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祥
【摘 要】在人教版二上《我是什么》教學中,我通過營造氛圍、找準起點、自主探究等策略,實現(xiàn)了“真說、真學、真讀、真悟、真寫”的“以生為本”的“五真課堂”。
【關(guān)鍵詞】讓學;《我是什么》;真
小學語文要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變成每位教師自覺的“讓學”行為;即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現(xiàn)在談?wù)勎业囊稽c體會。
一、真說
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顯得迫切而重要,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好奇好問,對一切不理解的新異事物都感興趣,我們更要努力保護好這顆顆童心,使他們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中得到恣意張揚。
課始,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趣味猜謎”的游戲,讓孩子們在“豎耳聽一聽→大膽猜一猜→看謎面辯一辯→趣味獎一獎(如猜出謎底‘雨就獎可愛的圖片‘小雨點)”的游戲過程中誘使孩子們敢說、想說、樂說、善說。
在猜第二個謎語(謎面為:小小硬球光又亮,夏季啪啪從天降。小朋友們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灘)時,有孩子只聽了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謎底“雹子”,看來這是個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還很懂老師心理的孩子。
我讓他說說理由,他搔搔頭皮說:“因為小硬球光又亮,所以是‘雹子。”其他同學紛紛表示異議,有的說玻璃彈子也是光又亮的,有的說珍珠也是光又亮的……我順勢說道:“聽完再猜才會更正確,對不對?”于是孩子們重新認認真真聽完了謎面。有孩子猜是“冰”,顯然他關(guān)注了后兩句,一個胖胖的小男孩很是激動地說:“冰是冬天的,這個小硬球是夏天的,所以應(yīng)該是‘冰雹”。多厲害的發(fā)現(xiàn)?。《嗑实臓庌q?。≡跓o拘無束的課堂氛圍中師生暢所欲言,孩子們錯也錯得可愛,對也對得可愛,這份可愛源自于無拘無束的“真說”。
二、真學
《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謎,孩子們是多么喜歡猜謎??!所以在初讀以后,我感覺到孩子們的興奮點在猜猜“我是什么”上,就因勢利導,問:這個“我”到底是誰呢? 我請了幾個把手舉到我鼻子底下的孩子,生1說是“云”,生2說是“水”,生3說是“雨”。我把球拋給了孩子們,問:你們同意誰的說法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水”??磥泶蠖鄶?shù)孩子初讀的起點不低。那么如何在此起點上展開教學,使孩子們對文章內(nèi)容有一個較為正確的整體認知和把握呢?
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你能從課文中找找句子說說理由,來說服剛才有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嗎?
以下是孩子們的精彩發(fā)言:
生1:因為水能灌溉田地。
生2:只有水才會沖毀房屋。
生3:只有水會淹沒莊稼。
生4:水會變成汽,汽會變成云,云還會變成雨、雹子。
生5:水會躺在池子里,跑到小溪里、江河里、大海里的都是水。
多會讀書的孩子啊!不但猜出了“我”是“水”,還說得有理有據(jù)的。看來只要我們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并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開展教學,孩子們就會產(chǎn)生濃濃的學習興趣,迸發(fā)出真真切切的學習智慧。
三、真讀
了解內(nèi)容讀?!段沂鞘裁础返谝?、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過程。教學中我運用“借助句式概括段意”的策略,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然后思考:水變成了什么呢?能借助這個句式說一說嗎?
句式一:“我”會變,變成( ),再變成( )。
句式二:“我”還會變,變成( ),變成( ),變成( )。
就這樣在“自主讀一讀→借助句式說一說”的過程中學生初步了解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讀懂了文本內(nèi)容。
獲取信息讀。水是怎么變成云的?這是個難點。我們都知道語文課要堅守語文教學本真,不能為他人作嫁衣裳——上成科學課,那么該使用什么樣的語文手段讓學生在自己跟文本打交道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突破這一難點呢?我借鑒教研員方老師的辦法,采用“畫一畫”的策略來達到這一目的。老師在孩子們的“幫助”與“指導”下完成了簡筆畫,孩子們在開開心心中獲取了文本信息,突破了教學難點。
欣賞表達讀?!段沂鞘裁础返谝蛔匀欢斡幸唤M擬人句: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如何讓二上的孩子體會到這一寫作特色呢?我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配樂配圖朗誦后,采用了移情體驗的策略。
就這樣,孩子們在“欣賞→體驗→積累”中與課文語言進行了一次親密涵泳。
四、真悟
葉圣陶老先生認為,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那么如何利用好課文這個“例子”呢?就是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體驗,進而實現(xiàn)生與生、師與生在重點、難點、疑點上的思維碰撞,互動交流,以實現(xiàn)“例”的增值?!段沂鞘裁础返诙匀欢稳绾我龑W生體會“小硬球”、“小花朵”這兩個比喻的確切性及“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這三個用詞的準確性呢?這既是個重點,又是個難點。我采用“生生合作,揣摩交流”的策略開展探究式學習。課前,我先在信封里裝進去一張背景圖(標有“雨”、“雹子”、“雪”的簡筆畫)和“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六個詞;然后同桌合作一起排一排,并討論這樣排列的理由;最后開展全班性的師生互動交流。孩子們在自主探究式的揣摩、感受與交流中,初步悟到了比喻的真諦,悟到了用詞的合理性,很好地實現(xiàn)了例子的增值。
五、真寫
《我是什么》一課,要求會寫8個生字。教學時我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寫字練習,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兩點水、三點水、四點底的書寫規(guī)律,再充分進行書寫練習,之后開展評價反饋,使寫字教學落到實處。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就要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就要有策略地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寫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使教師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wù)。
【參考文獻】
[1]江賽娟.小學高年級識字教學的缺失與對策[J].吉林教育,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