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80后”與我們這個時代

        2016-05-14 03:34:09楊慶祥
        西部 2016年5期
        關鍵詞:韓寒歷史

        楊慶祥

        非常榮幸能夠和深圳的朋友一起分享我關于80后的一些想法。

        在進入正題之前,一個首要的問題是怎么來界定80后。一般來說我們按照生理年齡來劃分,出生于1980年至1989年這一時間段的人,我們把他們稱之80后。但是,80后一直被貼上很多標簽,這恰恰說明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生理學界定,它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內(nèi)涵,比如,我們會說80后是同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一代人,很明顯這是一個政治指向。

        前段時間我跟我的學生討論過莫言的小說《蛙》,這個作品描寫的是計劃生育。從計劃生育角度來看,80后,包括90后,也可以稱之為余生的一代。余生,就是幸存下來的,因為你很可能在肚子里面就被“計劃”掉了,從這個角度看,能夠出生的80后都很幸運。

        從文化的角度看,80后這一代有自己的文化夢想,我們希望過上獨立、自由、尊嚴的生活,我們完整接受了高等教育,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碩士、博士,并且還可以去國外交流和學習,這和我們的父輩是不一樣的。80后的父輩大部分是50后,或者60后靠前的一代,基本上他們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這種教育形成了80后的一個特點,一方面我們有非常廣闊的文化視野,我們知道什么是好的世界,什么是好的生活,但同時因為改革開放這三十年中國社會急劇的動蕩和變化,這導致了80后內(nèi)外交困的局面。

        個人奮斗的問題

        我第一個問題是討論個人奮斗在中國當下處于什么樣的境遇。2011年1月17日在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的時候,《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紐約時報廣場不停地播放,里面介紹了像劉歡、郎平、楊利偉等數(shù)十個杰出的華人,這些人以智慧、美麗、勇敢、才能和財富詮釋著當代中國人的形象。

        這些人確實代表了中國形象的某個層面,他們都非常杰出,但是在這樣一個紀錄片里,更多的普通人被屏蔽掉了,有另外一種場景被遺忘掉了。

        比如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北京的地下。最新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一百萬人,實際上可能有幾百萬人。我跟一個美國教授走訪過那些住在地下室里面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80后,她以為我們是來租房子的。她說,這個地方住久了會生病,而且有非常強的安全隱患,一旦發(fā)生火災,跑不掉,她建議我們不要住在這里。

        2010年左右,中國房價飆升,網(wǎng)上流傳一個段子非常有意思,意思是如果你不是三大式人物(大款、大官、大腕),想在北京買一套一百平方米總價三百萬的房子,注意,這是2010年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這個價位買不到了,在深圳也買不到,深圳房價在去年一年漲了38.5%。

        農(nóng)民:你要從唐朝開始種田,還不能有天災人禍,要種幾百年;工人:要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上班,還不能雙休;白領:算你年薪六萬,要從1960年開始上班;搶劫犯:要連續(xù)作案二千五百次,還要搶三十年;而且你搶的人還不能是農(nóng)民工,你要搶白領;妓女,就是社會更底層的從業(yè)人員,她要從十八歲工作到四十六歲。

        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辛酸的計算方式,也是非常慣常的網(wǎng)絡表達方式,但是從這里能看出一個非常嚴峻的現(xiàn)實,就是社會片面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已經(jīng)把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拋在了后面,這里面產(chǎn)生了一個巨大的鴻溝。

        在這樣的現(xiàn)實語境中我們怎么來討論所謂個人奮斗問題?

        個人奮斗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能力,你的素質(zhì),你所接受的教育,你所從事的正當職業(yè),可以在這個社會獲得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有房子住,能夠贍養(yǎng)父母,能夠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個人奮斗的意義。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給大家的承諾是什么?就是每個人通過你的努力,通過你的奮斗,一定會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這是八十年代對80后的承諾,但是現(xiàn)在來看,這個承諾兌現(xiàn)不了。

        有三部文學作品反映了這一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奮斗》,還有一個前兩年引起很大爭議的作品,叫《涂自強的個人悲傷》。

        這三個作品其實反映了個人奮斗在中國當下三十年的發(fā)展變化。在《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孫少安都是農(nóng)民出身,能夠憑借自己個人的能力,不僅僅獲得物質(zhì)上的成功,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成功。《平凡的世界》中有個非常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一個工人或者一個農(nóng)民能夠跟一個級別很高的官員的女兒談戀愛,而且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現(xiàn)在看來覺得太假了,但這恰恰是一種歷史可能性,在八十年代我們可以那樣想象歷史,我們覺得有希望。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覺得再過二十年中國一定會發(fā)展得特別好,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現(xiàn)在事情不對了,變味了。

        在《奮斗》里,我們就看到了這個變化。《奮斗》講的是一群年輕人,都是80后,他們在北京、上海奮斗,但是特別有意思,這里面的年輕人都不是普通的年輕人,要么有一個特別有錢的爹,要么有一個特別有權(quán)力的親戚,他們奮斗的起點是很多普通年輕人終其一生可能都達不到的終點,很多人說這個“奮斗”是假的,是虛假宣傳。

        前兩年,武漢作家方方寫了《涂自強的個人悲傷》,她用非?,F(xiàn)實的筆觸把一個困境給大家揭露出來。她寫的是一個大學生,80后,考上了武漢一所普通大學,然后畢業(yè)、就業(yè),碰到了一系列問題,最后一無所有,得了肺癌,去世了。

        這個小說主人公的名字“涂自強”,顯然是一種反諷。那個涂自強反思自己,我為什么不能夠獲得幸福?我為什么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因為生在山里?是生在平凡之家?

        我在看《涂自強的個人悲傷》的時候,就想到美國二十年代一個特別重要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描寫的是二十年代美國人的美國夢,和中國非常相似。美國夢是什么意思?就是通過奮斗你可以獲得成功。我們知道《了不起的蓋茨比》最后的結(jié)果是蓋茨比一無所有,表明了美國夢的虛偽。

        實際上蓋茨比比起中國的涂自強幸運得多。為什么呢?他在一段時間內(nèi)是成功的,擁有油輪、別墅,當他擁有這一切以后,他想把這一切獻給他當初的戀人,是一個很中產(chǎn)階級的敘事。但是,涂自強沒有這個機會,他永遠都不可能獲得短暫的成功,這意味著如果要實現(xiàn)真正的中國夢,80后需要走很漫長、很漫長的道路,而且不知道路在什么地方,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個人奮斗在中國當下基本上失效,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或者一種宣傳,它已經(jīng)失效了, 個人奮斗的失效,不僅僅意味著個人失敗,造就了很多失敗的個人,又讓我們每個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有強烈的失敗感,這種強烈的失敗感恰恰來自于這種撕裂感。這個時候個人失敗同時意味著社會的某些機制本身也是失敗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在反思個人失敗的時候,同時也要反思我們的社會出了什么問題。

        “80后”與歷史的關系

        我要講的第二點,就是歷史虛無主義。這個有點學術(shù)化,我盡量講得簡潔。實際上我想討論的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跟歷史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

        中國有非常強烈的文史傳統(tǒng),中國整個人文學科里面誰的地位最高?歷史學家,所以中國每個朝代最喜歡干的一件事情是修史。知識精英非常善于通過歷史挽救自己個人的失敗。

        比如李白,他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上來就說古來圣賢都寂寞,古人圣賢都失敗,我失敗算什么?他把自己放在這個傳統(tǒng)里面,他覺得自己很成功,他覺得自己至少是文化精英。

        晚明有一大批知識精英、政治精英,因為明朝覆滅,他們最后逃到江南,做什么呢?他們之間組成一個小的共同體,互相唱酬,寫詩、喝酒、畫畫,他們用這種方式戰(zhàn)勝失敗感。

        80后這一代人在社會層面上可能也要遭遇這種失敗感,怎樣通過歷史把這種失敗感釋放掉,在這個意義上我來討論這一代人跟歷史的關系。這必然要涉及到對比,就是上一代人跟歷史是什么關系,80后這一代人跟歷史是什么關系,首先我要講一下我們的父輩,50后的歷史。

        有一次我坐在車上,幾個50后開著車,他們突然唱歌,唱什么?唱《沙家浜》,歷史的記憶非常堅固。我當時就在想,哎呀,如果讓我來唱,我唱什么呢?可能唱劉德華、周杰倫。他們唱《沙家浜》唱得非常自然,一段一段地唱,我當時很感動。我覺得他們跟歷史之間有一種深厚的聯(lián)系,這恰恰是我們身上稀缺的東西,就是說他們與歷史進行了有效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跟歷史形成了對話。

        作家韓少功當年上山下鄉(xiāng),這段歷史后來徹底改變了他對世界的認識。他現(xiàn)在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依然住在鄉(xiāng)下,在湖南鄉(xiāng)下蓋了一個房子,他說如果他不跟土地,不跟那些農(nóng)民們在一起生活,他會覺得生活很沒有意義,很虛無。這點恰恰是80后沒有的。也就是說,在50后那里,歷史與他們的生命有一個真實接觸,不管這種接觸是痛苦還是歡樂,最怕的就是沒有接觸。

        50后生人,可能是中國現(xiàn)代最強勢或者最有生命力的一代人。80后跟50后、60后比,用一句網(wǎng)絡上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弱爆了,未老先衰,連喝酒都喝不過他們。50后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他們的歷史和生活緊密地勾連在一起,導致他們的生命或者他們的經(jīng)驗有一種厚度和理性。我痛苦地發(fā)現(xiàn),作為80后我們并不比父輩們更強,至少在歷史的關聯(lián)上,這是我反思的一個起點。

        再來看一下80后的歷史。在80后的成長中,其實發(fā)生過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八十年代開始改革開放,當年我們沒有記憶,這個沒有關系。1992年我們有記憶了,1992年開始市場經(jīng)濟改革,鄧小平在南方畫了一個圈,我們安徽很多人都到南方打工去了,就是去深圳、廣州。那時候我們有一個關于南方的想象,南方就是富得流油的地方,只要你在這里努力,你就什么都能得到。2003年“非典”,這也構(gòu)成我們重要的記憶,80后被關在學校里,禁止外出,2003年我正好大學畢業(yè)。

        2008年被認為是80后的一個成人禮,這一年的大事件有汶川地震和奧運會。汶川地震的志愿者很多是80后,保護奧運圣火傳遞,主要也是80后參與。我記得當時有個教授非常興奮地問我,這是不是意味著80后這一代人長大成人了?我當時很激動,我說可能是,可能新的主體誕生了,新的歷史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很快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短暫的參與,歷史是歷史,生活是生活,兩者沒有發(fā)生必然的關系,僅僅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刻,比如大地震或者奧運,歷史和生活才有發(fā)生對接的可能。

        那種強烈的歷史參與感恰恰證明了歷史在80后身上缺席,如果你一直在跟歷史對話,你的個人生活里就有歷史的維度,你不會拼著命在某個時刻爆發(fā)式地參與某一個歷史事件,這種暫時性恰恰反證了歷史存在感的虛無。

        這樣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日常表現(xiàn)是什么?油滑、調(diào)侃、嘲諷。80后的表達方式,可能讓很多50后不習慣。2009年我博士畢業(yè)留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當本科生的班主任。元旦晚上,同學們在食堂里面包餃子,我作為班主任去了,我很想跟他們說說話,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每件事情的解構(gòu)比我還厲害,我完全插不進話。我意識到我們已不能正常交流了,因為我們的表達方式出了問題。什么表達方式?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來討論每一件事情,好像什么事情都事不關己,事物的嚴肅性被消解了。你一嚴肅,大家就笑了,各種嘲諷詞都出現(xiàn)了,“腦殘”“傻X”“就你聰明”“你最狠”,其實這種調(diào)侃和嘲諷本來是要解構(gòu)僵化的意識形態(tài)。80后為什么被稱之為叛逆的一代,就是要用調(diào)侃的方式把那些僵化的意識形態(tài)語言解構(gòu)掉,所以它一開始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當它成了一種單一表達方式,它的負面意義就出現(xiàn)了。而且它跟流行文化中的反智主義結(jié)合,把我們的文化價值標準拉低了。不相信知識的力量,不相信事物真正的價值。相信什么?相信錢,拜金主義,利潤至上。

        最近有一篇很深刻的評論說,王林事件標志著中國精英的墮落,因為跟王林打交道的不僅有知識精英,還有政治精英和商業(yè)精英。一個國家最有希望、最有頭腦、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一批人,跟一個江湖騙子混在一起,跟他合影,求神拜佛,這標志著中國精英的墮落。為什么墮落?因為我們只有解構(gòu),沒有建構(gòu)。在解構(gòu)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建構(gòu),比破壞最重要的是建設。

        80后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集大成者是誰?郭敬明及他的《小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人懷疑中國現(xiàn)在處于一個大時代,但郭敬明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命名了這個時代——你們說是大時代,我說這是“小時代”。

        在《小時代1》那本書里有一個插圖特別典型,可以不看郭敬明的任何作品,但是可以看一下那幅插圖,就明白了郭敬明他們的審美訴求和文化品位。插圖里面有一群年輕人坐在鏡子前面,他們在化妝,穿得很漂亮,旁邊有幾個女性拿著照相機在拍這些坐在鏡子前面的人,互相觀看,互相自戀,這就是郭敬明的《小時代》凸顯給這個時代的象征——自戀、享樂、戀物癖。將歷史迷你化,將這個時代迷你化,讓它變得很可愛。他們化龐大為迷你,將歷史變成一個非??蓯鄣男游铮麄兊膶徝朗鞘裁??溫順,無害,這種溫順和無害恰好是一種退化。

        我對歷史虛無主義作一個總結(jié)。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不是說沒有歷史,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是歷史,但是跟歷史的關系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與歷史是一個互相張望的關系,歷史和個人形成了兩條道路,歷史走歷史的路,個人走個人的路,歷史把個人拋棄掉了。

        龍應臺說,個人和歷史、社會的關系,就好像一個人坐在公交車里,歷史就是公交車,它帶著你到處跑,如果你不伸頭出去看一下,很有可能它就把你帶到一個無底深淵里去了。那些敢于思考的人,他會把頭伸出去,伸到公交車窗外,說不對,你怎么能這么走,走錯了,停。當然這個人的下場可能很慘,因為其他人說,閉嘴,把他扔掉。個人和歷史之間的關系,真的很復雜。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沉重歷史負擔的國家,每一代人都有歷史虛無主義。如果要追溯歷史虛無主義的起源,最早就是“五四”那代人,他們提出“打倒孔家店”。在“文革”時期,發(fā)生了更嚴重的歷史虛無主義,《孔老二罪惡的一生》是那時候最流行的連環(huán)畫,然后就把孔廟砸掉。每一代年輕人都有將歷史把它虛無掉的沖動,因為歷史負擔太沉重了。但是只有在80后這一代,我們才能看到歷史虛無主義居然可以如此矯飾、華麗地上演。“五四”那一代人非常痛苦,最典型的就是魯迅,非常痛苦的靈魂,他告誡年輕人,最好不要讀中國人寫的書,但是他自己呢,他天天躲在那里看古書,抄古書,還寫了《中國小說史略》。但是在80后這一代人這里,歷史虛無主義沒有痛苦感,而且是華麗地上演。

        表演主義和投機主義

        從文化角度分析80后,一個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還有一個影響更大的人是韓寒。有一段時間韓寒的地位被抬高得無以復加,被認為是當代魯迅,當時還有人提出把他的文章選入到中學教材,就是要把它經(jīng)典化,當時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征兆。2012年發(fā)生了著名的“方韓之爭”,由網(wǎng)絡媒體到傳統(tǒng)媒體,引起了一場大辯論,這一事件加深了我對“韓寒”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認識。

        日本一個非常著名的學者叫竹內(nèi)好,他描述過的五十年代的日本人青年人和中國現(xiàn)在的青年人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他說,青年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就有兩個要求,首先是生存,我們現(xiàn)在基本上還在這個層面;其次就是自我完成,用我們的話講就是發(fā)展。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發(fā)展。日本五十年代也是經(jīng)濟高速發(fā)達的時代,經(jīng)濟大爆炸,但很多年輕人很痛苦。竹內(nèi)好說,日本年輕人也產(chǎn)生了虛無主義,但是一個真正想認真生活和認真思考的人,不能長期停留在虛無主義里,他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尋找新的偶像,找到解決問題的道路,發(fā)現(xiàn)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一段時間里,北京的地鐵里都是韓寒的廣告,“我是凡客,我為自己代言”。然后我們就覺得,哇,很好,當時確實覺得很好。當時有一個網(wǎng)絡流行語——“今天你讀韓寒了嗎?”韓寒被認為代表了這代人一種抵抗的方式,一種新的思考問題和表達問題的方式。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談一下韓寒抵抗的姿態(tài)和抵抗的方式。韓寒抵抗的姿態(tài)非常有意思,就是對公共事件做出最及時的反應。我們知道他主要的方式就是寫博客,他的新浪博客點擊量非常之高,達4.5億,但自從“方韓之爭”之后,他基本上停止更新博客了。

        美國的徐賁教授這樣討論韓寒,他說,韓寒玩的是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真實的話語游戲,就是講真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小孩子一樣。中國人民大學有個教授說,全中國的教授加起來也沒有韓寒的作用大,對他的期望非常之高。 同時韓寒抵抗的方式看起來很“機智”,就是把某個事件從宣傳的話語里面剝離出來,讓我們一下子就感覺到,哦,原來這個世界這么荒謬。

        我把韓寒的抵抗命名為“媒體的抵抗”。“媒體的抵抗”,做得最好的就是南方的媒體,《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它們一度是媒體抵抗的標志,而且韓寒一直是他們的寵兒,在“方韓之爭”里,南方報紙對他力挺,和北方形成一個對比。相對而言,北方媒體比較僵化,對很多事情的反應非常保守。韓寒首先是一個作家,當然他也是一個賽車手、一個商人。作為作家,他還有另外一種抵抗方式,就是文學的抵抗方式,相對于“媒體的抵抗”,“文學的抵抗”在深度、思想性有更高的要求,這也是韓寒對自己的要求,他希望自己的抵抗更有品質(zhì),而“媒體的抵抗”基本上是消費性的,閱后即焚,看后即忘。

        從本質(zhì)上說,韓寒的抵抗帶有表演性和投機成分,他表面上是在反抗體制,實際上還是在打擦邊球,他沒有揭出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也缺乏真正的自我認知。

        不僅僅中國是這樣的,普遍都存在著這種共贏而無害的抵抗。在這個意義上,我特別寄希望于韓寒能進行一種真正的文學式的抵抗,就像奧威爾,就像今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白俄羅斯女作家,通過最真實的表達和真實的記錄,反映一個時代的現(xiàn)狀。韓寒有這個理想,他寫了一個作品叫《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這個作品的傾向很明顯,他用這個題目就是想跟奧威爾的《1984》形成一個呼應關系,但是非常可惜,韓寒寫得很差,為什么?因為他那種媒體的思維方式嚴重影響了他。他用一種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個人和體制之間的關系,好像體制很糟糕,個人沒有問題。這種二元對立的方式我覺得我們青年人要警惕,這篇小說缺乏真正的形式和真正的自我意識,韓寒從來沒有深入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他懷疑和嘲諷一切,但是從來不懷疑和嘲諷他自己,在這個意義上他不夠現(xiàn)代。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人還沒有形成現(xiàn)代人格,啟蒙都沒有完成。一個真正有現(xiàn)代人格的人,首先有理性。第二,在懷疑這個世界的時候,同時也懷疑自己,在這樣一個辯駁的過程中達到一種理智的成熟,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相應的義務。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啟蒙沒有完成,中國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zhuǎn)型可能還需要漫長時間,現(xiàn)代人格的形成更是漫長加漫長。

        大家看一下大眾媒體里面的一些話題,看一下社會對女性的態(tài)度,你就知道一個社會的現(xiàn)代化程度。這三十年中國社會對女性的態(tài)度實際上在大踏步后退,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談到80后這一批人時說80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說北大培養(yǎng)的一大批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投機者,真正有抵抗的文化品格沒有形成,這是我對這一代人特別失望的地方,我們以為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式,一種特別獨特的文化品格,但是沒有,我們變成了投機者,對政治理解簡單,缺乏自我反思。如果要了解80后文化生態(tài)的現(xiàn)狀,很簡單,進電影院看一下排片就知道,什么片子最糟糕,那個片子的排出率一定最高,結(jié)果形成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循環(huán)機制,就是惡劣的文化產(chǎn)品喂養(yǎng)出來一批惡劣的讀者趣味;反過來,惡劣的讀者、觀眾趣味又追求更惡劣的文化產(chǎn)品,不停地降格。去年最好的一部電影《十二公民》,但是在電影院看不到它的排片,稍微文藝一點的,比如《聶隱娘》,排片率非常低。

        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很多人轉(zhuǎn)發(fā)我一句話,我說80后某種意義上是失敗的,這個“失敗”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潰即敗,我們跟社會接觸以后,很快就被非常簡單的成功學所俘虜,立即就變成了一個投機者。美國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同樣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但是美國年輕人產(chǎn)生了一種叛逆文化,今天講的所謂的“垮掉的一代”,導致美國整個文化轉(zhuǎn)型,黑人音樂、搖滾等等,美國現(xiàn)在很多文化、政治和價值觀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改變的,這一代年輕人通過他們非常有效的抵抗方式形成了一種文化品格。

        中國已經(jīng)是一個階級社會

        再回到我們面臨的現(xiàn)實,就是三十年改革開放和資本積累,其實是非常赤裸裸的原始資本積累,中國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階級社會,但是階級或者階層已經(jīng)固化,很多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財經(jīng)作家吳曉波說,中國已經(jīng)是一個階級社會,但是很多人還生活在成功的幻覺里,好像每個人都可以成功,但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中國的階級社會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中國有一個特別特殊的階級,就是權(quán)貴資本主義。權(quán)貴資本主義控制了巨大的政治資本和經(jīng)濟資本。

        80后面對這么多問題,包括政治、文化、經(jīng)濟問題,其實更大的困難還沒來臨,應該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后,這一代人面臨巨大的養(yǎng)老負擔,4+2+1的家庭結(jié)構(gòu),政府的相關福利和監(jiān)管又不是那么完善。根據(jù)最新研究統(tǒng)計,生育率和經(jīng)濟增長率呈反比,就是一個國家的增長越快,它的生育越低,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辦法給下一代提供更充分的資源,我們只好拒絕生育。

        目前我們只是看到了困難的一部分,當全部困難向我們撲來的時候,我們是否能承受得?。窟@并不是在夸大其詞。一根稻草能夠把一頭駱駝壓死。我們需要清醒地認知,和這個社會交流,然后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每天我們都說,哇,經(jīng)濟一片發(fā)展,形勢一片大好。

        伴隨80后成長的一直是一種樂觀的話語:改革開放成長的一代,生在紅旗下長在陽光中,我們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過程同時也是權(quán)貴資本在中國發(fā)展成型的歷史過程。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1992年市場經(jīng)濟剛剛啟動的時候,中國南方包括江浙一帶有大量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十年后,這些小企業(yè)很多已經(jīng)消失了,因為資本的邏輯就是大魚吃小魚,結(jié)果一定是把這些全部吞噬掉,然后變成一個巨大的資本。在整個社會秩序、道德秩序和美學秩序的建構(gòu)中,工人、農(nóng)民、小知識分子不僅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沒有發(fā)言權(quán),文化上也沒有發(fā)言權(quán)。今天對于中國人對農(nóng)民的想象全部來自趙本山的《鄉(xiāng)村愛情故事》或者“春晚”里面的小品,中國農(nóng)民那么多,我們理解不了中國農(nóng)村的復雜性?,F(xiàn)在還有工人嗎?在五六十年代,嫁給一個工人非常光榮,地位非常高,工人是領導階級。現(xiàn)在誰還說工人是領導階級?東北的工人都下崗了,新的工人還沒有成長起來, 80后農(nóng)民工就有一億人,他們目前還是沉默的存在。

        資本已經(jīng)全球化,在資本和權(quán)貴的雙重壓迫之下,中國的50、60后、70后、90后面臨的其實是同樣的問題,當我說出80后怎么辦,一些媒體就說,不是80后怎么辦,應該是中國怎么辦。我們都面臨社會發(fā)展和撕裂帶給我們的負擔, 我為什么要從這幾代里面挑出80后這一代,它最有典型性,它攜帶了最多的焦慮和最多的癥候,比前面兩代人都要復雜都要典型。80后的世界史位置由兩個東西來決定,它首先處在一個全球化資本的剝削體系里,其次是處在日益僵化的官僚權(quán)貴機器和越來越僵化的階層結(jié)構(gòu)里面,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方面是資本的一個螺絲釘,另一方面,是科層制下的小人物。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重新思考一些問題,比如怎樣建構(gòu)一個更正義和更公平的社會秩序。羅爾斯寫過《正義論》,他說正義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隨機選擇。每個人都有機會,但現(xiàn)在我們的問題是,這個社會流行的不是隨機選擇,我們流行的是什么?潛規(guī)則和潛在資本。這就是對公平最大的破壞。正義和公平,資源的重新分配,由誰來調(diào)控?當然需要借助一定的國家力量和社會力量。

        做一個行動者

        80后這一代人一直在做一個夢——小資產(chǎn)階級之夢。魯迅說,你要把那些在鐵屋子的人喊醒,另外一個人就說,你把他們喊醒了以后,他們沒有路走,不更痛苦嗎?不管,先把他們喊醒了再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小資產(chǎn)階級之夢,我們希望憑自己接受過的良好的教育,通過個人能力來獲得職業(yè)、獲得發(fā)展,然后過上獨立、自由有尊嚴的生活,這種生活建立在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保障之上,但是這個世界的發(fā)展并不會按照我們夢想的這個路子來走,在這個時候,如果再繼續(xù)做那個夢,我覺得就有點幼稚和可笑。

        要從夢里醒來。夢里醒來以后你要思考怎么辦。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路。有一個終極解決方案嗎?沒有。當你蘇醒過來,當你冷靜地面對這個世界和他者的時候,你肯定會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式,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重新理解并重建我們的歷史。要重新激活我們身上跟歷史和社會對話的能力,而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或者僅僅滿足于做一個鍵盤手,在網(wǎng)上罵兩句,然后第二天朝九晚五照樣上班,做一些完全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不要以為我們是天上掉下來的一代,不是,我們前面有漫長的歷史。我們首先要學會傾聽和講述,我們要講述自己的故事,富士康的人要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同時我們要學會傾聽別人的故事,比如我們要理解我們的父親,我們不能簡單地指責他們,為什么你當年沒做官,為什么你當年沒有成為資本家,這是歷史虛無主義。他們?yōu)槭裁醋兂蛇@個樣子,需要理解的同情,不能跟他一吵架,就說他很失敗,然后他說你也很失敗,互相指責,互相怨恨,要傾聽、理解、對話,要從最基本的層面做起,理解父輩的歷史,再理解我們這個國家的歷史,理解人類的發(fā)展史。

        第二,至少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有一種審美的解放。什么叫審美的解放?一個人可以選擇讀一些“心靈雞湯”,讀完以后洗洗睡覺。但如果每天都讀這個,一輩子就讀這種沒有營養(yǎng)的精神產(chǎn)品,那你永遠都長不大。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一個人為什么要在深夜痛哭?因為他遭遇到了真實的自我?,F(xiàn)在中國人不太會哭,其實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傳統(tǒng),古代知識精英有哭廟的傳統(tǒng),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或者覺得這個皇帝做了錯事,干什么?就跪到宗廟去哭,迫使統(tǒng)治者作出讓步。

        1930年代德國納粹上臺之前,德國社會也陷入了很大問題,年輕人非常迷茫。當時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馬克思·韋伯在大學里面做了兩場非常重要的演講,其中一場叫作《以政治為志業(yè)》,他說,這個世界很丑惡,但是你要堅決跟它在一起,反思它,跟它搏斗。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第三點,是行動。儒家的核心觀念是踐履,一定要做,要實踐。理解了歷史,解放了審美,最后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來,要做一個行動主義者,要通過這種實踐構(gòu)建一個小的共同體,不是發(fā)出一個聲音,是發(fā)出不同聲音。在這個共同體里,我們可以管理自己,通過交流、對話,我們可以參與到這個社會的管理中來。在憲法范圍內(nèi),我們可以開辟更多參與的渠道,參與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各種事務的管理,找到自我和主體,讓這個世界、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讓更多的人過更人性的生活,而不是非人性的生活,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尊嚴。

        雖然80后面臨各種困境,我依然會說,希望永遠在年輕一代身上,我們必須通過不停的這種血液的更新來推進這個社會的發(fā)展。最后我的結(jié)語是:

        無論是任何代際、任何地區(qū),逃離社會與歷史都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個體的失敗感、歷史虛無主義和裝腔作勢的表演都不能成為逃離的借口或者工具。從小資產(chǎn)階級的白日夢中醒來,超越一己的失敗感,不要總是糾纏在自己的失敗身上,重新回到歷史的現(xiàn)場,不僅僅是講述和寫作,同時也把講述和寫作轉(zhuǎn)化為一種現(xiàn)實的社會實踐。唯其如此,80后才有可能在無路之處找出一條路來。

        欄目責編:劉濤

        猜你喜歡
        韓寒歷史
        “我是賽車手”:韓寒的飛馳人生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4:08
        韓寒 笑一笑,已蒼老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6
        張本煜,韓寒說他值得比現(xiàn)在更紅十倍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30
        沒出生時,就叫韓寒
        特別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好書有箋 BOOKMARK
        漢語世界(2016年6期)2016-03-14 19:45:50
        The Fall of Han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手机看片自拍偷拍福利|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最新| 麻美由真中文字幕人妻|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天天影视性色香欲综合网| 另类欧美亚洲| 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九一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偷拍视频|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五十路丰满中年熟女中出|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日本a级黄片免费观看|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免费AV| 亚洲女同性恋在线播放专区| 插上翅膀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日韩| 凌辱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一区二区韩国福利网站| 亚洲av无吗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国产传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九|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白丝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精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