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咖啡屋】
美國男孩圣克萊爾的墓地
——契約精神下的私權(quán)
胡建淼
國家行政學(xué)院法學(xué)部主任、教授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十八屆總統(tǒng)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的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孩子的墓。這個墳?zāi)闺m小但整齊別致,有著下方上圓的水泥墓碣,四周護欄、樹木和路燈圍繞。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著一個講求誠信的故事。
這座孩子墓的主人翁既不是總統(tǒng)也不是富豪,而是一位名叫“圣克萊爾”的美國普通男孩。五歲那年的一天,也就是1797年7月15日這個不幸的日子,圣克萊爾跟隨父親上山,不慎從河濱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孩子的父親悲痛欲絕,便在懸崖落水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墳?zāi)?。后來,主人家道衰落,不得不將建有孩子墳?zāi)沟耐恋剞D(zhuǎn)讓。不過,在轉(zhuǎn)讓土地的契約里,圣克萊爾父親對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個很特殊的要求:土地雖然以后歸你所有,但孩子的墓地必須完整保留下來,不能私自拆遷或鏟平,要讓墓地永不毀滅。
結(jié)果,土地買賣契約中的這一特別條款,不但這位土地的“買主”爽快地答應(yīng)并遵守了,而且在此后的一百年里,該塊土地不知道輾轉(zhuǎn)買賣了多少次,但每一位新主人也都堅守了這一“義務(wù)”。圣克萊爾在死后的一百年里,雖然名字早被世人遺忘,但是他的墓地依據(jù)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一個個土地的新主人接過來,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了。
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美國政府選擇安葬圣克萊爾的地方作為已故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的墓地,政府成了這塊墓地的新主人。但是政府并沒有把圣克萊爾的墳?zāi)惯w走,而是把圣克萊爾的墓地重新修建,讓他和這位有“常勝將軍”之稱的總統(tǒng)毗鄰而居。
又一個一百年過去了。1997年7月,在格蘭特總統(tǒng)墓地建成一百周年紀念日那天,也是美國男孩圣克萊爾去世兩百周年紀念日,美國政府對格蘭特總統(tǒng)墓地進行重新修整的同時,也修整了這位美國男孩的墓地。時任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還特地為這位美國男孩題寫了碑銘:“人生下來就充滿了煩惱。他的到來猶如一朵美麗的鮮花,卻很快地凋謝了;他的匆匆離去,則像一道閃亮的影子,仍在繼續(xù)發(fā)光。”甚至,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在一次拜謁格蘭特墓地時也曾感慨:“雖然小男孩只是一位平民的后代,但他也應(yīng)享受和總統(tǒng)一樣的待遇。因為,他的墓地是屬于他的私人領(lǐng)域,是永不可毀滅的,誰也沒有理由剝奪他安臥在自己領(lǐng)域的權(quán)利?!?/p>
我無法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假,我相信可能是真的。我的感慨是:美國這位男孩圣克萊爾之所以能有如此幸運,緣于那位可親可敬的父親,緣于一代又一代的土地主人,還有格蘭特陵墓的修建者、歷任紐約市長,以及整個社會,他們都在遵守一份“契約”,堅守“契約”的約束力以及契約所蘊含的“誠信”。只有契約精神下的私權(quán),才是安全的。當(dāng)一個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能夠以平等的契約來確立平等的權(quán)利義務(wù)關(guān)系,并自由地享受權(quán)利和自覺地履行義務(wù)時,人類才真正進入到“法治”的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