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理解是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語法關系、詞意揣摩、背景情況以及英、漢思維和表達方式幾方面論述了正確的理解對于翻譯的重要性。
【關鍵詞】翻譯 正確理解
翻譯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翻譯的任務在于用一種語言文字忠實而流暢地傳達另一種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翻譯的過程是理解原文和創(chuàng)造性利用另外一種語言準確地再現(xiàn)原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感情,風格等過程。它包括理解和表達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而理解是第一步,正確的理解原文是翻譯的先決條件,沒有對原文的真正理解的翻譯,即使行文流暢,詞藻華麗,也只是一種自我創(chuàng)作,而不是翻譯。正確的理解原文是翻譯的關鍵,翻譯中,常常由于理解的錯誤而影響了譯文的忠實性,未能正確的傳達出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風格,有的是把語法的結構弄錯了,有的是因為詞義混淆,還有的是對背景知識的錯誤理解以及硬漢思維表達的不同的錯誤理解,下面我就這四方面和平時所學的,詳細談一下如何正確的理解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翻譯質量,使我們在將來的工作中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一、必須弄懂語法關系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唯一工具,它是用詞匯在語法規(guī)則的約束下來表達思想的,所以要理解原文的內容,首先應該弄清每個句子的語法結構,弄清句子中說明詞與被說明詞的關系,然后再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接手段,邏輯意義等。如果語法關系弄不清楚,那么就會曲解愿意。例如:
例1:It is true that in there explorations they often faced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
誤譯:的確在他們的探險過程中,他們經常會面臨著困難和最驚心動魄的危險。
這里譯文對“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的修飾對象不明確,它同時修飾了”difficulties and dangers”這兩個詞,而不只是“dangers”這個詞。
正譯:他們在探險中經常遇到的困難和危險的確堪稱是難中之難,險中之險。
例2: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we live in a house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 to themountain.
誤譯:那一年炎夏,我們住在鄉(xiāng)下一間小房子里,從那我們可以看見隔江的平原,平原同山連在一起。
這里動詞“l(fā)ook”在句子中應看作是和‘to”構成的動詞短語作“面朝”講。“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是插入的介詞短語,由于沒有弄清這個介詞短語,而出現(xiàn)了理解錯誤。
正譯:那年夏未,我們住在一個村莊里,我們的房子面朝村前的河流和平原那邊的群山。
二、反復揣摩詞意
世界上任何一種發(fā)達語言中都有大量的多義詞,要確定一個多義詞的詞義,必須考慮詞在句中的地位。因為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要明辨詞義,必須文中求句,句中求詞,具體的上下文是確定詞義的重要依據(jù),有些英文字眼很容易理解錯了,翻譯時遇到這樣的詞要特別細心,慎重。
例3:英語中plumber至少有兩個含義:(1)管鉗工(2)是一九七一年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于白宮設置的防漏堵漏小組,即調查泄密事件的特工人員,而有些報刊上把次翻譯為管鉗工。
例4:“challenge”一詞主要意思是“挑戰(zhàn)”,引申為“質疑”,“提出質疑”,再引申為“否認”,“難以對付”,Can he produce evidence in proof to challenge the fact?
誤譯:它能夠拿出證據(jù)來挑戰(zhàn)這個事實嗎?這么譯按漢語的表達習慣聽起來不太順耳。
正譯:他能否拿出證據(jù)來否認這一事實嗎?
三、 弄清事情發(fā)生的背景
一篇譯作能否如實的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者對背景知識的了解有很大的關系,翻譯好一篇文章,必須掌握一定背景,包括原作所涉及的歷史、地理、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和專業(yè)知識。
例5:His writings are decocated by Arabs from the casbahs of unorocoo to the oil derricks of the Persian Gulf,by oliplomats from Foggy Bottom of pefling…(the Cairo documents)
誤譯:從摩洛哥城堡到波斯灣油井架旁的阿拉伯人,從霧都到北京的外交人士,對他的作品無不以先睹為快(<<開羅文件)
分析:一看到“霧都”,人們容易聯(lián)想到倫敦,但是Foggy Bottom并不是指霧都,如英國政府以其所在地——“Downing Street”唐寧街作為她的別名一樣,美國國務把它政府所在地Foggy bottom (霧都)作為她的別名,在句中,因與“北京”相對應,相提并論,所以正確的譯文:從摩洛哥 阿拉伯,從華盛頓到北京的外交人士
四、注意英、漢思維和表達方式不同
英語和漢語某些表達方式不同,有時由于觀察問題以及思維方式不同引起的,比如,有些概念,英語從正面來表達,漢語就要從反面來表達才清楚。若將“John was a fool for danger”這句話譯成“約翰對危險是傻子”,誰也不懂什么意思,假如從漢語的習慣從反面來表達,“約翰天不怕地不怕”意思就很清楚。
以上這些有關翻譯過程中的正確理解問題,談及了一些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在未來的學習中還有待更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這對于外語工作者來說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