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刑警總隊反詐騙中心警官介紹,犯罪分子境內外勾結,分工明確。有的不法分子專門負責詐騙劇本設計,一個好的詐騙劇本居然可以賣到50萬元。還有的專門倒賣銀行卡和客戶的信息及制作克隆卡。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十分猖獗。
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機關工作人員,打電話或發(fā)短信、微信,告訴你身份信息被盜用或其他原因已經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販毒、洗錢和非法集資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個假的通緝令,有的則留有所謂公安機關的固定電話,讓你不信可以查詢等等,然后為了證明清白或保護資金財產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部轉到所謂的公安機關安全監(jiān)管賬號或資金比較對賬號,從而實施詐騙。近日,就有老人中招。他們的資金轉到的不是安全監(jiān)管賬號,而是犯罪分子控制的賬戶,犯罪分子迅速把錢轉走,他們的錢大多情況下是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
防范對策:接到此類電話、短信等,首先不必緊張,不去理會,因為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辦案從不會叫你把錢轉到某賬戶的。其次,把這件事告訴子女、親戚和朋友商討對策,也防止他們上當受騙。再者,若還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報警。
你欠費了
冒充電信、郵政和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通知你電話欠費、電視網絡欠費、取包裹快件和公積金賬戶凍結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實施詐騙。
防范對策:接到此類電話,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掛斷電話,要么學會套對方信息,問清楚了自然也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高息誘惑
冒充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和理財公司、P2P網貸平臺公司等金融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如告訴信用卡透支欠費、推銷高收益理財產品,進行民間借貸和非法集資及傳銷等。你看中的是比較高的利息,詐騙團伙看中的則是你的本金。
防范對策: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相信電話、短信、微信和網絡推銷,高收益的理財往往伴隨高風險。只要不貪心,稍加留心,就不難識破騙局。買理財產品到正規(guī)金融單位營業(yè)網點比較靠譜。
威脅恐嚇
假扮黑社會老大或馬仔給你打電話,稱你子女或孫子、孫女人在他們手上,拿錢放人,否則要撕票?;蚍Q你的兒子犯罪了,有難等等。
今年2月29日,家住北京永定門附近的老年客戶楊女士來到某銀行網點,神色慌張但情緒較為激動,要求將卡中58萬現金寶快速贖回并且提現。銀行大堂經理及時發(fā)現并立即提示客戶的手機一直保持通話狀態(tài),但該客戶表示不能掛斷電話,并且要求銀行員工不能出聲。大堂人員就用紙筆和客戶溝通,得知在家中固定電話和手機均接到其女兒被人控制且毆打致傷的消息,并通過電話向楊女士播放了其女兒的哭喊聲和求救聲,隨后要求楊攜帶20萬現金到指定地點并且不能掛手機,否則就會將她女兒殺掉。了解情況后,銀行人員高度重視,初步判斷該客戶接到的電話為“電話詐騙”,并撥打110電話報警;然后又要了楊女士家人的電話,與其進行了聯系,其“家人”在電話中說“我讓他們綁架了,你們不用管了”就掛斷了電話。10分鐘后,永定門派出所民警趕到銀行,一同對楊女士進行勸解,但楊女士執(zhí)意不掛電話,并且不讓銀行員工說話。此時銀行工作人員堅持勸說客戶和電話中的詐騙人員進行周旋拖延時間。突然客戶的手機有多次呼入電話,銀行人員反復提醒客戶掛斷電話并接電話,客戶終于在銀行工作人員勸說下,掛斷了詐騙嫌疑人的電話,接聽了呼入電話,此刻客戶突然聽到電話中傳來了自己女兒的聲音,其女兒正在單位工作,沒有發(fā)生任何意外。至此,在警方和銀行員工的努力下,成功堵截了一起電話詐騙案,使楊女士免遭資金財產損失。
防范對策:此類詐騙,恐嚇、恫嚇是手段,詐騙才是目的。因此,接到此類電話、信息,不去理會。如果不放心,要么先掛斷電話與家人聯系核實,要么打110報警,不必驚慌失措。
冒充熟人
通過冒充親戚、朋友、同學、戰(zhàn)友、老部下等身份進行詐騙。有的通過偽裝基站虛擬熟人電話號碼、聲音進行詐騙。有的則通過QQ盜號和微信設置與熟人一樣的頭像進行詐騙。
防范對策:識破此類詐騙關鍵點在于電話向熟悉的本人進行核實。若是多年未見的熟人最好見到本人才能相信。特別是通過QQ和微信聊天借錢和要紅包的,大多為詐騙。
你中獎了
冒充電視臺、彩票公司和稅務機關等單位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短信等謊稱你的發(fā)票、彩票、手機搖一搖、觀看節(jié)目等中獎了,請你把個人信息和地址發(fā)給他們,給你免費寄獎品,或您先交少量的稅或郵費,再領大獎等。或設置和發(fā)送釣魚網站誘人點擊和上當受騙。這是詐騙分子玩的“大數法則”,總有人因所謂“中獎”而上當受騙。當有人看中他們的獎品,他們騙的是“中獎人”的稅或郵費及個人信息。
防范對策:識破此類騙局很簡單,就是不信。若有疑問,上網或打電話到其單位查詢,而不要相信所謂的工作人員及其所留的電話號碼,不點擊和瀏覽陌生的網址,確保自己的資金財產安全。
(責編:劉美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