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龍
寧夏金賀炭素有限公司糾紛案審理一波三折
——銀川市促進工業(yè)經濟增長企業(yè)被判解散
本刊記者/陳龍
近期,《人民法治》接到當事人洪博投訴稱:寧夏金賀炭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賀炭素公司”)和股東王府祥因公司內部糾紛訴至法院,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初二審審理了王府祥與金賀炭素公司的案件,作出(2013)銀民商終字第152號終審判決。洪博認為,二審法院在缺乏證據證明公司無法繼續(xù)正常經營生產的情況下判決解散金賀炭素公司,顯屬錯判,且造成該公司重大經濟損失與工人下崗失業(yè)。恰恰在2012~2013年,金賀炭素公司還獲得了由銀川市人民政府、銀川市工業(yè)和信息化局頒發(fā)的促進工業(yè)經濟增長獎,分別被獎勵了現(xiàn)金10萬元/15萬元。
洪博介紹說,2010年,他與王府祥、洪天河共同出資成立了金賀炭素公司。洪天河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王府祥為總經理,洪博本人則是副總經理。
公司成立后,一期車間于2011年4月6日開始試生產,試生產期間,王府祥安排多名與其有利益關系的社會閑雜人員,在工廠白吃白住,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經過多次協(xié)商,王府祥仍無法處理此事,洪天河、洪博逐漸與王府祥產生矛盾。
據洪博介紹,2012年11月4日、5日,王府祥先后兩次阻擋客戶用車往外拉料,后王府祥書面申請退股,同年11月9日,經該公司股東會決議,所有股東簽字同意王府祥退股。因王府祥要求將其在公司的45.71%的股權以每股超出實際出資的價格分別轉讓給其父親王秉智、母親馬淑蘭、哥哥王府晏,公司法定代表人洪天河認為王府祥股權轉讓價格明顯虛高,書面答復不同意。
銀川市促進工業(yè)經濟增長獎勵資金名單上,寧夏金賀炭素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之后,王府祥以“經營管理權被架空且長期得不到解決”、“公司持續(xù)兩年未召開過股東會”、“公司股東沖突白熱化”、“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為由,向銀川市賀蘭縣法院提出解散公司之訴訟。
經賀蘭縣法院審理,認為股東提出公司解散之訴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中可以提起解散公司訴訟的事由:“(一)公司持續(xù)兩年以上無法召開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二)股東表決時無法達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比例,持續(xù)兩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三)公司董事長期沖突,且無法通過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解決,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四)經營管理發(fā)生其他嚴重困難,公司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的情形?!?/p>
賀蘭縣法院認為,王府祥所舉證據不能證實出現(xiàn)了法律及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公司解散條件的事實,且王府祥起訴理由恰恰說明公司停產系人為因素造成,以至于造成公司股東相互指責和僵持的態(tài)勢,并不是經營不善、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而公司解散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本案中雖然王府祥與洪天河、洪博股東之間存在矛盾,但王府祥與洪天河、洪博并未嘗試其他救濟方式,在窮盡其他可能的手段和途徑之前,王府祥以此為由要求解散公司,理由不能成立,其要求解散公司的請求,不予支持。
宣判后,王府祥不服,向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0月3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二審法院認為,鑒于寧夏金賀炭素有限公司自成立至2012年11月9日,共召開股東會議10次,對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一條規(guī)定,上訴人訴請解散公司理由不符合上述規(guī)定的前三種情形。其次,對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一條規(guī)定的第四種情形,即“(四)經營管理發(fā)生其他嚴重困難,公司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的情形”,王府祥作為該公司的總經理,與公司董事長洪天河、副經理洪博父子的經營理念不合,在公司經營管理中,雙方矛盾持續(xù)升級,無法調和?,F(xiàn)洪天河父子單方解除王府祥總經理職務,王府祥無法參與公司經營。該公司董事會也準予王府祥退股申請,雙方因股價回購尚未達成一致時,王府祥對洪天河父子擅自出售公司貨物的行為,通過正常途徑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由其父母出面阻擋又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又釀成了另一訴訟;一、二審中法院調解,雙方仍無法就股權回購達成一致,導致公司僵局無法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繼續(xù)存續(xù)將使股東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應當予以改判。
二審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撤銷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賀蘭縣人民法院(2013)賀民商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解散寧夏金賀炭素有限公司。
本刊接到反映后,就該案采訪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被拒絕。
就該案的相關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執(zhí)行制度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肖建國。
肖建國教授說,公司法第183條法院判決解散公司的實質要件有三個:1.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2.公司繼續(xù)存在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3.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請求解散公司的當事人,應當在訴訟中就這三個實質要件的存在負有舉證證明責任,并提供證據證明,否則承擔不利后果。但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152號民事判決書,在判決理由部分,僅僅對第一項實質要件進行了審查判斷,對于2、3兩個要件,在當事人未提供證據證明的情況下,直接推定該兩個要件成立,違反了民訴法關于舉證證明責任的規(guī)定。
肖建國教授分析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二)第1條,對于公司法183條中“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作了具體化列舉,分為四種情形,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152號民事判決書,指出本案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前三種情形,但符合第四種情形,即符合“經營管理發(fā)生其他嚴重困難,公司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的情形”。不過,判決書的理由部分僅僅表明公司經營中出現(xiàn)矛盾糾紛,并沒有證據證明公司經營管理存在其他嚴重困難。而且,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1條第2款的規(guī)定,“股東以知情權、利潤分配請求權等權益受到損害……提起解散公司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從該規(guī)定看,本案判決理由不能得出“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結論。
肖建國說,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152號民事判決書,沒有指明股東利益受到何種重大損失,當事人也沒有提供證據證明。相反,判決書顯示,公司仍然處于生產經營之中。
肖建國認為,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152號民事判決書,已經認定爭議雙方實際達成了退股協(xié)議,只是股價計算未形成一致意見。解決此問題,可以有多重辦法,例如,通過股價的第三方評估來確定合理的價格;又如,退股協(xié)議訴訟,來解決退股協(xié)議糾紛;還如通過公司法上的減資程序來解決退股問題,等等。因此,在未能窮盡其他途徑解決爭議的情況下,貿然提起解散公司訴訟,由人民法院判決解散公司,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