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征
摘要 夸張是中英文中最為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它的特點是用一種言過其實的方式去取得特殊的效果。本文對英漢夸張辭格的語用分類及功能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總結出了英漢夸張辭格的共同點及應用方法和所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英漢;夸張辭格;語用對比;分類;功能
1 夸張的定義
夸張就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把某種事物進行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以此來增強它的表達效果或藝術渲染力的一種修辭手法,在漢語中也可以叫做鋪張或夸飾。其目的就是為了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來加大所形容事物的力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用“吹牛皮”的寫法來突顯出一個事物的本質,加強作者的感情滲透與氣氛烘托,讓讀者能通過聯想,融入其中,感同身受。
2 漢語夸張辭格的分類
2.1 按夸張的性質劃分
2.1.1 擴大夸張
就是為了達到一種幽默或積極向上的效果,把表達的對象夸大化,特意去渲染它的特點,使它變得更高、更大、更強,以至于達到一種氣吞山河、排山倒海的境界。在《景陽岡》一文中對老虎的描寫有這樣的一段話:大蟲見掀他不著,大吼一聲,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這里為了渲染武松打虎的威武,就把老虎的叫聲加以擴大化,讓人們從心中產生對老虎的恐懼,增加對打虎英雄的欽佩。再比如,一些詩句“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通過這種夸張的描寫把河的長與山的高形象化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讓人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加深了對這種山河的印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是李白在《北風行》中的詩句,顯然是對雪化的一種夸大,讓人一讀便不能忘。
2.1.2 縮小夸張
它與擴大夸張相反,是故意把要表達的對象縮小化,使它變得更低、更小、更弱,達到縮小數十倍、百倍的效果。就比如我們常常會用到的句子,“會場里安靜的很,就連一根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到”,這是一種縮小夸張。還有毛主席的詩詞“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起泥丸”,就是為了展現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不畏難險的革命精神,把五嶺山和烏蒙山看做是小小的細浪和泥丸,讓人們從思想上去藐視它,從而突出了紅軍形象的高大與光輝。這種縮小夸張的方式還經常被應用到影視、文學、廣告等等作品中,以此來映襯出一種大的思想境界。
2.1.3 超前、竄后夸張
把還沒有發(fā)生的事情提前說或把剛剛發(fā)生的事情說的非常遙遠,雖然這種夸張把事件在時間上做了一定的推移,但卻可以起到強調、夸大的作用。比如人們常把一位醫(yī)生的醫(yī)術超群說成“他給病人看病,還沒有開藥方,病已經好了幾分”,或者說,“剛剛肚子還痛的厲害,見了醫(yī)生竟然不痛了”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醫(yī)生醫(yī)術的認可和信賴。再如,“夏日的太陽,把柏油馬路都烤化了”,用烤化馬路來表現出夏天的炎熱,給人一種形象的感覺。還有一種把大雨描寫成黃豆大的雨點,這是以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黃豆來證明雨點的大而有力。
2.2 從表現手法及構成標準劃分
2.2.1 空間夸張
即通過在空間高度、長度、體積等等的擴大或縮小來實現夸張的目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公司的廟小,就巴掌這么大,容不下你這位道行高深的大佛。
2.2.2 時間夸張
即對事情所發(fā)生的時間之快,動作之敏捷加以擴大或縮小,以此來表現出時間的變化,比如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些都是通過時間夸張來描述時間過的之快。
2.2.3 數量夸張
即對所描述的事物的實際數量進行擴大或縮小的描寫,收到一種更為強烈的效果。例如,“他把一個饅頭三口兩口就吃完了”,來表現他的饑餓,用“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來表現春天已經來到。
3 英語夸張辭格的分類
3.1 按性質劃分
英語夸張(hyperboie)辭格按性質也可分為擴大夸張和縮小夸張,一般情況下也是對所描寫的對象的數量、作用、程度等等進行適當的擴大或縮小。比如說,“Her elouquded would split the rock.”這就是一個擴大夸張的例子,是對她的雄辯力度加以擴大化;而“It is 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horses back.”翻譯過來就是:馬的負擔太重了,再加根草就會被壓死,這是一個縮小夸張的句子。
3.2 按構成劃分
3.2.1 利用數詞進行夸張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其所做的廣告詞是:Forever Coca-Cola, a unique good taste. 永遠的可口可樂,獨一無二的好味道,這里用“獨一無二”進行了數字上的夸張。
3.2.2 利用動詞進行夸張
“I believe Ican fly.”這是別克汽車的宣傳語,它很好的應用了動詞進行了夸張。
3.2.3 利用形容詞或副詞進行夸張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形容詞和副詞有比較級和最高給,這一點與中文有所不同,在英文中可以用它們的最高級進行夸張。
3.2.4 利用虛擬語氣進行夸張。
4 英漢夸張所共有的語用功能
通過上面的分類分析我們已經看到英漢夸張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通過夸張辭格所說所寫的句式內容或許并不符合事情的客觀事實,但它卻符合人們的主觀感受,雖然有些夸夸其談、言過其實,但卻又主觀真實。這種夸張辭格的用法特別適用于抒發(fā)愛憎分明的感情或是表現一種高大雄偉亦或渺小的形象。就象“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愛你,你是我的整個世界,月亮和星星。不管真假,卻是人的一種精神追求與滿足。它們的共同功能有:
4.1 強化人們的感情
夸張在很大程度上牽動著人們的感情思維弦,而人們的感情是會隨著周圍所發(fā)生的或所看到的、想到的事情而發(fā)生情感的轉移,英漢夸張的結果就是為了牽動人們的心弦,感動人們的思維,進而達到增強其表現力度及氣氛渲染的效果,使人們在夸張的句子中體會到與作者一樣的感受。如:“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夸張修辭格的運用可以強調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4.2 引起人們的興趣
運用夸張的句式,讓人們一看到或一聽到就能產生一種想要了解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廣告詞的這種功能更為突出?!癟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這是當年東芝電子的一句廣告詞,用夸張的辭格,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4.3 增強人們的審美感
在一個文學作品中,可以用夸張的手法把一件事物的原有面貌創(chuàng)造成一種全新的意境,借此來加大人們對它的印象和感染力。例如為了描寫瀑布的壯觀景象,李白用了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給人們一種意象,感覺瀑布真的像從天而降似的?!扒f條腿來千萬只眼,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這是《回延安》中的一句詩,它形象地說明延安的變化,表現了對祖國的熱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漢夸張辭格的語用在定義及分類方面基本相似,其語用功能要達到的效果也是一樣的,只是由于中英習慣有些許不同,在句型的結構上存在著一點差異。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進步以及社會文化生活的日益提升,夸張辭格的運用將會被越來越廣泛的得到應用與推廣,它不僅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起到表達感情,渲染氣氛,增強感染力的作用,還可以讓人們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豐富多彩的內涵,而且,這種夸張的手法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成為大家一種語言習慣,因此,加強對英漢夸張辭格的語用功能的了解,將會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欣賞國內外名著,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情趣感。
參考文獻
[1]祖大慶.英漢雙語中夸張的語用功能對比[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62-66.
[2]胡金.英漢夸張辭格的語用對比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06):146-148.
[3]秦小鋒.夸張手段的英漢對比研究初探[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9(02):79-81.
[4]師曉霞.英漢語中幾種常用修辭格的對比[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365-367.
[5]陳輝.英漢數量夸張辭格與文化對比[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118-122.
[6]陸榮榮.從認知語境差異看文學作品中習語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5(02).
[7]曹磊.翻譯的修辭符號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8]諸莉雅.夸張辭格的語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