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著名的“中國定制”故事,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開頭。
2002年,一位女歌唱家和一名女設計師在廣州農林下路一家服裝店二樓聊了半小時。她們“相見恨晚,彼此欣賞”。歌唱家找設計師的目的是定制自己在2003年春節(jié)晚會的演出服。歌唱家對演出服設計的唯一要求是不露肩,因為她認為自己的肩膀略顯豐腴。她希望設計師能幫自己找到一種既是先鋒的、開放的,同時又是可控的著裝風格。
那位歌唱家是彭麗媛,設計師是馬可,兩人從此保持了服裝方面的長期合作。
11年后,在莫斯科機場,彭麗媛以“第一夫人”身份向全世界亮相,她的深藍色束腰大衣、線條利落的手袋,以及隨后行程中的多套定制服裝,被人們贊揚穿出了“中國范兒”。馬可也因此聲名大噪。
定制是通往美好的方式,無論對使用者,還是提供者。當你開始認識自己、建構自我并為之努力時,你和你的生活就已經進入更好的階段。
定制就像開啟一段驚喜之旅,誰也無法預知會收獲怎樣的燦爛。
成全別人,惡心自己
隨著科技發(fā)展,網絡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網絡紅人,從最早以芙蓉姐姐、鳳姐為代表的“奇葩派”,到如今形形色色的 “嫩顏派”……網紅來襲的勢頭好像越來越兇猛。
量多產生無趣,雷同等于可怕。無趣的是,不論芙蓉姐姐還是鳳姐,那些通過網絡火了一把的普通人大多透露著一種Low的傾向;可怕的是,作為受眾的我們,在成全了他們名聲大震的同時,卻惡心了自己。
成全別人,成就自己
“我老記得《廊橋遺夢》里的老太太,她離開世界時在懷念什么?她不會想念房子、汽車、珠寶……記憶才是她最后懷念的資產,那是激情、夢想、體驗的結合。生命資產是柔性的東西,是一路走來一路取來的?!碧揽萍伎毓晒径麻L胡恃琿說。
正如為富人定制主題旅游的太美式定制要義所說的——“去哪兒不重要,和誰去才重要”:你選擇與怎樣的人同行,將決定你會走上一條怎樣的道路。
是的,倘若你對自身有著清晰的認識,那就主動在這場“集體神經質”中為自己定制一款別樣的“視聽”吧!它終將會成就你,令你以“你”的風格脫穎而出!
沒錯,是該學著成全自己了。早在2006年,《時代周刊》就把“你”列為年度風云人物。無論是在網絡世界還是現(xiàn)實世界,“你”不應被忽略,“你”可以提供創(chuàng)意,“你”能夠影響規(guī)則。
網紅時代,這樣的“視聽”,要還是不要,僅僅取決于你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