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蓮
黃崎船民交通站紅軍早期的海上交通線
王水蓮
六嶼村渡頭,中國紅軍第一個海上交通站的起點。黃崎船民交通站在六嶼本村的交通員計有11人在對敵斗爭中壯烈犧牲。僅林城弟一家,就犧牲了親姐弟4人、堂兄弟6人計10人(攝影/葉旭斌)
隨著閩東蘇維埃政府及中共閩東特委相繼在福安柏柱洋誕生,不久,閩東紅軍海上游擊隊也快速組建起來了。
此時,柏柱洋還應運而生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海上船民交通站,它是紅軍早期的海上交通站。在閩東革命歷史中,這個由福安當?shù)卮窠M成的交通站,譜寫了不惜灑熱血拋頭顱的傳奇故事。
閩東紅色政權中心柏柱洋,除了西面荒山野嶺中的羊腸小道,幾乎沒有一條進出的道路,但往東十來公里就是白馬港,海上水道成為這里與外界聯(lián)系的唯一要道。因此,水上交通線擔負著向閩東蘇區(qū)輸送武器、彈藥、藥品及生活用品的重任。
革命斗爭日趨白熱化,反動派也加緊了各種管控和打擊,海上游擊隊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也越發(fā)緊迫。就在這個時候,黃崎六嶼島一名叫林城弟的年輕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組織附近船民在下白石、灣塢一帶發(fā)動革命斗爭。
鑒于當時的緊張局勢,成立福安南區(qū)沿海交通站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此時,林城弟接受中共福安縣委領導馬立峰、詹如柏的指派,在老家六嶼村成立了福安縣委沿海秘密交通站。
六嶼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里四面都是海,可以連接整個閩東的海上交通線。在這個緊要關頭,海上交通站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林城弟以自家老房子作為交通站據點,帶領家族成員開展秘密活動。此后,這條海上紅色交通線為閩東蘇區(qū)運送了大量物資,并且傳送了大量文件和情報。
在六嶼交通站的示范帶動下,不久,閩東特委又相繼在福安沿海設立了多個海上交通站。
1935年初,反動派圍剿蘇區(qū),交通員林金軒與她最小的兒子也被殺害。同年7月,林和弟、林嫩弟慘遭殺害,隨后,林城弟被俘虜,就義于賽岐。第二年5月,交通員林樂弟、林老三、林振和、林翰慈都被民團抓捕殺害。
黃崎船民交通站在六嶼本村的交通員共有14人,除交通員林紹弟、高月姿、鄭月英3人外,其余11名交通員都在對敵斗爭中壯烈犧牲。林城弟一家鬧革命,犧牲了親姐弟4人(3男1女)、堂兄弟6人計10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