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00)
?
迪那河五一水庫庫區(qū)卸荷巖體滑坡涌浪計算及其影響分析
劉平
(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通過對迪那河五一水庫庫區(qū)的卸荷巖體,在水庫建成蓄水條件下進行滑坡涌浪計算,分析了滑坡涌浪對水庫大壩及其它建筑物的影響。計算結果表明,卸荷巖體坍塌至大壩處最高涌浪為1.0 m,對水庫大壩無不利影響,更不會對壩后建筑物構成威脅,對工程安全運行影響較小。
關鍵詞:水庫;滑坡;涌浪;影響分析;潘家錚法
1水庫概況
迪那河五一水庫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西北,為輪臺縣迪那河流域規(guī)劃的控制性工程。水庫由攔河大壩、發(fā)電洞、導流兼泄洪沖砂洞、溢洪洞和石油供水管線等主要建筑物組成。工程為Ⅲ等中型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 370.00 m,總庫容為0.98億m3,最大壩高為102 m,壩頂高程為1 374.50 m,防浪墻頂高程為1 375.70 m。該水庫具有灌溉、防洪、生態(tài)、城鎮(zhèn)及工業(yè)供水、發(fā)電等綜合效益。
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 370.00 m時,水庫迴水長約7 km,庫區(qū)一帶為峽谷地貌,河谷形態(tài)呈“V”形(部分段為U形寬谷),谷底寬度一般30~50 m,最寬為155 m。兩岸山體寬厚,分水嶺高(高程1 500.00~2 000.00 m),庫岸岸坡較陡,河谷坡度多為75°~85°。庫岸發(fā)育有Ⅰ~Ⅶ級階地,除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外,其余均為基座階地。庫岸沖溝不發(fā)育,但切割較深,切割深度約120~150 m,沖溝間距一般在700~1 000 m。
庫區(qū)出露的地層為第三系秋里塔克組(N2q)地層,地層巖性為泥巖、粉砂巖、砂質泥巖互層,以泥巖為主,巖層產狀38°~75°SE∠20°~30°,巖層傾角由南向北逐漸變陡。
庫區(qū)共發(fā)育有15處卸荷巖體,其中B01~B09九處卸荷巖體分布在壩線上游2.3~6.2 km,分布高程1 330.00~1 400.00 m,卸荷巖體方量一般為(3.5~8)萬m3,總方量約為71.06萬m3,離壩址區(qū)相對較遠。B10~B15六處卸荷巖體位于壩址上游0.8~2.1 km,距壩址區(qū)相對較近,卸荷巖體方量一般為(1.1~19)萬m3,總方量約為47.1萬m3,這些庫岸卸荷巖體在水庫蓄水后,巖層飽水,力學性能降低,上部卸荷巖體會產生坍塌及岸坡再造,直至形成穩(wěn)定岸坡為止。假設岸坡在正常高庫水位運行中,卸荷巖體出現(xiàn)最不利的整體高速下滑,需對壩前形成的涌浪高度進行分析計算[1-3]。
此分別對離壩線最近、對壩最不利的B12、B13卸荷巖體進行涌浪計算。其中B12位于壩線上游左岸1.3 km,分布高程為1 360.00~1 430.00 m,卸荷裂隙產狀為30°NW∠75°~80°,卸荷帶厚30 m左右,水平延伸長約70 m,垂直切割深度60~90 m,方量約19萬m3;B13位于壩線上游左岸1.2 km,分布高程為1 330.00~1 410.00 m,裂隙產狀為75°~80°⊥,卸荷帶厚4~8 m左右,水平延伸長約100~200 m,垂直切割深度為80 m,方量約為9.4萬m3。
2滑坡涌浪計算方法
目前滑坡涌浪計算方法主要有潘家錚法、經驗公式法。潘家錚法和經驗公式法,均在做了一些簡化后推導出計算公式,潘家錚法考慮了庫水深度的影響,在一定的水深范圍內,涌浪高度與水深、滑入總量、滑坡體延伸長度、滑坡速度有關,水越深,滑入的總量越多,滑坡體延伸越長、滑入的速度越快,涌浪就越高[4-5]。經驗公式法未考慮庫水深度的影響,相對而言,潘家錚法考慮較全面,因而本文采用潘家錚法進行涌浪計算與分析評價。
3潘家錚法的滑坡涌浪計算
分別對離壩線最近、對壩最不利的B12、B13卸荷巖體進行涌浪計算,計算公式及過程如下。
(1) 滑坡體滑落速度按下式計算
(1)
式中:g為重力加速度(9.8 m/s2);H為滑坡水上部分重心至水面的高度(正常高水位時),本次計算取29 m;θ為滑坡傾角,取90°;f為滑面摩擦系數(shù),取殘余強度值,f=0.466。
(2) 滑坡歷時T計算
設下滑過程為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按下式計算:
(2)
式中:T為滑坡持續(xù)時間,s;S為滑坡體下滑位移量(取斜坡長度60.0 m);a為滑動面上加速度,m/s2;a=g×sinθ=9.8×sin 90°=9.8 m/s2;
該水庫庫水面寬度B=400m,滑坡體上下游的長度L=70m,半長l=35m,X0=1300+70=1370m(X0為壩軸線到滑坡體上游邊緣的水平距離),水深d=71m,滑坡體平均厚度λ=30m,估算滑坡速度v=23.84m/s?;瑒託v時T估算為3.50s。岸坡變形基本上屬于垂直變形類型(見圖1、2),試分析如下。
圖1 涌浪高度計算示意圖 單位:m
圖2 垂直滑坡初始高曲線圖
(3)
(4)
Δt=B/C=400/33.15=12.07s
T/Δt=3.5/12.07=0.29
(4) 計算壩址(A′)浪高
壩址浪高根據(jù)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5)
由此可見,此計算壩址區(qū)浪高只需一項。
(6)
由此可見,即使B12出現(xiàn)最不利的整體高速下滑狀況,對壩前庫水產生的涌浪高度為0.5 m,對工程運行影響不大。
同理,按照上述計算過程對B13進行滑坡涌浪計算,在此就不做詳細介紹,當B13出現(xiàn)最不利的整體高速下滑狀況,計算結果顯示對壩前庫水產生的涌浪高度為0.3 m,對工程運行影響不大[6]。
即使B12、B13卸荷巖體同時坍塌,出現(xiàn)最不利的整體高速下滑狀況,通過計算顯示其對壩前庫水產生的涌浪高度為1.0 m。
4滑坡涌浪影響分析
根據(jù)《建筑物的抗滑穩(wěn)定和滑坡分析》說明,計算壩址處的最高涌浪,計算都是指涌浪除岸坡外不受阻擋的情況。如行進到大壩受壩面阻擋,浪高就要增加可能比實際的高一些,根據(jù)涌浪計算,即使B12、B13卸荷巖體同時坍塌,出現(xiàn)最不利的同時整體高速下滑狀況,壩前不受阻擋的情況涌浪高度為1.0 m,因滑坡不會產生一次性整體滑動,加之河道彎曲,波浪在傳播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能量損失。而水庫校核洪水位1 373.17 m,大壩壩頂高程1 374.50 m,防浪墻頂高程1 375.70 m,其涌浪高度小于壩頂高程,加之不穩(wěn)定體的崩塌是從最不利坍塌角度來計算的,因此不穩(wěn)定體造成的涌浪浪高至壩址應該低于1.0 m。可見水庫庫區(qū)卸荷巖體坍塌涌浪對水庫大壩無不利影響,更不會對壩后建筑物構成威脅,對工程安全運行影響較小[7-9]。
圖3 滑坡涌浪傳播曲線圖
5結語
大型高速水庫庫岸滑坡產生巨大的涌浪,不僅能沖毀水工建筑物、堵塞河道,更重要的是隨著涌浪的傳播和疊加,有可能造成潰壩等嚴重水庫失事事故及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0]。本文通過對水庫庫區(qū)的卸荷巖體,在水庫建成蓄水條件下進行滑坡涌浪計算與分析,結果表明卸荷巖體坍塌至大壩處最高涌浪為1.0 m,對水庫大壩無不利影響,對工程安全運行影響較小,可為水庫工程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
參考文獻:
[1]金德濂,王耕夫.邊坡工程地質[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2]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院.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2.
[3]趙志祥,李樹武.某水電站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價[J].西北水電,2001(04):7-9.
[4]潘家錚.建筑物的抗滑穩(wěn)定和滑坡分析[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133-154.
[5]李仰波,胡卸文,呂小平,汪雪瑞,張志鵬.某水電站近壩庫區(qū)堆積體坍岸涌浪分析與評價[J].災害學,2009(01):37-40.
[6]巨江,諸亮,劉菁,徐春燕.水電站水力過渡過程數(shù)值仿真的理論與實踐[J].西北水電,2009(03):9-14.
[7]李輝.某水電站滑坡涌浪計算與預測[J].西部探礦工程,2014(05):21-22,30.
[8]陶孝銓.李家峽水庫正常運行期的滑坡涌浪試驗研究[J].西北水電,1994(01):42-45.
[9]程玉祥.泗渡河水庫庫區(qū)滑坡涌浪計算及其影響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8(01): 32-34.
[10]任興偉,唐益群,楊坪,王建秀.水庫庫岸滑坡涌浪災害分析與計算[J].災害學,2010(S1):384.
Calculation and Influence Analysis on Swelling Wave by Unloaded Rock Mass Landslide in Wuyi Reservoir Area
LIU Ping
(Xinjing Changyuan Water Affair Group Co., Ltd., 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s of the swelling wave by the unloaded rockmass on dam and other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through calculation of the swelling wave by landslide of the unloaded rock mass in Wuyi reservoir area in condition of the reservoir impoundment. The calculation presents that the maximum height of the swelling wave by the unloaded rock mass collapse is 1.0 m at the dam. This is without any risk to the dam or any further endanger to structures at the dam toe. It slightly affects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dam.
Key words:reservoir; landslide; swelling wave; analysis on influence; Pan Jiazhe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P64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2610.2016.02.008
作者簡介:劉平(1981- ),女,新疆伊犁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04
文章編號:1006—2610(2016)02—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