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汀
摘 要:雙簧管音色優(yōu)美,更是交響樂隊中的“女高音”,亦擔任著整個樂隊校音標準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是一種音色優(yōu)美的獨奏樂器,音域?qū)拸V表現(xiàn)力強。而雙簧管的哨片就是其優(yōu)美音色的表達途徑。德式哨片演奏出的渾厚圓潤,美式哨片演奏出的明亮華麗。它們都直接影響著雙簧管演奏的音色效果,雙簧管哨片的制作也是演奏員們追求其鐘愛的音色所需具備的技能。
關(guān)鍵詞:音色;美式哨片;德式哨片;制作的區(qū)別和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J6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275-02
一、德式哨片與美式哨片
(一)德式哨片與美式哨片的制作相同與不同
雙簧管屬于西洋樂器中木管樂器一族,音準理想,其a1音常用作管弦樂隊的調(diào)音標準。雙簧管屬于C調(diào)樂器,通常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
雙簧管的音域較寬,其全部音域大約有兩個半八度,樂隊常用的音域也有兩個八度多。在此音域中,所有半音均可演奏。樂器的發(fā)音及音準等因素是直接依賴兩片簧片的震動而形成的,嘴型以及氣息也都起到是輔助哨片更好震動的作用。這也就導致,對于雙簧片的木管樂器來說,哨片的作用也就更加的重要甚至是關(guān)鍵了。哨片是雙簧管演奏的靈魂,當我們擁有了一支合適的樂器時,音色的好壞就直接取決于哨片。哨片整體分為三大部分:發(fā)聲部,心臟,震動部。德式哨片與美式哨片制作的不同也體現(xiàn)在這三個部分的細微差異上,而且僅僅是幾厘米甚至幾毫米的差異都能導致最后音色的截然不同。
德式哨片就是目前國內(nèi)廣泛流行的一種哨片的類型,按照其規(guī)律制作出來的哨片音色比較厚重,壽命長,圓潤且渾厚,在交響樂隊中能很好的與其它木管樂器融合起來。
(二)德式哨片的制作重點
首先是要綁哨片,將葦片緊密的綁在哨座上。要求綁好的哨片密和處剛好是銅座的頂端,纏哨片時不要超過或者低于銅座的頂端,要求纏的相當緊,一圈緊挨一圈,一直纏到葦片密和處,不能有漏氣的現(xiàn)象。綁定之后哨片加上底座的總長度一般分為72厘米和74厘米兩種,其區(qū)別在于音高要求不同,目前德式哨片一般要求總長度72厘米左右,除去底座長度一般為47厘米。比較精確的長度能更好控制樂器的音準,一般適用于442的音準范圍,若需要校音范圍為440則相應增加哨片長度至總長74厘米左右。
進行對葦片的修理,通常正式修之前,需要把哨舌插入哨片的頂端,作為哨片的襯墊,再用刀修出哨片的各個部分:修的時候也要保證哨片的兩面都是一致的。哨片的三部分,最頂端的應是最薄的,叫做發(fā)音部,這個部分決定了哨片發(fā)音的靈敏性,高音的音色以及吐音的靈敏度都由這里的厚薄以及形狀決定,需要修薄。厚底大約0.5-1毫米左右視演奏者的氣息需要而定。長度程山子形修整,最長處3毫米左右最短處1-1.5毫米。非常的薄,才能達到夠高的高音音準。
中間部分是“心臟”部分,顧名思義是影響哨片音色最重要的部分,需要保留較多不能輕易修薄,保持一個近似圓形的隆起,“心臟”的兩邊是可以較多修動的。厚度也是最大的,大約2毫米。長度大約3毫米左右?!靶呐K”部分保留較多較厚音色也相應厚重,但是同樣也會造成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感到費氣和無法保持氣息量的問題,需要演奏者根據(jù)自己的需求相應調(diào)整。
與心臟連接的再向下的部分是震動部,主要影響著雙簧管中低聲部的音準和音色效果,也是相比其他兩個部分最長的一部分,大約3.4—4毫米。厚度2毫米以內(nèi)。整個部分也是與美式哨片差別最大的一部分。
發(fā)聲部,心臟和震動部三個部分加起來的長度是1厘米左右。剩下的部分不需要修開的部分長度是1.5—1.8之間。整個也與整個哨片的長度有關(guān)??傮w來說是修開的部分占整個待修部分的五分之三。
(三)美式哨片的制作和與德式哨片的區(qū)別
綁哨片與德式哨片一樣,但是綁好的哨片在美式中是可以有錯牙的,也就是兩個葦片可以稍稍左右錯開,甚至會特意追求這種綁定時的錯開,但這在德式哨片中是不能被允許出現(xiàn)的,德式哨片綁定的要求是要兩片哨片精準的對齊。但是美式哨片的錯牙其實是可以另發(fā)聲更加的容易。
美式哨片要求的發(fā)聲部制作也是呈山字形修成,長度與德式哨片基本相同,有時會比德式更長一些,最長處可能有時到4毫米左右。
心臟部分美式哨片也講究需要保留,但是保留的相交德式哨片來說稍微少一些,也就是比較薄一些,大約1.5—2毫米左右,甚至更薄,這也跟美式哨片整體偏薄又關(guān),它的整體都比較薄,非常容易吹響,音準也更好控制。
震動部是與德式哨片差別最大的地方,它的長度大約1.8—2厘米,是的,計量單位是厘米,也就是說美式哨片的震動部是除了發(fā)聲部和心臟之外幾乎所有的可以修的地方。但是美式哨片的發(fā)聲部是需要保留兩側(cè)的,兩側(cè)是不能被修開的,這個跟德式哨片也不同,德式哨片修開的部分是不保留兩側(cè)或者說保留的非常有限,但是美式哨片的震動部就要求保留未修開的葦片兩側(cè)各自大約0.5毫米。
這個時候美式哨片的震動部就非常的長了,占了整個葦片的三分之二。這也就嚴重的影響了雙簧管的音色。使其產(chǎn)生了非常明亮華麗又輕松自如的音色。使低音也變的很容易吹響。因為它大大的擴展了支配中低聲部的震動部。
二、美式哨片與德式哨片與音色的關(guān)系
(一)德式哨片與美式哨片的對比
德式哨片的優(yōu)勢,因為其修開部分比較短,有一大部分是沒有修開的葦片,所以它的壽命更長,使用的時間更長,音色也更加的濃厚,音準比較穩(wěn)定,發(fā)聲部相對較短而厚,也使得德式哨片的高音部分更柔和,但是相應的也使得高音比較難控制音準,容易導致音準偏低,而心臟部分的特意保留,追求的是與發(fā)聲部和震動部有區(qū)分開的效果,也使得音色更加厚重,整個聲音的音量更大一些,需要的氣量也就更大。
這一點與美式哨片對比的話就顯得美式哨片的吹奏容易度更好一些,因為美式哨片的發(fā)聲,由于整體偏薄并且修開了整個葦片,所以非常容易發(fā)聲,并且音準比較容易控制,但是也由于其薄并且偏短,使得美式哨片的音準容易偏高,并且由于美式哨片的三個部分都比較薄,特別是震動部修開的很長,所以導致音色偏薄。
也就是說,德式哨片的音色更能為大眾所欣賞和喜愛,它圓潤,厚重,與其它樂器和聲部更好的結(jié)合,可以調(diào)整的余地比較大,演奏者可以吹奏一段時間后根據(jù)哨片的變化和自己的需要再進行一些微調(diào),使哨片一步步的更襯和自己的需要。但是比較費氣,需要的用氣量大,高音的音準需要的氣量和方法與美式哨片比都較難掌握好。
而美式哨片的音色明亮獨特,非常容易吹響,不費氣,在其他樂器中更容易脫穎而出使聽者耳目一新,但是相比德式哨片就少了柔和厚重之感,并且音準容易偏高,哨片使用壽命比較短,需要調(diào)整的余地也比較小。
它們都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和特色,若能兼得則能擁有非常好的音色。
很多演奏員不欣賞美式哨片的偏薄偏亮的音色效果。但是當你掌握了德式哨片和美式哨片的制作方法后,其實可以通過將兩者的優(yōu)缺點相對比結(jié)合的方法,制作出更有利于雙簧管音色的哨片。
(二)手工制作哨片的必要性
如今修哨片的機器越來越細致也越來越多,從刨葦片到最后制作完成哨片的機器應有盡有,機器完成制作哨片確實是非常的方便快捷,卻難免的千篇一律,其原理有一點像配鑰匙,就是把綁好的并應經(jīng)切開的哨片固定在機器的“舌頭”上,然后根據(jù)機器上的模型,一手搖動“舌頭”與模型的聯(lián)動軸,一手操作機器上的刀,當然機器制作的哨片也是需要事先調(diào)整到合適吹奏的厚薄度,這樣很快就是能修出一片能使用的哨片來。這種機器是很方便,好處也是省時,但是不足的就是它做出的哨片是千篇一律的,沒有變化。使音色沒有變化,因為機器不能分辨葦質(zhì)的好壞、厚薄、葦片的寬窄等問題,沒有兩片葦片是完全相同的,葦片本身有許多只有人才能分辨并掌握的因素,分辨出葦片的各種情況,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才能做出好的,適合自己的哨片。
我們并不能完全依賴哨片制作機器以及一些買來的成品哨片,手工制作哨片,能在制作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自己在演奏中積累的經(jīng)驗,更是一種提高自己演奏水平,回顧自己對音色要求的好方式,正因為手工制作哨片的困難之處,才使得手工制作的哨片更加能鍛煉演奏員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
認識到音色的重要性,也就認識到哨片的重要性,進而也應該認識到手工制作哨片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正因為哨片是木管樂器的喉嚨、聲帶、美麗音色的來源,更是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和木管樂器最具特色最重要的特質(zhì)。應當追求更加完美更加悅耳動聽音色。而親自制作哨片,便是得到這種好音色的方法,也是鍛煉自己對音色辨別能力的方法。在自己動手制作哨片的同時,追求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音色,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對音色標準的要求,便是制作哨片的最終目的。在掌握制作哨片這門藝術(shù)的同時,也正接近著掌握木管樂器演奏,實現(xiàn)得到悅耳音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魏衛(wèi)東.雙簧管演奏入門與提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2]任育.管樂器的演奏與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圖書,2007.
[3]張前.音樂欣賞心里分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4]諶亞選.木管樂器研究[M].上海:上海萬葉書店印行,1952.
[5]陳建華.管樂器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6]貝克(德),陳小菊(譯).西方音樂的歷史[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