)域可視,就可以對跟蹤目標進行射擊。其他時間不需要考慮目標與高炮之間是否存在某些遮蔽物。對于防空導彈而言,如果是波束制導導彈,其導引波束需要常常對目標進行跟蹤,較大的遮蔽物會使導彈命中失敗或者根本無法發(fā)射;如果是自尋導彈,在發(fā)射到命中的過程中,要求目標常常出現(xiàn)在導彈引彈頭的視野范圍中。這就表明,在有較大遮蔽物的區(qū)域,如高樓林立的城市和地形起伏的山區(qū)等,在對付以武裝直升機和巡航導彈為代表的低空目標時,使用高炮比防空導彈更合適,因為在這樣的區(qū)域中,高炮的可射擊范圍要比防空導彈的可射擊范圍大得多。這也是高炮不能被廢棄的理由之一。
5 高炮和防空導彈在近程防空反導中的比較結果和互補性分析
5.1 火力點
當火力點與保衛(wèi)目標距離十分接近或者處在同一位置時,由于防空導彈具有自動尋找的效果,因此使用防空導彈的效果更好。而高炮保衛(wèi)的目標是它近旁的重要目標,不是它本身,它可以應用于隱蔽伏擊作戰(zhàn)中。因此,除了炮射導彈之外,不能用其他任何低速武器替代擁有較高初速度的高炮。
5.2 毀傷率、有效射程與單發(fā)命中率
防空導彈具有毀傷率高、有效射程遠、單發(fā)命中率高的特點,這些特點使防空導彈在遠中程、高中空的對空防御中占據了很大優(yōu)勢。但在對付復雜環(huán)境(有較大遮蔽物)下的低空目標或者低速近程目標時,防空導彈的不可射擊范圍比高炮的不可射擊范圍更大。為了彌補這些弱點,近程防空反導領域的重點應該是發(fā)展高炮與防空導彈混編或炮彈結合的防控體系。
5.3 制電磁權與制空權
如果是制電磁權與制空權都比較弱的國家,在空襲目標突然進入該國家的近、低空區(qū)域時,該國家必須裝備數量足夠的高炮;如果是制電磁權與制空權比較強的國家,該國家對空防御武器的重點準備方向應該是防空導彈。
6 結論
對于不同的空域和速度的空襲目標而言,防空導彈和高炮分別存在著不同的優(yōu)勢。由于二者存在著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廢棄高炮。所以未來的近程防空反導武器系統(tǒng)的發(fā)展方向要實現(xiàn)防空導彈與高炮之間的完美互補作用。
參考文獻
[1]薄煜明,郭治,杜國平,等.高炮與防空導彈在近程防空反導中的互補性[J].兵工學報,2002,(2):164-166.
[2]戚國慶.近程防空反導中的有關目標估計理論與技術[D].南京理工大學,2006.
(作者單位:75240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