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華
【關鍵詞】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70—01
祖輩的包辦和父輩的溺愛,讓孩子們基本上不懂得簡單的勞動服務是自己的責任,而對長輩們的服務當成是一種理所當然,這種觀念大大地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失去基本的自我服務意識之后,健康永遠存在著缺陷。這些無基本自我服務概念的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給教師的工作也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因此,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讓孩子們在自我服務中獲得樂趣,成了當前幼兒園一項研究的科目。依據(jù)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情況來分析,我建議用以下幾種方案來嘗試。
一、實現(xiàn)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實現(xiàn)家園教育的一致性,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不少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包辦一切,致使孩子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都比較差,所以幼兒園要搞好家園配合工作,請家長配合教育幼兒愛勞動,并指導家長讓孩子在家庭中積極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由于幼兒園是日托制的,因此幼兒相當一部分的時間是生活在家中,教師不便于具體的指導,故可以把一些學習的內容與要求告之家長,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有些家長的育兒觀念可能還存在著一些不當之處,幼兒園可以利用開家長會、設置“家院直通車”專欄等,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或介紹一些培養(yǎng)的經(jīng)驗和方法等。
二、從小班開始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
可利用集體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和內在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教育。如,可運用具有關于自我服務能力方面教育意義的故事、詩歌、歌曲等,采用集體教育的活動形式進行教育,而且注意堅持面向全體幼兒,堅持正面教育?;騽?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在情境表演的過程中逐漸地學習自我服務的技能;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
平時,可對自我服務能力強的幼兒重點表揚鼓勵,對能力弱的幼兒也充分地肯定其點滴進步,同時進行個別培養(yǎng)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的意識。還可經(jīng)常開展“大幫小”的活動,如在幼兒把玩具混在一起后,可以請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和他們一起分玩具,分別為玩具找到家。當小班幼兒說:“謝謝哥哥姐姐”時,不僅使大班小朋友體驗到為他人服務的樂趣,也在小班幼兒的內心深處播下了要會自我服務的意識。再者,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從而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因此,可以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范、體育游戲訓練幼兒的行為,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
三、對幼兒實施與年齡相符的勞動能力培養(yǎng),讓幼兒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服務
1. 積極開展各類區(qū)角、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如在“娃娃家”游戲中,讓幼兒給娃娃扣扣子、梳頭、穿衣等。或在美工區(qū)中玩折紙的游戲:提供練習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樹與果子扣等,讓幼兒給妹妹系蝴蝶結(練習系鞋帶);或給開口娃娃喂飯(學習使用勺,拿筷)等等,使幼兒平時所掌握的自我服務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2. 利用環(huán)境進行濡染,對幼兒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自我服務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教師可在活動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相關主題的墻飾,如布置小朋友自己做事的圖片(穿衣、吃飯、穿鞋、疊被、掃地、洗手帕等),使幼兒在無意中、在潛意識里自我服務的技能和意識都得到培養(yǎng)和熏陶。
3. 因材施教,分層培養(yǎng),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幼兒,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探索周圍世界,讓他們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獨立意識較弱的幼兒,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于求成。
4. 教師的表揚是增加幼兒做事的信心和勇氣的動力。在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時,教師應經(jīng)常運用有效表揚的方式來強化他們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和要求他們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獨立做事,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fā)展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愉快的氣氛。還要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讓幼兒有較多的機會表現(xiàn)自我,獨立完成任務,從而讓幼兒在其中學會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組織自己的語言,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形成對事物的判斷。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