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即出,孟夏來臨。今年,在京過日子的人,大多會感嘆這節(jié)令沒有弄人。春就是春,夏就是夏,該刮風時刮風,該下雨時下雨,有風、有雨,有藍天,更有精彩。
4月24日,經過4個月時間準備,“攝影留學后”活動如期舉行。恭王府紫藤架下三三兩兩,或欣喜過望,或燕語鶯聲,朵朵花瓣靜靜地飄落在紅地毯上。那天下午,諾大的會議室內,會議開始前半個小時即坐滿在不同國家學習攝影的各方嘉賓與趕來占位的聽眾,大家少有寒暄,都靜靜地等待著那一刻,現(xiàn)場氣氛唯獨不像一次研討會。
之前一天,“南郎北張——張印泉攝影研討會”上也出現(xiàn)過同樣的場景。發(fā)言者聲情并茂地敘述著,臺下的人對攝影界已故被人淡忘的一代大家令人唏噓的命運感嘆、感動著。原定半天的研討會開了整整一天。
本期專題為“臺灣的當代攝影”,由青年影像研究者傅爾得獨立擔當。作者集近年來悉心累積之功,全方位呈現(xiàn)了這一主題。作者還對攝影人的作品呈現(xiàn)、教育、收藏、媒介進行全方位掃描。與大陸的當代攝影狀況比較,臺灣的當代攝影從材料上,更多地使用多媒材混合,從平面影像到綜合材料、裝置等,注重對歷史、記憶、遺忘及現(xiàn)實人生諸多問題呈現(xiàn)出全方位、理論化的思考。
如果說大陸的當代攝影狀況還是一個充滿好奇、恣意揮灑情緒的年輕后生的話,那么臺灣的當代攝影者們就可以稱得上持重、沉郁的“大叔”了。大叔走好!
6月中旬,美國藝術大師羅伯特·勞森伯格的作品時隔30年后將再次來京展出。僅僅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媒介、材料、語言、思維、歷史與現(xiàn)實等諸多問題意識都將在這里交匯、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