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語文是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在當下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大學語文課程不管是教學體制還是教學方法上均存在諸多問題,要想使大學語文課程重新煥發(fā)生機,就必須從轉變大學語文教學定位、優(yōu)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材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探索一條適合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語文;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大學語文課擔負著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弘揚人文精神的重任,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但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不管是從教學體制還是從教學方法上均存在諸多問題。
一、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的困境
大學語文不僅是高校教學體系中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還是高校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的基礎。但是,由于受到人們主觀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大學語文課程正逐漸受到邊緣化。當前,大學語文課程不管是教學體制還是教學方法上均存在諸多問題。學生語文素養(yǎng)普遍不高:書寫乖張、錯別字迭出;作文記敘簡單、議論空洞、病句眾多;文史知識張冠李戴、孤陋寡聞;口語表達立論無據(jù)、缺乏邏輯。他們對于語文的態(tài)度是排斥、厭倦或視之為專業(yè)外的消遣。究其根源在于學生對語文價值認識不足、對語文魅力感知不足;學校對大學語文教學的不重視也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師的地位,削弱了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動力和工作積極性,使其不得不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處境。
(一)目前大學語文教學定位不能引起學生興趣
針對當前大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可知大學生對于大學語文的態(tài)度不甚樂觀,甚至出現(xiàn)摒棄的現(xiàn)象。經(jīng)分析,大學語文這種困境的出現(xiàn),與大學語文的教學定位密切相關。目前大學語文的教學定位不能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以至于學生們在選課的時候都會忽略掉大學語文這門課程。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使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一直較為模糊,大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長期存在選文教育派、人文教育派、文學教育派、語文專題派、人文語文派等各派紛呈的現(xiàn)象。而且,通過目前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教學定位顯然已經(jīng)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自然大學語文也會陷入這種被大學生冷落的困境之中。
(二)大學語文教授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需要不相符合
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普遍是經(jīng)過反復篩選的古今精美、短小動人的文章作為講授實體,盡管如此,還是不能夠引起學生們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在于大學語文的教授內(nèi)容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不能夠引起學生們的關注。當前,由于就業(yè)情況極其的緊張,大學生們最關心的還是畢業(yè)之后的就業(yè)問題。因此在大學課程的選擇過程中,主要是選擇有利于自己以后就業(yè)的學科,對于大學語文而言,學生們大都認為對以后的就業(yè)沒有什么幫助。
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轉變大學語文教學定位
對于大學語文的教學定位會對其發(fā)展、作用和性質等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教學方法的選擇、師資力量的配置、教材的編寫和大綱的制定等,因此教學定位是大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教學定位主要是以人文主義為主,意在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大學的人文素質教育。但是在當前就業(yè)情況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這種教學定位已經(jīng)不受學生歡迎了。所以,需要轉變大學語文教學定位,以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職業(yè)漢語能力為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以后的就業(yè)。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大學語文在高校遭遇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學方法的陳舊,學生望而生厭。當前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明顯滯后。探尋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是當前大學語文建設的緊迫任務,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優(yōu)化教學方法可以通過互動式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使本來富有人文性、經(jīng)典性、審美性的大學語文變得索然無味。倡導以對話為特征的互動式教學是重新煥發(fā)大學語文課堂生機與活力的有效途徑。大學語文教師的主要職責在于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疑點并設計問題,再引導學生通過多途徑的“對話”加以解決。師生可以在平等的對話場中無所顧忌地反復追問文本,相互提問相互回答,亮出自己對文本解讀的結果。大學語文的課堂氛圍會在不斷的追問不斷的對話中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品質、人文素養(yǎng)也在反復的溝通與對話中得以落實與提高。
(三)優(yōu)化教材
現(xiàn)行的大學語文教材按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人文型”“文學型”“文化型”。導致教材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各種版本的編寫理念、原則、內(nèi)容等差異懸殊的問題。大學語文教材是大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而且如果大學語文教材切實符合大學生的實際要求也會迅速引起學生的關注。因此編選謹嚴而富有特色的教材,不但有利于大學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還能提升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經(jīng)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大學語文教學能夠逐漸擺脫邊緣化的境遇,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有趣、積極、輕松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作為一門最具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大學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nèi)涵,它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和語言訓練的一門重要課程。無論是應民族文化傳承之需,還是及人文素養(yǎng)提升之要,大學語文都不應該成為一個被疏離、被忽視的對象。
參考文獻
[1]師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走出大學語文教學困境[J].劍南文學,2012.
[2]張曉紅.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J].集美大學學報,2012.
[3]余新華.論大學語文教學在大學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學院學報,2010(1).
作者簡介:平措,西藏大學農(nóng)牧學院公共教學部漢語文教研室。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