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見習記者 肖岳
?
個稅改革漸入佳境
◎文 《法人》見習記者 肖岳
目前國家稅制改革方向是由間接稅轉(zhuǎn)向直接稅改革,而個稅的改革能很好的配合這一過渡
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消息再次甚囂塵上,有媒體報道稱,有關個稅的改革方案已在財政部內(nèi)部完成,最快將于2016年上半年上報,并于下半年部分方案將實施。
長期以來,個稅改革一直牽動公眾的敏感神經(jīng),關于再次提高個稅起征點等改革建議不絕于耳。在2015年兩會期間,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曾提出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度提高到5000元的提議,有部分代表提出議案認為,隨著時間的變化,個人所得稅法已出現(xiàn)滯后性等問題。
更有消息稱,在2015年5月,國務院批轉(zhuǎn)了發(fā)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文件除指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外,還特別提到“完善稅前扣除”改革,其中就包含增加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等專項扣除項目,這也意味著今后房貸利息可以在納稅前抵扣納稅所得額,對于個人可節(jié)省房貸利息15%~45%。
需要指出的是,看到個稅改革的利好同時,依然面臨一些不易解決和完善的地方,比如以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進行繳稅,該如何進行劃分,稅率該如何規(guī)定,當以家庭作為納稅單位時,如何使得繳稅方案適合每個家庭,以及在個稅與房貸的抵扣環(huán)節(jié)如何協(xié)調(diào)等,仍需財政部以及相關部門出臺更加細致的文件進行指導,使得個稅改革漸入佳境。
回顧我國個稅的修改歷程,自1981年開征個稅起,直至今日,很多改動均圍繞著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展開。比如2005年8月第一輪個稅改革落定后,將個稅費用扣除額由800元調(diào)至1600元;2008年3月將個稅費用扣除額由1600元提到2000元;2011年6月30日經(jīng)人大常委會決定,將個稅費用扣除額提到了現(xiàn)行的3500元。
每次個稅費用扣除額及相關標準,都是經(jīng)過專家和相關機構(gòu)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定,因為個人所得稅是作為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所應盡的義務,一旦政策出臺就將成為國家的基本稅制,更改更加不易。
但由于不同地區(qū)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所繳納標準各地并不相同,而單純地提高個稅費用扣除額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個稅起征點,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當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個人收入并不能達到個稅起征點時,個人所得稅則可能面臨著在部分省區(qū)無法發(fā)揮其對收入分配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尷尬局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僅將調(diào)整個稅費用扣除額即人們通稱“個稅起征點”作為個稅改革的重點,是不能滿足需求的。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提高起征點肯定不是未來改革的方向,改革要放在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稅制模式的總體框架下去設計具體方案?!?/p>
而對于將來個稅改革的方向,劉劍文表示,“提低、擴中、調(diào)高,大的方向還是很清楚的”。
在此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不時被人們詬病為“工資稅”,時不時有“個人所得稅的上繳人群以工薪階層為主”的論斷出來,在致通振業(yè)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李記有看來,“這是一種誤解”。
李記有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目前國內(nèi)納稅群體中,高金額的納稅者主要是以歌星、演員為代表的高收入群體,另外還有銀行高管等,之所以個稅被人誤解為“工資稅”,其中部分原因是這部分高收入群體的納稅較分散,而工薪階層的個人所得稅則是由單位進行代扣,所以使得工薪階層更像納稅主體。
但實際上,以上市公司的股東減持為例,在減持時也會繳納很多的個人所得稅,只是由于此類事情對社會上公布不多,所以才容易被忽視。
李記有認為,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并不是淺顯的改革,而修改起征點和提高免征稅額實際上只是改革的一部分內(nèi)容。他同時建議,目前銷售領域內(nèi),很多消費者在消費后未向商戶索取發(fā)票,因此導致大量的稅款流失,對于這部分稅款,若是能將個人所得稅改革與增值稅改革相連接起來,個稅改革將取得更大的成效。
另外,外界也不應以提高起征點或者免征稅額來作為對征稅的一種衡量,而是要把勞務所得等經(jīng)常性的收入作為一個綜合性所得的概念。
根據(jù)資料顯示,我國在1995年就曾提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但至今已經(jīng)過去多年,國內(nèi)個稅依舊是按照分類進行個人所得稅征收。據(jù)悉在本輪稅改方案中,首先提到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于分類征收個稅和綜合征收個稅范圍的劃分。
在談及我國未能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原因時,李記有表示,主要還是由于征稅上存在很多復雜情況,比如掌握一個人的綜合性收入難度較大。此外,信息的不對稱也是很大的因素,對納稅人而言,可以存在多項收入所得的情況,但如何申報具有難度。而在完成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后,稅率如何計算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李記有表示,以個人所得稅抵扣房貸為例,還有一些因素需要考慮進去,如果是按家庭繳稅的情況下,存在房貸是夫妻兩人共同承擔還是其中一個人獨自承擔的情況,而在此情況下,如何進行抵扣仍需要在制定文件時進一步明確。
談及個稅改革的目的,李記有表示,近期提出了多個稅種的改革,比如營業(yè)稅改增值稅、消費稅的改革、資源稅的改革和房地產(chǎn)稅的改革等。從社會各方面態(tài)度來看,目前對于個人所得稅改革正在抓緊促成,之所以個人所得稅在眾多改革里顯得突出,因為其是直接稅,與間接稅不同,直接稅除了帶來稅收收益外,還能調(diào)節(jié)社會分配,而目前國家稅制改革的方向就是降低間接稅的比重,將來可能還會大幅度地降低,因此需要有別的稅種來替代,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個人所得稅,個稅改革也是在這種由間接稅轉(zhuǎn)向直接稅的改革方向下進行。
除了綜合與分類如何操作在近期被討論較多外,“抵扣”也成為了近期較熱門的話題。其中包括此前網(wǎng)上所期待的與贍養(yǎng)費抵扣、房貸抵扣等,但令人疑惑的是,若抵扣均能落實,我國的財政是否能夠承受。
根據(jù)此前媒體報道,個稅改革中“以家庭為單位征收”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焦點,因為引入以家庭為單位征收,納稅人家庭負擔等因素也應作為繳納稅款高低的影響因素。另外還有人擔心,若以家庭為繳稅單位是否會存在有些家庭隱瞞年收入反而不利于征稅的可能?
對此,劉劍文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并不是要以家庭取代個人作為納稅主體,而是兩種納稅主體并存,納稅人可以選擇按家庭納稅,也可以選擇個人單獨納稅。
此外,當前實施的個稅制度沒有解決特殊群體、特殊階層的稅負問題,新的改革方案中也應該設置一些差別扣除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