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四德
【摘 要】氮氧化物是燃煤鍋爐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之一,為了達標排放,必須對氮氧化物進行無公害處理。脫硝是處理燃煤鍋爐煙氣達標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鍋爐煙氣的含氧量對氮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折算值都有影響,為了分析含氧量對氮氧化物折算值的影響,抽取了某75 t/h燃煤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運行的煙氣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理論分析,得出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折算值的措施,保證燃煤鍋爐煙氣得到有效的治理,從而達標排放。
【關鍵詞】含氧量;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折算值
【中圖分類號】TM6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6)08-0075-03
燃煤鍋爐運行中,NOx是主要大氣污染物之一。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這二者統(tǒng)稱為NOx。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化二氮(N2O)產生。排入大氣的NOx會引起酸雨和光化學煙霧污染,破壞臭氧層,嚴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危害到人類的健康。為達到國家最新頒布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2011)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必須對NOx進行無公害處理后合格排放。煙氣排放中氮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折算值是其中2項重要的指標,下面分析一下含氧量對氮氧化物折算值的影響。
1 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煤鍋爐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NOx,可采用SCR(選擇性催化還原)和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2種技術進行處理。目前,大多數(shù)廠家采用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進行無公害處理。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是指無催化劑的作用下,在適合脫硝反應的工況位置,噴入還原劑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發(fā)生化學反應,還原為無害的氮氣和水。采用NH3作為還原劑,在溫度為850~1 050 ℃的范圍內,還原NOx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主要為4NH3+4NO+O2=4N2+6H2O;4NH3+2NO+2O2=3N2+6H2O;8NH3+6NO2=7N2+12H2O。
煙氣中NOx的生成反應過程是相當復雜的,煤在燃燒過程中生成NOx的途徑有3種:①熱力型,這是空氣中氮氣在高溫下氧化而成的過程。②燃料型,這是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燒過程中熱分解后繼續(xù)氧化的過程。③快速型,這是燃燒時空氣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氫離子團(如CH等)反應生成的過程。根據(jù)氮氧化物的燃燒化學反應,降低爐內過量空氣系數(shù),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缺點為鍋爐燃燒需要足夠的氧量,在爐膛出口氧量為5%~6%,較低的空氣系數(shù)會造成燃燒化學反應不充分,也會降低鍋爐熱利用效率;易于還原性氣體的生成,鍋爐管束、管壁等受熱面容易結焦,降低換熱效率;降低受熱面使用壽命;同時造成燃燒不穩(wěn)定,燃燒時間延長,排煙溫度升高,嚴重的會造成鍋爐滅火。
2 氮氧化物折算值的計算
煙氣中NOx的生成反應離不開氧氣的參與,氧氣的含量影響NOx的生成,這可以從煙氣監(jiān)測的實測值中直接反映出來,間接影響NOx的折算值。氧氣的含量高,生成的NOx就會增加,則實測值增加,折算值增加;氧氣的含量低,生成的NOx就會減少,則實測值減小,折算值降低。
含氧量對氮氧化物折算值的另一個影響是直接的。這個可以從氮氧化物折算值的計算公式中分析了解得到。計算公式如下:
氮氧化物折算值=[21/(21-X)]/1.4×氮氧化物實測值
上式中的X為實測的煙氧含氧量。
經過換算得出:
氮氧化物折算值=■
3 含氧量對折算值的影響分析
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不變,從換算后的公式中分析可得到煙氣含氧量增大,分母變小,折算值增大;煙氣含氧量降低,分母變大,折算值降低。
某75 t/h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運行時,檢測3組煙氣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1。
對第一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71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增加0.1%,即含氧量分別為11.25%、11.35%、11.45%、11.55%、11.65%、11.75%、11.85%;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為109.23 mg/m3、110.36 mg/m3、111.52 mg/m3、112.70 mg/m3、113.90 mg/m3、115.14 mg/m3、116.39 mg/m3。比假定折算分別增加1.11、2.24、3.40、4.58、5.78、7.01、8.27。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11.1、1.13、1.16、1.18、1.21、1.23、1.26。
對第二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84.01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增加0.1%,即含氧量分別為12.98%、13.08%、13.18%、13.28%、13.38%、13.48%、13.58%,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為157.13、159.11、161.14、163.23、165.37、167.57、169.83。比假定折算分別增加1.94、3.92、5.95、8.04、10.18、12.38、14.64。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1.94、1.98、2.03、2.09、2.14、2.20、2.26。
對第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118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增加0.1%,即含氧量分別為11.94%、12.04%、12.14%、12.24%、12.34%、12.44%、12.54%,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為195.36 mg/m3、197.54 mg/m3、199.77 mg/m3、202.05 mg/m3、204.39 mg/m3、206.78 mg/m3、209.22 mg/m3。比假定折算分別增加2.13、4.31、6.54、8.82、11.16、13.54、15.99。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2.13、2.18、2.23、2.28、2.33、2.39、2.44。
對第一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71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減少0.1%,即含氧量分別為11.05%、10.95%、10.85%、10.75%、10.65%、10.55%、10.45%,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是107.04 mg/m3、105.97 mg/m3、104.93 mg/m3、103.90 mg/m3、102.90 mg/m3、101.91 mg/m3、100.95 mg/m3。比假定折算分別降低1.09、2.16、3.2、4.22、5.22、6.21、7.17。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1.09、1.07、1.04、1.02、1.00、0.98、0.97。
對第二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84.01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減少0.1%,即含氧量分別為12.78%、12.68%、12.58%、12.48%、12.38%、12.28%、12.18%,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是153.30 mg/m3、151.46 mg/m3、149.66 mg/m3、147.90 mg/m3、146.19 mg/m3、144.51 mg/m3、142.87 mg/m3。比假定折算分別降低1.89、3.73、5.53、7.29、9.00、10.68、12.32。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1.89、1.84、1.80、1.76、1.71、1.68、1.64。
對第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為118 mg/m3不變,若煙氣含氧量每減少0.1%,即含氧量分別為11.74%、11.64%、11.54%、11.44%、11.34%、11.24%、11.14%,那么氮氧化物折算值分別是191.14 mg/m3、189.10 mg/m3、187.10 mg/m3、185.15 mg/m3、183.23 mg/m3、181.35 mg/m3、179.51 mg/m3。比假定折算分別降低2.09、4.13、6.13、8.08、10.00、11.88、13.72。相鄰折算值差分別為2.09、2.04、2.00、1.96、1.92、1.88、1.84。
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出,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不變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圍內,含氧量升高,折算值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漸漸增大。相同的含氧量增幅,實測值大的,折算值增幅大;實測值小的,折算值增幅小。假定氮氧化物實測值不變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圍內,含氧量降低,折算值降低,且降低的幅度逐漸縮小。相同的含氧量降幅,實測值大的,折算值降幅大;實測值小的,折算值降幅小。
以上某75 t/h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運行時檢測3組煙氣數(shù)據(jù)理論計算得到相關的變量關系如圖1所示。
4 結論
鍋爐運行中煙氣的含氧量有一定的控制范圍,鍋爐的設計不同,測點不同運行值也不同,一般情況下,鍋爐運行時的煙氣含氧量應控制在3%~9%。含氧量過低不利于燃料的燃燒;含氧量過高會造成鍋爐熱損失,降低熱效率。含氧量的控制是復雜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鍋爐結構、燃料特性、設備性能、運行工況、風量配比、操作水平等。含氧量直接影響氮氧化物的產生,間接影響到氮氧化物折算值的變化。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影響,含氧量對氮氧化物的影響都是呈一種正比關系,在一定的控制范圍內,氮氧化物隨含氧量的升高而升高,隨含氧量的降低而降低。當?shù)趸镎鬯阒党瑯藭r,可加大化原劑的噴射量直接降低實測值,使折算值下降,從而達標排放,同時當實測值沒有超標時,在可控的范圍內降低含氧量,使折算值下降,從而達標排放。
參 考 文 獻
[1]吳碧君.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機理[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3(4).
[2]董偉鶴.火電鍋爐風機節(jié)能及氮氧化物減排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
[3]馮兆興.高揮發(fā)分煤種電站鍋爐高效低NOx排放系統(tǒng)研究[D].河北:華北電力大學,2007.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