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莉 王小娟
【摘 要】近年來兒童文學翻譯逐漸增多,由于兒童文學具有特殊性,在兒童文學翻譯的過程中應該尤其注重目標語讀者的接受程度。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中的目的論認為,翻譯的目的是翻譯行為的重要法則,這為兒童文學翻譯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從目的論角度出發(fā),以 1922 年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及 1981 年陳復庵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為例,分析目的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運用。
【關鍵詞】目的論;兒童文學;翻譯
0 引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進行溝通交流的交際工具。面對不同的交流對象,人們所使用的語言有所不同。而翻譯是將一種語言中的語言和非語言交際符號轉移到另一種語言中去的活動。因此,針對不同的讀者,翻譯具有相異的目標和目的。
1 關于“目的論”
漢斯·弗米爾是德國功能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從事語言與翻譯研究。弗米爾在1976到1977年的一系列講座中,提出了翻譯的普遍理論的框架,隨后出版了《普通翻譯理論框架》(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1978),奠定了目的論的基礎。1984年,弗米爾和萊斯撰寫的《翻譯理論基礎概述》成為目的論的宣言。根據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行為,凡是行為都有目的,所以翻譯時,首先要明確翻譯的目的,而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費米爾的目的論強突出強調了目標讀者的重要性。在目的論的指導下,譯者可以根據特定的讀者對象,決定采用直譯、意譯或編譯的翻譯方法。
2 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
2.1 兒童文學的特點
兒童文學是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審美需要而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作品貼近兒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兒童的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表達兒童的情感和愿望。因此進行兒童文學翻譯時,首先要了解兒童文學的特點:1)淺易、簡潔。老舍《兒童的語言》一文中這樣說:“用不多的詞兒,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說出來,恰足以使孩子們愛聽?!?2)形象、生動。形象生動本是文學語言的特質,對于兒童文學來說,語言形象的要求比成人文學更具體、直觀,更富有現場感和立體感。3)節(jié)奏、 韻律。兒童文學作品中語言的音樂性、韻律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字音、語調、節(jié)奏和押韻。
2.2 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例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英國童話作家劉易斯·卡洛爾的一部中篇童話,充滿了奇思妙想,趣味橫生?!稅埯惤z漫游奇境記》有多個中文版本的譯作,下面筆者以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和陳復庵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為例,分析目的論在翻譯過程中的運用。
1)淺易、簡潔
“Alice is beginning to get very tired of sitting by her sister on the bank and of having nothing to do.”
阿麗絲陪著她姊姊閑坐在河邊上沒有事做,坐得好不耐煩。(趙元任譯)
阿麗絲和姐姐一起坐在河岸上,沒事可干,坐得膩味了。(陳復庵譯)
英語通過動詞不定式和介詞的使用,將三個動作融合到了一個句子中,而趙和陳的譯文并沒有拘泥于英語的句子形式,兩個譯文都將句子進行了切分,一步一步敘述,這樣避免了復雜冗長的句子,顯得淺顯、簡潔,更加利于兒童閱讀。但是相比之下,“膩味”比“不耐煩”更加易于兒童理解,陳譯更加貼近兒童的語言特點。
2)形象、生動
“In a little while, however, she again heard a little pattering of footsteps in the distances……”
可是歇了一會兒,她聽見遠處有的達的達的腳步的聲音來了……(趙元任譯)
可是過一會兒,她又聽見遠處輕輕的啪嗒啪嗒的腳步聲……(陳復庵譯)
在本句的翻譯中,趙元任和陳復庵兩位譯者將“pattering of footsteps”翻譯成了“達的達的腳步的聲音”和“啪嗒啪嗒的腳步聲”,擬聲詞的準確翻譯使得譯文更加形象,增添了譯文生動色彩,而“啪嗒啪嗒的腳步聲”則比“達的達的腳步的聲音”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切合兒童讀者的閱讀興趣。
3)節(jié)奏、 韻律
“How doth the little crocodile /Improve his shining tail, /And pour the waters of the Nile / On every golden scale! ”
小鱷魚,尼羅河上曬尾巴。片片金光鱗,灑點清水吧。(趙元任譯)
小鱷魚,尾巴亮,怎樣使它亮又亮,尼羅河水嘩嘩響,沖得鱗甲閃金光。(陳復庵譯)
對這首兒歌的翻譯,兩位譯者并沒有采用直譯的方法,而是在保留原文意義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文的音韻特點,增強了譯文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更容易抓住兒童讀者的注意力。陳譯類似于漢語兒歌,“亮”、“響”、“光”押韻,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
除了以上的三點以外,目的論在二位譯者的翻譯過程中有其他的更多體現,比如對文化差異處理:
“I dare say its a French mouse, come over with William the Conqueror.”
我料她一定是法國耗子,跟著威廉大將來的。(趙元任譯)
我敢說它是只法國耗子,跟著征服者威廉一起來的。(陳復庵譯)
在翻譯“William the Conqueror”時,陳譯文采取了直譯的手法,而趙譯文采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將“征服者威廉”譯為一個“將軍”,異化的翻譯方法傾向于引進外國文化,而歸化翻譯不僅不會影響讀者對全文的理解,反而更有利于讓小讀者接受。
3 結論
通過對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和陳復庵翻譯的《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兩個譯本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目的論對兒童文學翻譯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為兒童文學翻譯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根據目的論,在翻譯兒童文學作品時,譯者應該以兒童的閱讀特點為中心,采取相應的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倩倩.實用體文本英譯漢中的功能主義翻譯策略淺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
[2]李慧坤.由源文到譯文——簡述漢斯·費爾梅的“翻譯目的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S1:113-114.
[3]孫相飛.目的論視角下的文化因素翻譯研究[D].青島大學,2012.
[4]田燕麗.目的論視角下對曹禺《羅密歐與朱麗葉》譯本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3.
[5]王鳳姣.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12.
[6]王淼.“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譯本對比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87-90.
[7]王振華.淺論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J].廣東培正學院論叢,2015,04:54-58.
[8]朱妍舲.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D].南昌大學,2013.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