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朗
【摘 要】本文闡述了對冷熱混合裝置進行計算機流場仿真的必要性。為確定最優(yōu)方案,設計了兩種法向和切向入口的兩種混合器流場模型。數(shù)值計算中,湍流模型確定為RNC(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雙方程模型,采取非結構化網(wǎng)格劃分流域,并采用標準壁面函數(shù)定義邊壁。最后,仿真出了兩種方案的溫度和壓力分布規(guī)律,為后續(xù)不同性能要求下的,產品類型選擇,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冷熱混合器;流場模型;計算機仿真
冷熱混合裝置,是一種提供溫水的機械裝置。其作用機理為:在裝置中設計兩個入水口,當設備運行時,一邊供應冷水,而另一邊則由一定溫度的熱水進入裝置內部。冷、熱水在裝置內部完成循環(huán)和熱量交流。待穩(wěn)定后,水溫已調整至合理的溫度,從下方的出水口流出,以供人舒適地使用。由于設備的內部,是兩種不同溫度水流的速度、壓力、能量交匯狀態(tài),故裝置設計的關鍵,在于如何保證水流狀態(tài)的良好性。實際上,冷熱裝置中的水流運動狀態(tài),往往非常復雜,規(guī)律性并不強,所以難以進行準確的預測和描述。故如何在設計中能把握其狀態(tài),是值得鉆研的問題。隨著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仿真技術已經日趨成熟。通過模擬設備中的水流狀態(tài),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其內部的運動情況。因此,本文建立了法向與切向兩種入水端的流場三維模型,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進行流場數(shù)值計算,以便計算兩種方案下的水流運行規(guī)律,并通過比較選擇最佳設計方案,為該產品后續(xù)投入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流場三維模型的建立
要完成混合器的內部流場模擬,第一步就是需要建立流場三維模型。在實際中,由于其結構較為復雜,如果建立精確的模型,往往會導致一些小區(qū)域(如螺栓孔附近)無法生成適合的網(wǎng)格,繼而影響計算。為提高仿真的效率,本文采用簡化的物理模型,進行計算機仿真。簡化后的冷熱水混合裝置模型,其主要的部件包括:供冷、熱水流入的管段,裝置本體,裝置下端的過渡段以及出水口,法向和切向兩種流場模型,如圖1~2所示。
2 冷熱水裝置內部流場數(shù)值計算
2.1 基本條件的設置
在數(shù)值計算中,條件的設置,關系到仿真結果的精度。因此,條件設置環(huán)節(jié),務必反復論證,盡可能選擇區(qū)域合理的狀態(tài)。該過程中,基本條件的選擇主要有:(1)湍流模型。在該條件的確定上,由于文獻[1]研究中,RNG k-ε湍流模型取得了良好的計算精度,故本文也采用該模型;(2)流場網(wǎng)格的類型確定。擬采用六面體非結構化網(wǎng)格;(3)近壁區(qū)域的處理,選擇工程中應用最廣的標準壁面函數(shù);(4)迎風格式。數(shù)值計算中的迎風格式確定為二階迎風式。
2.2 邊界條件的設定
邊界條件,是根據(jù)實際中,水流進入裝置和流出裝置的情況,進行一個模擬設定。若設置的情況與實際運行狀態(tài)越接近,則仿真精度越高。在仿真的前處理過程中,兩種方案均采用相同的條件設置:即進水截面,定義為流量進口條件;出水截面,則設置為壓力出口條件,未定義部分,均默認為固體壁面。
3 仿真結果分析
計算結果的后處理,是將網(wǎng)格劃分的有限離散節(jié)點,近似轉換成變量的合集,利用差分方程,構建這些離散點參數(shù)之間的代數(shù)表達式。最后,完成該非線性代數(shù)方程組的近似求解,并以云圖顯示出來,并以此作為結論進行分析。由于測試數(shù)據(jù)較多,本文僅選擇壓力和溫度進行說明。
3.1 計算結果的后處理
為觀察方便,擬確定X-Z平面為基準,進行觀察。方案1和方案2的溫度分布情況,如圖3、圖4所示。
壓力分布的基準面選取,與溫度相同。二者的壓力分布,如圖5、圖6所示。
3.2 兩種方案的計算結果分析
(1)如圖3、圖4所示,當水流從入口截面至出截面,兩種方案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均逐漸向中心平衡,即在容器本體內部,冷水端向中間逐漸升溫,而熱水端向中心逐漸降溫,早靠近中心區(qū)域,均實現(xiàn)熱平衡,即出水溫度約為40度,滿足使用要求。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方案1的固體邊壁,溫差較小,熱量損失小;而后者的溫差很大,故熱量損失較多。
(2)如圖5、圖6所示,兩種方案下,壓力分布的狀態(tài)偏差很大。在進水管段,法向流入的混合裝置始終保持較高的壓力,且壓差很?。蝗欢?,切向流入的設計方案,壓力沿中心基本對稱,且向中心區(qū)域附近逐漸下降,可以認為,該方案下,壓力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在容器內部,方案1的下端,壓力有上升趨勢;而方案2的下端,壓力逐漸下降到負值,該指標會影響到裝置的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兩種設計方案并無確切的優(yōu)劣之分。若將溫度和使用壽命指標作為關鍵性能參數(shù),則可以選擇方案1;而對水壓的舒適度要求較高的話,可以考慮壓力較小的方案2。
4 結論
為設計出流態(tài)分布良好的冷熱水混合裝置,構建了法向和切向流入的混合裝置內部流場三維模型,并在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下,對其展開CFD分析,計算出了容器內部的水流溫度和壓強分布規(guī)律,從計算結果可知,不同的需求可以選擇對應的設計方案。然而,也應該看到,影響流場規(guī)律的外在條件很多,單一的分析并不能獲得全部的分布條件,故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旭,李萍.不同湍流模型下水輪機蝸殼CFD仿真精度的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5(6):158-161.
[2]Dahlstrom S.Large Eddy Simlul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a High-Lift Airfoil [J].Doktorsavhandlingar Vid Chalmers Tekniska Hogskola,2003,(1963):1-50.
[3]王旭,李萍,陳榮盛,等.水輪機橢圓蝸殼設計的CFD計算及試驗分析[J].人民黃河,2016,38(1):109-111.
[4]Liying Wang, Dehua Wei. The Optimum Structural Design for Spiral Case in Hydraulic Turbine[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15(8):4874-4879.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