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赟
先學后教,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閱讀,在閱讀中體驗、感悟、拓展;因人而異,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這是通過教學實踐探究出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條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大行其道,其教學效果常常是事陪功半。近幾年,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入,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起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深深的思索,并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乘著這股東風,筆者對此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究,探究出了三條事半功倍的策略。
一、先學后教,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是“先學”。小學生初次嘗試“先學”語文,常常是毫無興趣。對此,筆者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首先激發(fā)小學生“先學”的興趣。比如,倡導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下一節(jié)課要學的新課文。新授課上,就發(fā)動小學生踴躍舉手讀課文,誰讀的熟練,就發(fā)給誰一朵紙質的大紅花。在此基礎上,再倡導小學生認識、默寫下一節(jié)新授課的生字、生詞。新授課上,教師也要對表現(xiàn)優(yōu)異者用紙質的大紅花予以獎勵。懷抱這些獎勵,小學生幼小的心靈里就會充滿了歡樂。當小學生對“先學”有了初步的興趣后,老師要不失時機地給小學生布置下“先學”的目標。比如,如何借助字典讀準生字、生詞的音;如何明確生字的偏旁部首;如何進行組詞;如何了解它的意義等等。如此,不但教會了小學生的“先學”方法;也從一定意義上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老師還要教給他們“先學”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熟讀課文、默認生字、以字組詞,等等。
其次,是“后教”。有了“先學”的基礎,老師可以放開手腳地進行“后教”。這個“后教”,老師要做到如下兩點。老師首先要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前提下,點撥小學生如何掌握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同時,老師要在小學生有效“先學”的基礎上,因人而異而又靈活地進行適當的檢測。以此來修正小學生的錯誤,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二、有效閱讀,在閱讀中體驗、感悟、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針對“標準”的要求,本人在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性課堂閱讀時,著重做到了如下三條。
第一條,是先讓小學生對新授課的課文進行粗讀和默讀。先“粗讀”后“默讀”,能讓小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在課堂上走進作者的心靈;體驗作者的情感。比如,先讓小學生進行“粗讀”,小學生就會粗略地先讀一遍課文,這樣就能大體地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由此就能得知作者通過這篇課文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如此這般,小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在此基礎上,老師要引導小學生對課文進行默讀,在這種不發(fā)音的讀書過程中,小學生就會對特別喜歡的句子、段落進行細致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是特別集中的。身不由己地,小學生的大腦里就會浮現(xiàn)出作者所描繪的情節(jié)來,一下子,小學生就在那些情節(jié)里體驗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條,是引導小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精讀就是要求小學生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做到了這點,小學生就能從局部到整體地對課文進行有效消化、吸收,從而能對課文進行分析概括,創(chuàng)新性地總結出自己的感悟來。在精讀的過程中,小學生會逐字逐句地讀,由表及里地讀。在邊讀邊想、邊想邊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就會對課文讀出了感情。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小學生就會對特別喜歡的語句、段落摘抄下來,這就為“閱讀后拓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三條,是讓小學生在閱讀后拓展。所謂閱讀后拓展,就是指小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寫作拓展練習。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課文中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好句子、段落、情節(jié),都是小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寫作的源泉。這樣,讓學生動腦、動手的目的就達到了。比如,學生在粗讀、默讀、精讀課文后,老師可以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小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這種練習,可以是對課文中幾句精彩的語句進行模仿;也可以是對其中的一個段落“有這想到那”地遷移描寫一段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根據課文的一個情節(jié),老師設計一個另外的小場景讓小學生寫下來。這樣的練習日復一日,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提高很快。
三、因人而異,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不可否認,每個班級都有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要因材施教。本人的做法是因人而異,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第一步,老師要學會“放權”,讓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對每一節(jié)的語文新授課自行設計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一篇新授的課文,優(yōu)秀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目標設定為“讀課文讀出感情;生字能說出含義;生詞能遣詞造句;能模仿好的段落描寫一段自己熟悉的場景。”中等生可把自己的學習目標設定為“讀課文讀出味道;生字能說出含義;生詞能遣詞造句?!薄皩W困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目標設定為“能熟練地讀課文;能認識生字生詞”。由于學習目標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和張揚。
第二步,老師要適當“收權”。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后,老師可以適當提高難度和要求,對每一課的語文新授課,給不同層次的小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并督促他們高質量地完成學習目標。這樣一來,“學困生”能實現(xiàn)整體脫“困”;中等生能整體追“優(yōu)”。
參考文獻:
[1]張乾順.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學周刊,2013,(07).
[2]曾綱偉.論師生關系和教學成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