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祿
[摘 要]小學生正在處于身心特殊的發(fā)展時期,他們對于外界的感知十分敏感,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他們心目中無疑是最權威的,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管是無意的還是有意而為之的,其結果對他們的影響都是深刻的,甚至是終身的。班主任工作特別是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班主任工作經驗和經歷,就如何搞好小學班主任工作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工作; 溝通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好老師之于學生的影響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如果一個人沒遇到好老師的話,他就可能是一個潛在的罪犯,如果一個人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他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小學班主任身兼家長、老師和班主任三重角色,可以說學生在校期間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最長,受班主任的影響也最大,那么我們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做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快樂的學習和生活保駕護航呢?
一、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和信任
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是教師應遵循的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這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上講,愛和信任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huán)境中成長。如果班主任能以發(fā)自內心的愛和信任對待學生,那么學生就會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會向你訴說,讓你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你也會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對每一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差生,當他們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發(fā)展軌道上邁進。
二、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放開保姆式的班級管理
在班級的管理中,筆者常會陷入一種困境,常常一手把學生大大小小的事務攬起來,搞得自己疲憊不堪,學生卻常被晾在一邊,沒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能力與自主意識。這對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不利的。這是需要改進的一大缺點。培養(yǎng)一支具有自主精神的班干部團隊顯得尤為重要。選出合適的班干部只是第一步,如何讓它發(fā)揮作用才是關鍵所在。除了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及時匯報總結班級事務,還應該落實具體事務,讓每位班干部發(fā)揮作用。個人力量比較有限,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在發(fā)揮班干部的力量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他同學的作用。班里有些同學雖然不是班干部,但在同學中有威信,有領導精神,這時要忽視其缺點,夸大優(yōu)點,讓該生感覺到自己也是重要的,從而帶動更多的同學給班級以積極的影響。這是形成團結積極的班風的基礎。
三、加強與學生、家長、其他任課老師的溝通和協(xié)調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哪里教師沒有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集體,哪里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不僅僅取決于班主任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能力和水平,還取決于科任教師與班主任的配合程度。任何學生的成長,都是教師、家長集體通力合作的結果。所以如果想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就必須在與學生、家長、其他任課老師的溝通和協(xié)調上多下功夫,為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主動組織科任教師參加班級管理和活動。班主任工作不能唱獨角戲,一個再有能力的班主任,如果忽略了人際關系,工作開展也不會順利。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主動組織科任教師參與集體目標的制定和班級文化的建設。在集體活動中,積極爭取科任教師參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更多的學生對科任教師有更多的了解,融洽師生關系。二是經常交流情況,商討教育措施,形成教育合力。
2.與家長協(xié)調溝通。大多數(shù)班主任是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想到與家長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一般是通過開家長會,其實這是不夠的。在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異時也應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不應該僅僅是孩子出問題了才意識到家長的存在。平常要經常以各種方式聯(lián)系家長,聰明的班主任還要善于開發(fā)家長資源,鼓勵家長為自己的班級建設出謀劃策。
3.與學生的溝通。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就明確指出:“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不過,在說理的方式上,我們需要不斷地改進,要更多地關注兒童的接受性心理,更多采用兒童的方式,將抽象枯燥的做人道理,化作形象的力量,以觸動兒童的心靈,影響兒童的言行。為此,我們需要認真研究不同學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恰當把握說理的時機,巧妙選擇說理的方式,還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教育,也就是指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需要和問題而單獨進行的教育,它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深化。另外,和學生溝通時,亦可采用聊天式的漫談,看似沒有直接目的,其實是班級管理重要的潤滑劑,也是增進師生感情、改善師生關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最佳方式。
四、抓好主題班會設計與實施
主題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必要活動,它可討論思想品德問題,也可以討論班級工作,還可以讓學生談認識、交流思想、介紹經驗,開展表揚與批評。班主任在主題班會中既是導演者又是引導者和保障者。班主任在進行班會設計中應具備創(chuàng)能力、對主題的提升和技巧能力等,也應扮演好每一次在班會中的角色,抓住學生的特點,適時地開展好班會,做到真正從實際出發(fā),貼近學生生活,發(fā)揮主題班會的育人作用。避免將主題班會開成無主題班會,將工作和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瑣事拿到班會上來說,或者訓斥型班會,班主任將最近班級里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通過班會的形式進行解決,使主題班會成為了訓斥會和批評會,喪失了主題班會的作用。甚至是包辦式班會,這種班會一般有班會主題,但班主任卻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難以發(fā)揮,導致班會枯燥乏味。這些班會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強化了自身在班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達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要善于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總之,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除了嚴格遵循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做好當前班主任工作的同時,還要不斷的總結、反思和學習,豐富自己的智慧,然后再應用到管理實踐當中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和學生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