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全昌
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美不勝收。語文教學中的詩詞教學,實際上也是一種審美教學。定向引導,升華美;調動想象,創(chuàng)造美;整體把握,揭示美;改寫詩詞,再現(xiàn)美。當前,對大多數中學生而言,古詩詞欣賞不僅存在文字上的障礙,還存在著與之相應的情感體驗的障礙。教師的任務是掃除這些障礙,創(chuàng)設審美情景,使審美教育成為教師可以駕馭的,有目的有方向的,使傳統(tǒng)的價值觀內化為對“真”與“善”的追求,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一、理性滲透、定向引導,達到美的升華
古詩詞欣賞中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詩詞的主旨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理性滲透的定向引導是必要的而且學習效果十分有效。這種理性的滲透可以借助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互補。例如在介紹杜甫的憂國憂民時我并沒有采取理性的說服而是集中了一些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這些詩句寫出了杜甫的推己及民?!度簟贰度齽e》中以己之苦度民之苦,以己之心度民之心與上述詩句異曲同工。上述滲透使詩人憂國憂民的自我形象及這種深遠的憂思,學生得以意會。我們的審美設計應立足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拓寬學生的視野,并適當地傳授一些方法。
二、扣住實詞、調動想象,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
在指導學生欣賞古詩詞時我極力反對逐字逐句的“翻譯”,反對對詩歌形象刻板的摹寫和簡單的接受,主張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想象畫面,想象聲音,想象身處其境的感受……扣住古詩詞中的實詞,調動生活經驗,想象這些詞語所展示的景像,是我們在審美設計中不容忽視的。如王維《使至塞上》一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象大漠、孤煙、長河、落日4種景物在“直”、“圓”、“大”、“孤”的互映、互襯、相互對比之下的生動,你能禁得住廣袤沙漠中的蒼涼、浩渺在你心中的涌動嗎?“圓”將剛柔凝于一景,那種超越時空的靜穆之感怎能不叫你凝神屏氣呢?又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作者借11種物象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之情。古詩詞能傳情達意,供我們想象各種景觀的實詞真是不勝枚舉,充分調動這些詞語,讓它們在我們的審美設計中“身負重任”,去展現(xiàn)詩歌的意境,美便成為能感知的“真景”。
古詩詞中的“畫意”在審美設計中強調扣住詞語進行想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扣住“下”“來”想象動態(tài);“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扣住“蒸”“撼”想象氣勢……學生在對畫面的動態(tài)、聲響、氛圍的想象之后各自創(chuàng)造了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并被這一“形象”所感動、陶醉,進一步激發(fā)求知欲。今后,他再讀這些詩,新的經驗促使他產生新的聯(lián)想,鑒賞的再創(chuàng)造是沒有止境的。
三、整體把握、有形構架,揭示美的意境
在審美設計中,要十分注意詩歌欣賞中的整體把握,將詩歌的“構架”有形化,從而揭示詩歌的意境。
如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時,針對學生往往只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聯(lián)而忽視了全詩的意境,我扣住“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特別是“空留”一詞引導學生去品味全詩的意境,品味“唐音”之美。
整首詩的構思是:雪景——雪中送行。雪是背景,歌是正音。詩人亦是“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但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離鄉(xiāng)背井,送友上歸途。思鄉(xiāng)卻又不能輟志,既為友上路高興,又為歸途艱辛擔憂。離情別緒交織著對北國雪景綺麗、凄迷的詠嘆,人、雪、歌渾然一體,看似沉重實則深沉、豪邁,充滿了積極進取的豪邁情懷。這正是盛唐之音美之所在。如果我們在指導欣賞的過程中,不注意整體把握,怎么可能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意象之美呢?
四、改寫詩詞、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美的色彩
在審美設計中我常設計將古詩改寫成散文詩,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既能部分再現(xiàn)古詩詞中的田園美、人情美,又能錘煉文字。改寫不失為審美欣賞中的有效手段。
《歸園田居》雖然為我們展現(xiàn)了極美的田園風光,淳美而又隱逸的思想,但中學生很難品味出其中的意蘊。改寫,將詩句改寫成散文詩,改寫的過程即是形象思維的過程,再現(xiàn)形象的過程。學生在勾勒人情美和景物美的過程中,聯(lián)想到曾經體驗與感受過的田園風光,而作者獨特的視角又使他們對田園的感受進一步加深。
改寫使美成為一種情感體驗,化為具體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經過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主體與客體有機統(tǒng)一,達到最高境界。改寫使主體對客體有創(chuàng)造性的補充與發(fā)揮,使文字的美轉變?yōu)橛袆e于原文的更為廣闊的意想群,藝術形象得到了再造與擴展。
然而,要讓每位學生感受到這些美,關鍵還在于我們的教師要加強美育修養(yǎng),走教學藝術之路。正如美國學者克萊德·柯倫所說:“當教師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質怎樣深入人心的生活,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來完善、擴展這種美的體驗方法時,他們也就踏上了教學藝術之路?!?/p>
作者單位:山東省章丘市刁鎮(zhèn)中心中學(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