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泉作品 《國泰民安》
我叫張金泉,1946年出生于嘉興市秀洲區(qū)油車港鎮(zhèn)勝豐村。我生在農村,長在造船世家,卻半路出家,用握慣了榔頭的手拿起了畫筆。2010年,我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民間優(yōu)秀文化藝術人才”,2014年成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
一
我自小跟隨父親學習祖?zhèn)髟齑炙?,以造船謀生,后因公路貫通,水運衰落,我便下船回家做些農活。我靠著在船上學得的一手木工本領,漸漸成為我們這邊遠近聞名的木匠。我年輕時就很喜歡畫畫,覺得繪畫與木工有很多相通之處,當時在村里我既能畫灶頭畫,也能畫宣傳畫,但因為要養(yǎng)家糊口,畫畫這個興趣只能放在一邊。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秀洲區(qū)文化館參觀農民畫展,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下子就引發(fā)了我畫農民畫的興趣。
我的繪畫經歷并非一帆風順,我想學畫農民畫的想法換來的是老伴和其他人的不理解,因為當時家里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學畫農民畫要耽誤很多時間,他們都覺得我在“弄空頭”,有這點精力和時間還不如多找點活干,多掙點錢來改善家里的條件。但是我想,人活著總要有自己的追求,這次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后來,我在鄉(xiāng)文化站的推薦下參加了區(qū)文化館的農民畫培訓班,自此走上了農民畫繪畫的道路。因為農民畫與其他畫種不同,不需要特別專業(yè)的基礎,我很快就摸到了門道,越畫越起勁。多畫、多想、多看是我對自己畫畫的要求,一有空,我會去書店翻翻最新的畫冊,或是向別的畫家取經,不斷地研究學習。有了新畫作,我就拿去區(qū)文化館和老師探討,力求精益求精。2004年,我創(chuàng)作的《長虹橋》獲全市農民畫比賽二等獎,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這個成績更加堅定了我繪畫的信心。后來,人民日報社記者任濤因農民畫題材三次到我家來采訪,我一下子變成了村里的名人,這徹底改變了其他人對我畫農民畫的態(tài)度,就連一向反對我畫畫的老伴也舉雙手贊成。
二
一開始,我學習的是最傳統(tǒng)的農民畫繪畫技巧,漸漸地我開始琢磨自己的東西,希望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于是我嘗試以油畫及國畫混雜的寫實風格與稚拙畫法相結合的方式,或濃墨重彩、色調鮮明,或輕靈飄逸、筆墨清淡,結果畫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于是我開始慢慢轉變繪畫方式,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大部分農民畫作者單純表現(xiàn)農家快樂生活情緒不同,我格外喜歡畫風土人情,覺得把村里冒著熱氣的場景搬到畫布上特別有意思。像除夕夜眾人齊打年糕、廟會上人群熙攘、運河上網(wǎng)船齊聚等這些生活場景,如今已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如果這些鄉(xiāng)村記憶丟失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要用畫筆把它們留下來,我創(chuàng)作的《娶親》《船上婚禮》《蓮泗蕩網(wǎng)船會》《江南蠶花節(jié)》等作品都反映了鮮活的農村生活。
2006年,我創(chuàng)作了《小港村變遷》系列,5幅畫通過橋、路、車、房、人展現(xiàn)村子在5個不同時期發(fā)生的變化,鄉(xiāng)親們紛紛稱贊,還覺得五幅畫太少了,看得不過癮。我當時就想,為什么不試著畫畫小村的百年變化呢?我在勝豐村生活了70多年,對這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通過我的畫留住曾經的記憶,讓更多人了解小村的過往,特別是讓年輕人知道在這塊土地上曾發(fā)生過什么,這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呀!經過幾年的沉淀積累,我從2010年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農民畫《勝豐村的時代變遷》,為了將村史畫得更準確,我走訪了村里許多上了年歲的老人,解放前的許多事情我沒有印象,每個細節(jié)就盡量查找相關史料求證,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當時的場景。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反復修改,我創(chuàng)作的33幅記錄勝豐村從舊社會到改革開放時期80多年間的鄉(xiāng)村歷史畫終于完成了。如今,這33幅作品被臨摹在了油車港鎮(zhèn)最為繁華的馬路圍墻上,來往的人們都能看到我們小村的百年變遷和人們的幸福生活,為此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三
2009年,我與其他三位農民畫畫家一起申報成立了個人畫室。我把畫室布置在自己家里,兩層樓共3個展廳、1個工作室,展出60多幅農民畫,還放置了許多自己親手制作的水車、風車、紡車等模型,為了讓參觀者更直觀地了解這些器具,我把這些器具的使用場景用農民畫描繪出來,與實物一一對應。我的畫室通過了區(qū)有關部門的實地考核,我也成為了第一批擁有區(qū)政府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現(xiàn)代民間繪畫)個人畫室的秀洲農民畫畫家,還在連續(xù)7年的畫室考核中被評為先進。如今,我的畫室作為油車港鎮(zhèn)的一張文化名片,迎來了大量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畫室免費供群眾參觀,熱鬧極了。
十幾年來,我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200多幅作品,作品多次獲獎,受到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媒體的關注。作品《國泰民安》獲2010年全國首屆農民畫展優(yōu)秀獎(最高獎),入藏浙江省美術館;《小滿動三車:絲車》被國際蠶絲協(xié)會收藏。如今,我正創(chuàng)作一幅長6米、寬0.65米的反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江南農村生活、生產場景的畫作——《水鄉(xiāng)舊夢》,這是我目前為止創(chuàng)作的最大一幅畫。
農民畫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讓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我會一直畫下去,用畫作講述水鄉(xiāng)風土人情,呼喚大眾對民俗文化的保護意識,呼吁人們關注民間藝術的弘揚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