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芳
摘 要:高產牧草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為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闡述高產牧草種類選擇的影響因素入手,對于我國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產牧草;種類;栽培管理技術
高產牧草栽培管理技術不僅僅對于牧草的產量有著質的提升,并且還能夠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合理蓄水、美化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效果。因此只有對于高產牧草進行合理的栽培與管理,才能夠促進我國畜牧業(yè)進一步的健康發(fā)展。
一、高產牧草種類選擇影響因素
高產牧草種類選擇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以下從符合當地生態(tài)條件、根據植物品種分類、產量與質量均衡等方面出發(fā),對于高產牧草種類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1.符合當地生態(tài)條件
高產牧草種類選擇首先應當符合種植地當地的生態(tài)條件。眾所周知在草種的選擇過程中管理人員是應當根據當地的生態(tài)條件和牧草生長年限以及品種類型來進行確定的。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才能夠讓牧草的產量、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管理人員在種類選擇時還應當根據飼喂動物品種的不同來進行牧草品種的甄別,并且在進行實際的種植時還應當考慮到當地自然條件及土壤條件是否適合種植這種牧草,如果存在過大的差異則容易導致水土不服、長勢不好等問題,這種情況下則不應當勉強進行種植。
2.根據植物品種分類
高產牧草種類選擇還應當根據植物的品種進行分類。根據植物學中的有關內容,高產牧草實際上可以分為禾本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莧科、莎草科等。根據我國的實際環(huán)境和水土情況豆科和禾本科的高產牧草比較常見,并且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舉例來說,由于豆科牧草通常是一年生或者是多年生草本,因此其具有主根粗壯、入土較深的優(yōu)點,在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素的同時還能夠起到良好的養(yǎng)地作用。此外,由于豆科牧草含粗蛋白、鈣、胡蘿卜素較多,營養(yǎng)價值較高,可代替部分精料,因此在質量上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價值。
3.產量與質量均衡
高產牧草種類選擇還應當著眼于產量與質量的均衡。在之前的牧草的種植理論上而言,牧草的產量與質量實際上是無法兼得的,因此這也說明了高層牧草本身就具有著適口性、營養(yǎng)價值沒有高質牧草高的缺陷性。但是與之相反的則是高營養(yǎng)、適口性好的牧草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產量。因此只有通過對于現(xiàn)代育種技術的應用,并且做好好中選優(yōu)、先試后用的牧草種類選擇,才能夠在保持牧草高產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對質量進行提升,最終達到讓牧草產量與質量互相均衡的目標。
二、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
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包括了諸多內容,以下從除草定苗工作、合理控制水肥、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出發(fā),對于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分析。
1.除草定苗工作
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首先需要做好除草定苗工作。管理人員在進行除草定苗工作時首先應當及時的在鏟早中耕除草,在這一過程中中耕還能夠起到松土和提高地溫的作用,因此對于幼苗的早發(fā)有著很大的幫助。此外,管理人員在進行除草定苗工作時,還應當做好相應的疏苗工作。舉例來說,例如籽粒莧、苦荬菜、菊苣等株距在進行定苗、疏苗時都要求有15-20厘米的間隙,從而能夠避免牧草的生長受到不良的影響。而較為常見的飼用紫草、串葉松香草的株距要求則更高,通常是在30厘米以上,在這一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在苗期中進行中耕松土,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土壤的順利再生。
2.合理控制水肥
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關鍵是合理的控制水肥。管理人員在合理控制水肥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在播種時使用尿素做種肥。這主要是考慮到了尿素中含有縮二脲并且會使蛋白質凝固,最終嚴重的抑制種子發(fā)芽。因此只有對其進行控制使用,才能夠起到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素的作用。此外,管理人員在合理控制水肥的過程中應當做好追肥時間的控制。舉例來說豆科牧草的追肥時間多為分枝后期到現(xiàn)蕾期,而禾本科牧草的追肥時間則多在拔節(jié)后至抽穗前期,而管理人員如果在追肥后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干旱的問題,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做好相應的補水灌水工作。
3.病蟲害防治工作
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應用離不開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員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首先應當將措施優(yōu)先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等方面進行選擇。此外,管理人員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應當能夠做到病蟲害的早發(fā)現(xiàn)與早防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牧草的種類繁多,因此這導致了其病蟲害也不一樣,一般禾本科牧草病害較少,如蘇丹草、無芒雀麥、羊草等整個生育期基本不用防病滅蟲。豆科牧草及葉菜類飼料作物病蟲害較易發(fā)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對于可能存在的病蟲害的牧草進行認真的調查,在確認存在病蟲害時則應當采取對癥下藥辦法進行及時有效防治。與此同時,管理人員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可以通過播前種子處理以及混播輪作或者是消滅雜草等農業(yè)技術措施來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面積種草不應提倡用化學除草劑,而是應當繼續(xù)采取人工防除,才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高產牧草的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對于草料種植效率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栽培管理人員應當將蟲害防治、越冬防護、水肥控制等工作做好,才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高產牧草的種植栽培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鐘小仙.南方集約農區(qū)牧草周年供應種植模式及栽培利用技術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12.
[2]何煥周;宋先平;劉玉芳;何佳.人工牧草的種植技術與舍飼養(yǎng)草業(yè)與畜牧[J].2014,05(15):41-43.
[3]李慧;田松.人工牧草種植技術的發(fā)展探討[J].當代畜牧.2014,08(20):71-73.
[4]王民.泰安市牧草飼料作物種植利用技術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