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治剛
摘 要 體育鍛煉對技工院校的教育和學生素質有著重要影響,就擋墻技工元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整體情況而言,普遍存在學生鍛煉的主動性較差,不愿自覺參與體育鍛煉,體育運動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須采取措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本文主要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究了技工院校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羊場策略。
關鍵詞 技工院校 體育鍛煉 意識 養(yǎng)成
從某種程度上看,技工院校屬于學生群體中的“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教育。而體育鍛煉事關技工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關注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體育鍛煉中存在,學生鍛煉意識較差,在體育鍛煉中缺乏積極性,體育素質參差不齊等現象。這顯然不利于技工院校體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技工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責任,必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培養(yǎng)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一、 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首先要實施開放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提升技工院校學生在體育訓練中接受、加工、轉換和改進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自己在體育鍛煉中的認知結構。教師在體育鍛煉中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在體育訓練考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進步程度與努力程度,并采用“模糊量化法”,以優(yōu)秀、良好、合格等級制度展現考核結果。例如在排球雙手墊球練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目標個數。在教學組織方面,傳統的體育鍛煉過于強調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放性教學模式則主張為技工院校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做準備活動時可以要求學生跟隨充滿動感的音樂自由分散跑,不必整隊慢跑。再如,在跳高運動中不要過分限制橫桿的高低位置,應當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適當調整。此外,子啊體育鍛煉過程中還可以從局部練習、輔助練習入手,這樣可以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學習興趣。
二、 增強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首先要加強基礎理論教育。體育鍛煉要以人類身體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為基礎,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指導,因此,技工院校體育鍛煉應當關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講解。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訓練原理和技巧,加強體育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其次,要選用符合技工院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教材。教材內容要明確體育鍛煉對技工院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意義。并包含體育鍛煉的方法、原則、各類體育比賽規(guī)則、運動損傷預防措施等。此外,體育教材還應當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的性別特點和年齡特點,尤其應當充分關注高年級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并引導他們從矯健美、形體美、運動美等角度理解體育鍛煉,進而增強自身的參與積極性,除此之外,技工院校體育鍛煉教材還應當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同時,還要運用體育競賽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體育競賽特有的競爭性與趣味性對技工院校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技工院校教師要根據薛恒的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比賽,并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增強自身的體育鍛煉意識,并自覺參加體育鍛煉。
三、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氣氛。技工院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充分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比如,開設體育選修課和健康教育課,設立體育文化節(jié)等。并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并運用黑板報、電視和校園廣播宣傳體育鍛煉知識,也可以組織教職工體育比賽,營造體育鍛煉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體育知識競賽和知識講座,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體育鍛煉知識。其次,要配備完善的器材設備。技工院校應當加大體育訓練資金投入,配備完善的體育鍛煉器材,并提供充足的體育場地。針對某些條件有限的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利用已有條件自制器材,為學生的體育訓練提供基本的設施條件。此外,技工院校還要鼓勵家長共同參與體育訓練,組織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活動。比如,設置縱跳模高器械和小羽毛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并在訓練場地上繪制學生熟悉的體育游戲圖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鍛煉興趣。同時,還要先技工院校體育器材室借出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材進行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再次,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對技工院校的體育鍛煉效率有直接影響。只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良好的體育訓練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及時向教師反映自己在體育鍛煉中遇到的難題,進而接受針對性指導。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狀態(tài),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鍛煉計劃,切實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繼文.論高校體育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
[2] 周衛(wèi)忠.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因素的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