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盧卡奇“實踐”概念的錯位

        2016-05-14 10:35:53賴佩媛
        學理論·下 2016年4期
        關鍵詞:物化錯位本體

        賴佩媛

        摘 要:貫穿于盧卡奇的代表作《歷史與階級意識》的實踐概念存在著理論上的錯位。在實踐與自然的關系上,盧卡奇改造了一個概念體系;在實踐與辯證法的關系上,強調社會歷史領域的辯證法,把辯證法歸結為“實踐辯證法”;在實踐與物質的關系上,片面強調實踐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在實踐與“總體”的關系上,盧卡奇認為“總體的觀點”等同于“實踐的觀點”,企圖以此否定唯物辯證法;在“實踐”與革命實踐的關系上,盧卡奇把實踐概念看成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主張通過增強“階級意識”來取代真正的革命實踐。盧卡奇等人企圖通過錯位的、歪曲的實踐概念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而在實踐中為當時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提供理論辯護。

        關鍵詞:實踐;物化;整體;本體;錯位

        中圖分類號:B56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4-0065-04

        實踐概念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至關重要的內容,其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標志。以盧卡奇①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②企圖通過重新塑造的“實踐”概念。在實踐與自然的關系上,盧卡奇否認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和規(guī)律性;在實踐與辯證法的關系上,認為辯證法只不過是“實踐”或“行動”的“邏輯”,企圖以此否認自然辯證法;在實踐與物質的關系上,實質上是“實踐本體論”,或“實踐哲學”,否定“物質本體”;在實踐與“總體”的關系上,盧卡奇認為“總體的觀點”等同于“實踐的觀點”,企圖以此否定唯物辯證法;在“實踐”與革命實踐的關系上,用增強“階級意識”來取代真正的革命實踐。在理論上否定和攻擊馬克思主義,并為實踐上的“左派幼稚病”尋找理論借口。

        一、在實踐與自然的關系上,盧卡奇改造了一個概念體系,以“實踐”“物化”等概念模糊并取消社會與自然界的客觀關系,否認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和規(guī)律性

        盧卡奇企圖通過改造“實踐”“物化”概念把自然與社會混為一談,把客觀實在的自然納入“實踐性的社會”中。在盧卡奇看來,“實踐”指的是存在于排除了自然界的客觀性與規(guī)律性的“社會歷史的實踐”。在其代表作《歷史與階級意識》中,他拋出了“物化”概念。他認為,資本主義“商品關系變?yōu)橐环N具有‘幽靈般的對象性的物”,人的自身也出現(xiàn)了異化,只是“占有”或出賣自己的特性和能力。人的任何能力都不能不“越來越屈從于這種物化形式”[1]164。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面對著的本來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實,而這一“現(xiàn)實”卻獨立于他們之外,成了和他們根本對立的“自然”。人們不得不服從這一“自然”的“規(guī)律”的約束。但是,盧卡奇改造了一個概念體系。按照盧卡奇的分析,這里所謂的“自然”,不過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的產物[1]210,把自然當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的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的產物;所謂的“客觀性”,不過是“人類社會在其發(fā)展的特定階段的自我客體化”[1]103,把客觀性當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的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的“物化”;所謂“規(guī)律性”,只是形式上的,是藏于人的肉體心靈深處的徹底的合理化。在盧卡奇改造過的概念體系中,自然界自身不再具有客觀實在性、規(guī)律性,而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自身活動的“物化”使自然界具有了“獨立于人”的客觀實在性和規(guī)律性,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和規(guī)律性依賴于人的活動。

        盧卡奇否認自然界先于、獨立于且不依賴于人和人的實踐活動而存在的論調,成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追隨者不乏其人,并有過之而無不及。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者M·梅洛—龐蒂認為,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界”并非存在于“我們本身以外”的自然界,只是“被人所感知的、同人的活動不可分割的自然界”[2]216。另一位“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薩特也有同樣的論調,認為自然界不能脫離人,他批評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強調的“自然”是“無人的自然”[3]163。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A·施密特說得更加直白,他把自然界作為整體“消溶”在人的實踐活動中。這些思想都體現(xiàn)了對盧卡奇的繼承。

        盧卡奇等人抹殺自然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歪曲了馬克思主義的本意。馬克思的著作中,《神圣家族》以及《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有關內容,就高度認可自然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馬克思指出:“人是不能在自然界和感性世界之外進行創(chuàng)造的,自然和外部世界讓工人的創(chuàng)造能夠實現(xiàn),工人的勞動本身也存在于自然界中,工人勞動和生產的材料以及結果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4]269?!叭俗陨頍o法進行物質的創(chuàng)造,人類創(chuàng)造物質的能力必然要以物質自身的存在為前提。”[5]76-77馬克思、恩格斯也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與恩格斯具體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感性世界實際上是工業(yè)和社會的產物,是世代累積的結果,這些活動是當前感性世界存在的依據(jù)[6]51。自然與人的關系是辯證的關系,存在對比統(tǒng)一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的客觀性與規(guī)律性問題反映著實踐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內在地包含自然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盧卡奇的物化概念并不能取消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客觀關系,也不能抹殺自然的客觀性與規(guī)律性,他對實踐的理解歪曲了馬克思主義的本意。

        二、在“實踐”與辯證法的關系上,片面抬高實踐的地位,實質上是認為辯證法只不過是“實踐”或“行動”的“邏輯”,強調局限于社會歷史領域的辯證法,把辯證法歸結為“實踐辯證法”,企圖以此否認自然辯證法

        盧卡奇把實踐概念局限在了歷史和社會領域。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盧卡奇以實踐為核心概念,以探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為主題,宣稱馬克思提出的辯證法,只是一種主體和客體之間作用的辯證法,實際上是“歷史辯證法”“實踐辯證法”,是對辯證法進行限制之后的結果,只適用于社會及歷史的領域,并認為這一點“極為重要”。他還認為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辯證法的決定性因素”[7]51。他片面夸大了歷史,認為“辯證法不是被帶到歷史中去的”,它是“歷史過程本身的本質”,是歷史的資本主義這個特定發(fā)展階段的“必然的表現(xiàn)形式”,“辯證法任何活動,任何主題都是針對歷史過程進行分析”[7]85,264,278,而“歷史恰恰就是人的具體生存形式不斷徹底變化的歷史”[7]279。他還認為恩格斯在這個問題上背離了馬克思,批評恩格斯把辯證法總結為針對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科學,是外部世界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并且認為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的自然辯證法是“錯誤地跟著黑格爾把這種方法也擴大到對自然界的認識上”[7]51。

        盧卡奇的這些觀點影響了的許多后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M·梅洛—龐蒂同他一樣責備恩格斯“從黑格爾那里接受了關于自然辯證法的冒險主張”,而“自然辯證法是黑格爾遺產中最經受不起推敲的部分”[2]216,219。薩特直白地把實踐突兀出來,認為辯證法只不過是“實踐”或“行動”的“邏輯”,任何一種辯證法都應建立在個人的實踐基礎上,是“人在造就自己的時候作為回報造就的辯證法”[3]165。他又把辯證法“確立為人學的普遍方法和普遍法則”[3]150,稱辯證法為“人學辯證法”。他指責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是“無人的辯證法”[3]159。

        馬克思恩格斯早就闡明了科學的辯證法概念。在為《資本論》1872年第2版所寫的跋中,馬克思肯定了辯證法就是研究“現(xiàn)象變化的規(guī)律”“現(xiàn)象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它們由一種形式過渡到另一種形式,由一種聯(lián)系秩序過渡到另一種聯(lián)系秩序的規(guī)律”的科學[8]110,111。恩格斯的觀點同馬克思并無二致。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提出:“辯證法只是針對自然、社會及思維普遍規(guī)律進行研究和表達的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以及關于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個無止境地運動著和轉變著的、處在生成和消失的不斷過程中的世界的觀點”[9]484,362,這就是辯證法的精神實質。列寧對辯證法的認識也與馬克思恩格斯一致。列寧在讀黑格爾《邏輯學》的筆記中指出:“邏輯并非是針對思維的形式進行研究的學科,邏輯研究的是所有物質、自然及精神領域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對全世界內容及規(guī)律進行研究的學說,是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總和和定論。”[10]77這里的“邏輯”可以理解為“辯證法”,可以說,“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10]308。盧卡奇等人實際上把實踐概念過度闡釋,片面強調到了一個不應有的高位。認為辯證法只不過是“實踐”或“行動”的“邏輯”,強調社會歷史領域的辯證法,實際上企圖用不科學的實踐概念否認自然辯證法,制造馬克思恩格斯之間的理論對立。

        三、在實踐與物質的關系上,片面強調實踐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實質上是“實踐本體論”,或“實踐哲學”,企圖以此否定“物質本體”

        與黑格爾絕對精神本體論相似,盧卡奇也有自己的“本體論”。他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引用了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中關于“主客體統(tǒng)一”的著名論述:“不僅將真實存在的東西、真理性以及表述內容作為實體展開研究,此外,也將相同的理解及表述作為研究的主體?!盵7]91他的引用懷有深意。按照黑格爾的本意,這里的“實體”是指世界的“本原”“本體”,也就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東西。黑格爾之所以強調“實體”即“主體”,就在于強調“實體”自身是自我運動、自我創(chuàng)造的,強調“實體”也有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在黑格爾那里,既是客體(實體)又是主體,即作為“主客體統(tǒng)一”的東西,就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東西,就是“絕對精神”。盧卡奇不贊成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作“主客體的統(tǒng)一”,看作絕對的無條件的東西,因為這不是“在歷史本身之中”,而是“在歷史的彼岸”發(fā)現(xiàn)和指出“同一的主體—客體”,結果,“思維重又落入主體和客體的直觀二元論的窠臼之中”[7]225,227。盧卡奇在歷史本身之中找到了“同一的主體—客體”,即無產階級。他提出,無產階級的內涵就是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主體客體相統(tǒng)一的集合體,是歷史發(fā)展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行為的主體,創(chuàng)世的‘我們”。他用作為“主客體統(tǒng)一”的“實踐”,取代了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在黑格爾那里,“絕對精神”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與之相似,在盧卡奇這里,“實踐”則成為無條件的、絕對的,成為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如前所述,盧卡奇否認自然界獨立于人和人的實踐活動的客觀實在性,否認自然辯證法,把“自然界”看作僅僅是一個“社會范疇”,把辯證法歸結為只是社會歷史的辯證法、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辯證法、實踐辯證法,等等,其目的就在于要論證“實踐”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茽柺╇m然稱馬克思的世界觀是辯證唯物主義,但他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并不是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而是把“歷史的革命運動”即“實踐”宣布為“唯一‘絕對的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實質上就是“實踐本體論”或“實踐一元論”。二人的觀點大同小異[7]228。盡管盧卡奇沒有明確把馬克思主義稱為“實踐哲學”或“實踐一元論”,但根據(jù)他對辯證法的理解和他從黑格爾那里繼承并改造過的“主客體統(tǒng)一”的思想,可以斷定,他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實踐哲學”或“實踐一元論”。

        以盧卡奇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所主張的“實踐哲學”“實踐本體論”或“實踐一元論”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企圖“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茽柺┱J為,正如黑格爾以宣布“‘觀念辯證的‘自我運動”為“唯一‘絕對的存在”超越了“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絕對對立的二元論,馬克思則以“實踐”即“歷史的革命運動”為“唯一‘絕對的存在”超越了“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絕對對立的二元論。葛蘭西提出,實踐哲學“超越”了傳統(tǒng)唯物主義和傳統(tǒng)唯心主義,決不能“把實踐哲學看作臣服于另一種哲學”的哲學[11]128。他提出,馬克思并未將自己提出的概念定義為唯物主義概念,并且舉例說,馬克思在寫法國唯物主義時,是帶著批判意識來寫的,并且認為這種批判的程度將不斷的增強。因此,他認為,馬克思本身并沒有應用“唯物辯證法”的公式,而是將其定義為相對合理的、神秘的[11]152。施密特認為:“馬克思以唯心主義的思想方法批判了舊唯物主義,又以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批判了唯心主義?!彼择R克思在《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中的兩段話來為自己的觀點作證,即:“主客觀主義,唯靈、唯物主義,能動與受動,這些概念只有在社會的特殊狀態(tài)中,彼此間的對比才會消失,同時也失去了它們自身作為對立面的存在;眾所周知,理論在解決問題時,只能夠通過實踐的具體措施來解決,需要與人的實踐能力進行結合,才能夠將問題解決……”“徹底的自然主義,以及徹底的人本主義,與唯物及唯心主義都存在區(qū)別,是將唯物與唯心主義加以統(tǒng)一的真理……”[13]119-120。

        盧卡奇事實上的“實踐本體論”,為其從“歷史發(fā)展的傾向”出發(fā),而不從“實際”出發(fā)提供了理論借口。從理論上看,盧卡奇否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否認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否認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把人類的意識、思想僅僅看作是實踐的一個因素,片面強調實踐的地位,這已經從根本上否定了哲學唯物主義,體現(xiàn)了其唯心主義立場。盧卡奇捏造了一個馬克思“關于現(xiàn)實性的學說把整個發(fā)展的正在實現(xiàn)的傾向看作比經驗的事實‘更現(xiàn)實”的觀點,并明確地強調要“打破”“事實”在方法論上的“優(yōu)先權”。盧卡奇認為,“始終‘以事實為基礎”,是機會主義的主張,其目的在于“據(jù)此或者否定發(fā)展的傾向,或者把它們貶低為一種主觀上、倫理上的應該如此”[7]270。他反對把“事實”作為“現(xiàn)實性和世界觀的最理所當然的、最不容置疑的基礎”[7]273,既然“歷史發(fā)展的傾向構成比經驗事實更高的現(xiàn)實”[7]268,在盧卡奇看來,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應當從“歷史發(fā)展的傾向”出發(fā),也就是從可能性出發(fā)。他的這種觀點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完全對立。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唯物主義者,所以,在為工人階級制定革命的理論、戰(zhàn)略和策略的時候,他們始終強調從客觀實際、客觀事實、客觀現(xiàn)實出發(fā),堅決反對從抽象的原則出發(fā)、從可能出發(fā)。在《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并不是一種教義,共產主義是一種運動,這種運動是從基于事實出發(fā),而不是以原則為根據(jù)的。共產主義者在解決問題之時,并不是將某種哲學作為基礎,而是經歷史對現(xiàn)實的影響作為參考?!盵6]210-211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及恩格斯再次提出:“共產黨人的理論和問題原理,并不是以改革家、發(fā)明家的理論成果為依據(jù)”“原理是歷史運動真實關系及階級斗爭情況的一般性表達?!盵6]285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曾經尖銳地批判過持先驗論的杜林,強調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fā)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并非是被動的應用到歷史和自然之中,而是從歷史和自然中總結提煉得到的;并非是人類和自然界適應某種規(guī)則,而是只有符合自然界及歷史現(xiàn)實的規(guī)則才能夠被使用,才是正確的。這是對事物的唯一唯物主義的觀點”[9]374。盧卡奇否定不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否定不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方法論原則。

        四、在實踐與“總體”的關系上,盧卡奇認為“總體的觀點”就是“實踐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就是“總體的觀點”,企圖以此否定唯物辯證法

        盧卡奇接受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總體”概念。他指出:“黑格爾哲學體系中,最核心的是《精神現(xiàn)象學》,這一著作將哲學史與歷史哲學加以統(tǒng)一,從這一角度分析,黑格爾的哲學觀點并不是對馬克思的否定。黑格爾實現(xiàn)了思維及存在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是辯證式的存在,黑格爾將這些統(tǒng)一的因素定義為過程中的統(tǒng)一和總體。而這一理論觀點實際上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是歷史哲學的根本內涵及本質?!盵7]84他提出:“馬克思主義與資產階級科學之間的差別,并不是歷史解釋中經濟動機的地位不同,而是在解釋過程中的總體觀點決定了二者的差別。整體上看,整體對于不同部門的主導性統(tǒng)治地位是馬克思從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學習到的,是通過獨立改造而形成的獨立科學的本質,包括科學內部的一些方法?!盵7]76通過這一觀點不難發(fā)現(xiàn),盧卡奇定義的歷史過程的“總體”,就是指“主體和客體的統(tǒng)一”“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就是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在盧卡奇那里,“總體的觀點”完全等同于“實踐的觀點”。

        早在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一書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批判了抽象談論所謂“整體”“總體”“同一性”的觀點。在分析私有制產生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對立統(tǒng)一體,而問題在于這兩個方面中的每一個方面在對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樣的確定的地位。只宣布它們是同一整體的兩個方面是不夠的[5]43。這就是說,對于任何整體、總體都不僅要看到它們是對立面的統(tǒng)一體,是整體、總體,而更為關鍵的是要正確地分析矛盾著的對立面各自在統(tǒng)一體中“占有什么樣的確定的地位”。

        盧卡奇的“總體性辯證法”或“實踐辯證法”盡管把實踐看作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主體和客體辯證統(tǒng)一的“總體”,但是他把主觀、思維、社會意識看作是作為“總體”的實踐中的相對獨立的因素,實際上否認主觀是對客觀的反映、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用實踐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取消了實踐過程的主觀和客觀、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用“整體對各個部分的全面的、決定性的統(tǒng)治地位”[7]76,取消了正確解決主觀和客觀、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于實踐的決定性作用。盧卡奇把實踐看作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否認主觀正確反映客觀對于實踐的決定性作用,這就決定了他的所謂“實踐”不能不是盲目的意志行動,他的所謂“實踐辯證法”“總體性辯證法”或“總體性的批判意識”不能不是用“實踐”掩蓋著的唯意志主義。這正是盧卡奇當年積極支持的“極左”思潮的思想根源。

        五、在“實踐”與革命實踐的關系上,盧卡奇把“實踐”概念看成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并因此提出錯誤的策略主張,實質上是用增強“階級意識”來取代真正的革命實踐

        20世紀20年代初,在共產國際所屬黨內,盧卡奇、科爾施等人倡導一股極“左”思潮,不僅反對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改良主義路線,也批評第三國際和列寧的觀點、批評蘇聯(lián)的內外政策。盧卡奇等人試圖通過“勾畫出正確的、真實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并以此從“總體”上進行徹底推翻資本主義的所謂“革命實踐”。這種“革命實踐”的主要表現(xiàn)為:反對工人參加資產階級議會,認為這樣有礙工人階級意識的養(yǎng)成;反對群眾服從領袖,認為這樣有礙群眾發(fā)揮自己的主動精神;批評蘇聯(lián)把共產黨變成工人階級的化身,使黨官僚化了,等等。

        實際上,這種所謂“革命實踐”其實是當時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種“左派幼稚病”。列寧當時嚴肅批評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就包括這股極“左”思潮。列寧在1920年6月14日《共產國際》雜志第11期發(fā)表一篇題為《共產主義》的文章,批評《共產主義》①雜志正害著“‘左派幼稚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癥候”,其中之一就是盧卡奇在該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論議會活動問題》。列寧認為:“左得很,糟得很。文章中的馬克思主義純粹是口頭上的;‘防御策略和‘進攻策略的區(qū)分是臆想出來的;對十分明確的歷史情況缺乏具體分析;沒有注意到最本質的東西(即必須奪取和學會奪取資產階級借以影響群眾的一切工作部門和機關等等)。”[13]212-213列寧批評與盧卡奇犯相似“策略”錯誤的庫恩·貝拉,②最后,上面提到的《共產主義》第18期上的庫恩·貝拉同志的那篇文章,特別明顯、清楚、有效地揭示了他的錯誤在于贊同目前歐洲那種抵制議會的策略。作者在摒棄“工團主義的抵制”、摒棄“消極的”抵制的同時,臆想出一種特殊的“積極的”(哦,多么“左”呀!……)抵制,這就異常清楚地表明他的論斷的錯誤極其嚴重[13]213。盧卡奇本人也認為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概念,是實踐中一種抽象的概念,“這一觀點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不符合,而是一種烏托邦主義,將自己定義為救世主”[7]12-13。盧卡奇和科爾施等人所代表的極“左”思潮在共產國際內部并沒有形成氣候。在1924年召開的共產國際第5次代表大會上,盧卡奇和科爾施被斥為“理論上的修正主義”。盧卡奇又因為1928年“勃魯姆綱領”中提出要建立以資產階級民主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和農民的民主專政”遭到共產國家執(zhí)委會的批評。

        實際上,盧卡奇、庫恩·貝拉等人在方法論上主要是忽略了辯證法的精髓和活的靈魂。盧卡奇贊同康德哲學的觀點:世界不是“獨立于認識主體而產生的”,而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7]178。盧卡奇的實踐概念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偏離了科學的實踐概念,而去片面強調所謂“階級意識”。1967年,盧卡奇在《歷史和階級意識》新版序言中自我批評說,《歷史與階級意識》中的實踐概念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這一觀點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不符合,而是一種烏托邦主義,將自己定義為救世主”[7]12-13。

        六、結論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科學的實踐觀點構建其認識論體系。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實踐的目標,提出:“事實上,對于共產主義者而言,作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者,所有問題的目的都是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革命,通過實踐來反對并且將目前的事物進行改變。”[6]75而貫穿于盧卡奇的代表作《歷史與階級意識》的實踐概念卻存在著理論上的錯位。他片面抬高、歪曲實踐概念,實質上是“實踐本體論”。他的理論企圖以歪曲的實踐概念,否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否認自然辯證法,否認物質本體論,否認唯物辯證法,有意制造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家在理論上的對立,進而以階級意識代替真正的革命實踐。他的實踐概念是“抽象的、唯心主義的”,歪曲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的科學概念。盧卡奇等人在實踐概念上費盡理論心機,企圖通過歪曲的實踐概念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而在實踐中為當時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提供理論辯護。

        參考文獻:

        [1]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M·梅洛—龐蒂.馬克思主義與哲學[J].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2(5).

        [3]薩特.辯證理性批判:上[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葛蘭西.實踐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12]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13]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物化錯位本體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學分析(2023年4期)2023-12-21 05:30:27
        對姜夔自度曲音樂本體的現(xiàn)代解讀
        中國音樂學(2020年4期)2020-12-25 02:58:06
        有趣的錯位攝影
        避免“錯位相減,一用就錯”的錦囊妙計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及啟示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5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tài)
        學習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拋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維仿真模型
        計算物理(2014年1期)2014-03-11 17:00:18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卷宗(2013年6期)2013-10-21 21:07:52
        “錯位教育”要不得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13
        日韩精品久久久一区|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青青草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一本大道香蕉最新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桃av| 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五月| 久青青草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经典三级免费看片天堂| 97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熟女吞精|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xz|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天堂| 激情文学婷婷六月开心久久|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另类专区欧美在线亚洲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免费看片一区| 亚洲a级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人妻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