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建萍
古詩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言簡意賅,是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古詩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學習古詩很有必要。但是,古詩距離現(xiàn)代的時間較久遠,與現(xiàn)代生活沒有太大聯(lián)系,因此小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如何教呢?如果教師只是逐字逐句地解釋,就只會失去古詩原有的韻味,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故事所表達的情感。我以《望廬山瀑布》為例,針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展開了分析,講講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實踐的想法。
1.細細品讀,感悟神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情感?!币肜斫夤旁娫~所表達的情感,就要大量閱讀,細細品讀。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將誦讀與品讀相結合,讓學生從解讀詩人入手,了解不同的古詩有不同的讀法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教育學生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并適當?shù)亟o予指導,在品讀詩句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誦讀、想象和體會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體會,進入意境,感悟情感,充分體會出詩中所表現(xiàn)的優(yōu)美畫面和意境,感悟詩中的神韻。
以《望廬山瀑布》為例,教師可以接連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誰能在加一個詞的基礎上,把題目變成一句完整的話?”“朗讀也有講究,誰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讀好呢?在讀的過程中能看出禮拜到廬山瀑布去干什么呢?”在這個問題中,教師要重點突出“望”字?!斑@首詩要怎么讀,能看出李白望的是什么嗎?”語文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感性的。教師將解讀詩人放在課堂的開端,可以引導學生明白讀題的講究,同一句詩詞,不同的讀法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再比如,讓學生品讀第一、二行詩,并利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圖片(沒有“日照”、“紫煙”的香爐峰圖片),讓學生邊讀邊看,看圖中缺少什么?或者讓學生看課件中的圖片(有“日照”、“紫煙”的香爐峰圖片)提問學生從圖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在欣賞香爐峰美景的同時,用詞匯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2.豐富情感,想象意境
古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精練,為后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古詩詞沒有想象就是去了其中的韻味,有了想象古詩詞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生動形象。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語文課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意境,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融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從“生紫煙”到“掛前川”,從“飛流直下”到“落九天”,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通過詩詞想象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立體的場景,讓學生感悟詩中情。
以《望廬山瀑布》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品讀第三、四行詩,并在課件中展示瀑布的錄像,讓學生一起領略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象。教師可以當堂提問,如“你們通過觀看錄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領會水流很快,教師示范閱讀,并配樂朗讀,在讀“飛流直下”時語速要快一些,讀到“三千尺”時語速要慢,語調(diào)微揚,給人一種水流很緩的感覺。教師通過課件,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為學生朗讀領悟詩中情感奠定了基礎。
3.拓展閱讀,綜合學習
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睂W生對于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延伸,大量閱讀,這樣對于理解詩詞很有幫助。教師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詩人李白的詩詞特點,緊緊抓住“三千尺”、“疑”做適當?shù)恼n堂拓展,這樣不僅緊扣教學內(nèi)容,而且和課外知識有機結合。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前留好課前作業(yè),讓學生提前預習,拓展學習,這樣就可以將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yè)有效結合,讓學生綜合學習,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展古詩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完成,比如,喜歡背誦詩詞的學生可以選擇將詩詞背誦給家長聽;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理解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喜歡積累的學生可以再背誦幾首類似的古詩詞,等等。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搭建形式多樣的練習平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練習形式,這種方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綜合學習中,更好地創(chuàng)作,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情感。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解釋。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多閱讀,在書中感悟詩人的感情,從而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教材資源能夠得到充分開發(fā)。教師要拓展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拓展閱讀,積累語言,綜合學習,全面提高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