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要某中學青年教師薛某,因學校分給其新住房以及在同年的職稱評定中沒能晉升中學一級教師,對在該校工作失去了信心,于是向學校提出了請調報告,要求立即調走。當時學校正值學期中間,教學非常緊張,并且薛某擔任的課程還未結束,其與學校簽訂的聘任合同也還未到期。因而,經研究,學校決定暫不考慮薛某的調動要求,勸其認真考慮,最好還是能繼續(xù)留校任教。薛某卻認為學校這樣做是有意攔阻不放其走,因而拒不上課,致使其所擔任的語文課被迫停課。學校領導多次找薛某做工作,但其仍不去上課,并聲稱:“教師有教育權,權利可以放棄,我不上課并不犯法”。
本案中的涉案主體分為:教師薛某、學校和學生。這是一起由于教師違約而導致的學生停課事件,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我國《憲法》和《教育法》中均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倍督處煼ā吩谝?guī)定教師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教育教學權)等相關權利的同時,也規(guī)定了其應當履行的“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等各項義務。由此可知,薛某作為一名教師,在享有教育教學權的同時,也應履行教師的各項義務。而其在與學校簽訂的教師聘任合同尚未到期,請調報告未獲批準、所任課程還未結束的情況下,就拒不為學生上課,致使他所擔任的語文課停課,這是一種嚴重的失職行為,其不僅違反了《教師法》,也違反了《憲法》有關規(guī)定,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本案中,薛某聲稱:“教師有教育權,權利可以放棄,因此,我不上課并不犯法?!边@種觀點是錯誤的,其將教師的教育權等同于一般的公民權。我們知道,教師作為一名普通公民,享有《憲法》規(guī)定的、與個人利益相關的基本權利,比如選擇職業(yè)、調換工作、依法簽訂或解除聘約等。但與此同時,作為國家的一名教師所享有的教育權則是與教師的職業(yè)密切相關的,它是國家賦予教師的特有的職務權利。而教師的公民權和職權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公民權的行使代表的只能是個人利益,而教師職權的行使其所代表的則是國家利益,是作為一名國家教師的職責。公民權可以放棄也可以不行使,因為放棄公民權并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而職權卻必須履行而不能放棄,如若放棄職權,不履行職責,則必然要侵犯他人的權益,因而放棄職權就等于失職,當事人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此可知,本案中,薛某認為自己有權放棄自身的教育權,但實際上其所放棄的是他作為一名國家教師所應盡的職責,致使學生的語文課沒人上,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
根據(jù)《教師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學校應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學校和教師應遵循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簽訂教師聘任合同,明確規(guī)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本案中,學校與薛某已簽訂了聘任合同,當合同尚未解除時,薛某單方提出解除聘約而不去上課的做法是不合法的,應承擔相應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責任。根據(jù)《憲法》《教育法》《教師法》的相關規(guī)定,學校應責成薛某及時糾正自身的違法行為,自覺履行聘約,必要時應給予其相應的行政處分。
由本案引發(fā)的思考為: 教師在聘期間,應嚴格按照《教師法》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按時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確保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受侵犯;教師既享有普通公民的一般權利,也享有國家賦予教師特有的職務權利,應弄清兩者之間的界限,不能隨意放棄教師的職權;學校與教師簽訂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違反合同的有關規(guī)定,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思想、心理和法制教育,客觀、耐心、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教師,使其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并應認真對待教師的合理要求,依法保證教師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