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 燕,趙希武(內蒙古師范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
讓MOOC落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一”翻轉課堂教學
茍 燕,趙希武
(內蒙古師范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針對MOOC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指出普通高等學校不能盲目跟風,提出在“大學計算機基礎一”課程中應用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對原有的MOOC平臺進行改造使之更適合校內教學使用,實現(xiàn)分“班級”管理,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MOOC;SPOC;翻轉課堂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近年來,很多名校都加入到MOOC浪潮中,搭建MOOC平臺,建設本校MOOC課程,希望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學生學習本校MOOC課程,進一步提升學校知名度,提高在國內外高校中的地位和影響。而對于普通高校,更迫切的問題是如何讓MOOC落地,更好地為本科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1]。
MOOC最大的特點是開放式教學,比較適合有提升愿望的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他們渴望獲取新的知識,內在動力較強,主動性、積極性較高,在各種MOOC平臺上不僅可以學習中國甚至世界最好的大學課程,完成后還能獲得認證證書,對滿足求知欲和素養(yǎng)提升有很大幫助。但對于學校內的教學任務,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如何保證學生網上學習的真實性,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跟進學生學習進度、及時干預和督促學生的學習進程,這些問題用MOOC都無法很好地解決,因此SPOC應運而生。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是指小規(guī)模、私有(限制性)的在線課程,更適合校內相對封閉的教育[2]。在SPOC中,滿足限制條件的學生才可以學習某一門課程,比如只有選修了這門課程的學生才可以參加課程學習,更貼近校內教學的現(xiàn)實,方便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工作[3]。
如何使MOOC平臺上的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教學設計是核心;如何使資源的碎片化和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化有機結合,教學設計是關鍵。因此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可設計與實施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為特點的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2.1課堂內布置學習任務
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先學后教”,但不是讓學生盲目地學習,自主不等于“放任”,教師必須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在學生學習之前,教師須在課堂上將本周的學習任務明確告知學生,包括觀看課程視頻、完成習題、自我測試、家庭作業(yè)等,并在討論區(qū)發(fā)表引導貼,引導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討論。
圖1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2.2課堂外自主學習
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即可進行線上學習,這個階段的學習在課下完成,需要完成觀看課程視頻、測試作業(yè)、論壇提問討論等任務。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化通過平臺上課程內容的組織結構來體現(xiàn),進入平臺上課程頁面的路徑分為縱向導航和橫向導航??v向導航為課程內容的周、節(jié)設置,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共分12周,再將每周的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小節(jié),可以使學生明確本周學習任務的知識層次;橫向導航是當前所選小節(jié)包含的知識單元,包含微視頻、課件、習題、討論區(qū)等。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平臺上每周的學習任務,如有問題可以在平臺上提問,教師隨時查看平臺上的問題并及時答疑,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答疑,并對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
2.3課堂內檢查、答疑、測試
每周安排兩學時面授,教師需要在課上完成以下任務:①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檢查學生上周的學習情況,及時地給予反饋與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jù);②對線上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集中講解,同時對仍然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③為了檢驗線上學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組織學生使用考試系統(tǒng)完成本周的階段測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及時查看考試成績,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加強督促和引導;④布置本周的學習任務。
2.4培訓任課教師,統(tǒng)一教學要求
“大學計算機基礎一”課程每學期開設60多個教學班,任課教師達30多人,為保證教學要求的一致性,幫助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過來,每周固定時間組織任課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會,統(tǒng)一教學任務、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課程建設團隊給出“課堂教學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建議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保證所有教學班教學進度一致。同時,教師上課之后必須填寫“教學情況記錄表”,將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反思及時記錄下來,教學管理者定期回收,以便及時了解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和教學反思,完善和改進教學模式。
MOOC平臺以課程為管理單元,沒有班級的概念,但在教學實踐中,班級是必不可少的,每個班級的任課教師需要對本班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線上答疑,同時要準確掌握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及時有效的輔導。怎樣在平臺上體現(xiàn)班級的概念并與實體班對應起來,這是教學改革過程中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3.1統(tǒng)一注冊,導入名單
以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本學期有本科生近5 000人,共62個班級。為保證學生用戶名的一致性,屏蔽了平臺原有的注冊功能,將所有學生名單導入系統(tǒng),統(tǒng)一注冊,制定固定的用戶名規(guī)則——課程級別+班級號+學號,如103-20141100451表示選修大學計算機基礎一,班級為3班,學號為20141100451。平臺上的任何行為都顯示用戶名,從用戶名即可分辨出該生是否本班學生,方便查詢本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況。
3.2分班級討論
平臺上討論區(qū)中,課程所有學習者都可以參與討論,這種討論方式比較自由,但不利于教師與本班級學生的交流和答疑,教師無法掌握本班級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無法在課堂上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和輔導。在討論區(qū)里,可以班級號為名為每個班級建立分討論區(qū),方便教師和本班學生交流討論,學生可在這個討論區(qū)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同時也可以向本班級的任課教師提問,教師能夠準確掌握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很好地輔助教學。當然,如果學生愿意,也可以參與課程的大討論區(qū)。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是在網上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很難把握學生學習的真實程度。為了檢驗學習過程的真實性,即學生是否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是否真正掌握學習內容,必須構建合理的考核體系,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建議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可達50%),規(guī)范平時成績的考核指標,并且采用等級評分制,淡化分數(shù),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①MOOC學習表現(xiàn)成績,結合MOOC平臺上的學習表現(xiàn)和自我測試成績以及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給出一個綜合成績,占平時成績的20%;②作業(yè)和實驗成績,每周都布置實驗和作業(yè),任課教師選擇性檢查,重點檢查創(chuàng)新性作品的質量,給出相應成績,占平時成績的20%;③考勤成績,占平時成績的10%;④階段測試成績,在每周的課堂時間由教師組織利用考試系統(tǒng)進行本周學習內容的測試,檢驗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任課教師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及時干預和輔導,同時考試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此成績占平時成績的50%。
結果性評價即期末考試,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統(tǒng)一考試,題庫統(tǒng)一出題,考試系統(tǒng)統(tǒng)一評卷,做到公平公正,保證不同班級、不同任課教師考核評價的一致性。
5.12014級與2013級學生比較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在2014級新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一”課程中全面展開,將其成績與實施傳統(tǒng)教學的2013級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以此檢驗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2014級學生參加考試人數(shù)4 656,2013級參加考試人數(shù)5 152人。通過圖2可以明顯看出,2014級學生及格以上各分數(shù)段人數(shù)所占百分比全部高于2013級學生,不及格人數(shù)所占百分比低于2013級學生。在課時減半的情況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新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績明顯提高,說明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提升了教學效果。
5.2問卷調查與成績的關系分析
圖2 2014級與2013級學生成績比較
我們在課程結束時進行問卷調查,旨在對MOOC課程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進行初步了解,以進一步分析其學習特征。本次調查共收集到問卷3 186份,其中有效問卷3 055份。問卷共有題目20題,其中單選題19題,開放題1題。
1)平臺學習時間與成績的關系分析。
針對問卷中關于“每周平臺上學習時間”的問題,把學生的答案與其成績進行對比,可發(fā)現(xiàn)在平臺上學習時間越長,學生的平均成績越高。這說明平臺上的學習資源對于提高學習效果是有效的(見圖3)。
2)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與成績的關系分析。
針對問卷中關于“你是否能夠按時完成平臺上的任務”的問題,把學生的答案與其成績進行對比,可發(fā)現(xiàn)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平均成績較高,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平均成績較低。這說明平臺上布置的學習任務能夠提高學生成績(見圖4)。
圖3 平臺學習時間與成績的關系
圖4 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與成績的關系
MOOC和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理念正在改變著教學的各個方面,對任課教師、課程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讓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落地”,使其真正為教學服務,是進行教改的初衷和動力?;赟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探索、創(chuàng)新的習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方式,打造出師生間新的溝通方式,讓教師不再是孤獨的舞者,學生不再是無奈的觀眾[4-5]!
參考文獻:
[1] 劉楊鉞. MOOC: 傳統(tǒng)型大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06-26(B07) .
[2] 汪曉東, 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3,23(8): 11-16.
[3] 陳肖庚, 王頂明. MOOC 的發(fā)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3(11): 5-10.
[4] 巴格利 J. 反思MOOC 熱潮[J]. 開放教育研究, 2014(2): 9-11.
[5] 張輝, 馬俊. MOOC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構建與實踐: 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為例[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5 (2): 53-60.
(編輯:楊濤)
第一作者簡介:茍燕,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計算學科體系研究,ciecgy@imnu.edu.cn。
基金項目:內蒙古師范大學科研基金一般項目“基于學習者特征分析的個性化學習推薦系統(tǒng)模型構建研究”(2014ZRYB1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編號:1672-5913(2016)04-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