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林
《容美紀游》是清代顧彩游歷容美土司期間所寫的日記。雖為日記,但詩文并載,相得益彰,是其特色。文以記事,將自然、人事、心情融為一體。記事有條理,描摹生動,文詞樸雅,引人入勝。詩以抒情,或即事抒懷,或借景生情,或懷古,或諷今,兼具各種體裁。在文化方面,有更為豐富的敘寫,對特定時期的容美文化現(xiàn)象的描繪,都會引起我們對這片神秘土地的濃厚興趣,而奇風異俗,珍禽怪獸,山光水色,甚至履艱涉險的穿插描繪,往往令人如身臨其境,心魄為之震動。而最引人入勝的則是對于途中的景色描繪,猶如巨幅山水畫卷向人們緩緩展開,讓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本文將以其中的詩文為例,淺析其景色描繪之美。
他在山行入松滋界時寫到:冒雨褰賞徑涉川,四圍山色盡蒼然。六丁未鑿疑無地,一線初開忽有天。叢箐九秋藏虎豹,奇峰千仞礙鳥鳶。相呼直到清虛境,我欲穿云抱石眠。這是作者入松滋界給我們描繪的景色,雖然冒雨前行,但山色蒼茫?!八膰缴M蒼然”詮釋了雨中獨特的山色蒼然之景,把眼前的山水虛幻成了朦朧的仙境?!傲∥磋徱蔁o地,一線初開忽有天”一個“疑”字,既是對所見之景的驚訝,更是對仿入仙境的慨嘆。“一線初開忽有天”給我們展示的是一線天,一個“忽”字更是把所見之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山色茫然,奇峰千仞,引發(fā)了作者“欲抱石眠”的感慨,可見景色之美,作者之陶醉。
在薛家坪他說:此路艱如十八盤,身處地底忽云端。短短兩句,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路之艱之險之奇。
在漁陽隘他又感嘆道:未了前坡更后坡,紫臺凌亂石嵯峨,山當秀處人偏少,花正開時雨恨多。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山坡,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苔蘚叢生,石奇山險。而“山當秀處人偏少,花正開時雨恨多”既是在寫景,亦不乏哲理。山色秀美的地方往往人煙稀少,也正是人少才更顯得山秀。
在宜沙他用詩一般的語言形容的當時的景色“容陽山色倚層宵,屏障天開面面遙,竹里猿啼人不見,云邊路斷鳥先招,萬重溪水迷征騎,一點煙蓑下野樵。雷雨悠來無可避,暮程投宿轉(zhuǎn)岧嶢”。山色和高空相互倚靠,仿佛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只聞到聲聲猿啼,卻未見人煙,放眼望去,云端深處路已斷,一重又一重的小溪讓人陷入迷途。這樣的風光是其他地方很少見的,作者恰到好處的描寫,既展現(xiàn)了沿途風景之奇特,又表現(xiàn)了作者跋涉山水的心境。
上大隘關時他更是用詩寫景:破雨衝煙上碧峰,相攀徒旅入無蹤。群山下視紛如蟻,一柱孤?lián)纬C若龍。巨斧劈天分半壁,丸泥塞口卻千峰。容陽信是逃名地,寥廓何人解見從。作者頂風冒雨登上山峰,徒步走到無人之境,向下看去,群山如蟻,可見作者所登山峰之高,一柱擎天,鬼斧神工,千峰萬仞,一幅這樣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在天心橋他說:曲磴危梯落太清,獨伸仙掌擘空明,扶藜未踏神先慄,明日還從此路行。曲折的石級,高懸的階梯,天心橋高高地懸在兩個山崖之間,仿佛懸架在太空之中,還沒有開始攀爬,心已經(jīng)還是害怕。對于天心橋的描寫,不僅僅是對其險峻,更是對作者心生恐懼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心理表現(xiàn)又恰恰凸顯了路途的艱險。
進萬全洞他寫到:一蹬懸絲下太空,巨鼇張吻白云中。等閴雷雨無時意,萬古源泉滴未窮。側(cè)足倚欄妨鳥路,俯身燃炬瞰蛟宮,瓊樓玉宇知何世,兀兀來尋鶴背翁。石蹬陡峭狹窄,洞中的景象勾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通讀全文《容美游記》的景色描寫我覺得呈現(xiàn)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以景引文。作者每到一處一般都以景色描寫為切入點,通過對地形、地貌、景觀的描述給我們既展現(xiàn)一幅美麗畫卷,又表現(xiàn)出山區(qū)的獨特特點,整個游記都圍繞著景色的描繪展開,同時景色描寫透露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動,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也都蘊含在景色描寫之中,使游記充滿感情,充滿生命力;
二是以詩寫景。作者在寫景時大多采用了詩的形式,在語言上采用對仗、排比、押韻等修辭手法,大大增加了這本游記的文學價值,是學習古代文學的生動教材。
三是注重細節(jié)描寫。作者在描繪景色的時候,更加注重對細節(jié)的描寫,有時他從一級階梯入手,有時又從一峰一山一瀑切入,在整體與細節(jié)之間不斷變化,使我們不僅看到森林也看了森林里面的樹木,給予我們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啟發(fā)。
四是多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在景物描寫的時候作者喜歡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比如他經(jīng)常用龍虎比喻山和石,說雷雨無意,景物本無生命,但通過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景觀鮮活的生命,使我們身臨其境,而且有身臨仙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