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彎樹是樹木中作為木料的無用之材,但是彎樹往往能長期保留下來,最后成為古樹,成為長久樹,成為有用之材。
《莊子》有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思路點撥
這個作文題由兩則材料組成,一則是敘述性材料,主要講表面上看起來的無用之材,卻能長久地保留下來成為有用之材;另一則是語錄性材料,重點強調(diào)的是無用之用。兩則材料綜合起來,主要是闡明“無用中的有用”。具體寫作時,應該以“無用之用”為中心,突出“無用之用”的價值與觀念。在當今浮躁的社會,許多人只看到眼前的“有用”,卻不見將來的“有用”,不知“無用之大用”,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面對生活,我們在追求“有用之用”這一點上不能免俗,但多一點兒“無用之用”,生活才能顯示出它相對于生存的豐富外延。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地球繞著自轉(zhuǎn)軸自西向東轉(zhuǎn)動,叫自轉(zhuǎn)。地球在自轉(zhuǎn)的同時還圍繞太陽轉(zhuǎn)動,因為同地球一起環(huán)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所以叫公轉(zhuǎn)。自轉(zhuǎn)分出晝夜,公轉(zhuǎn)分出四季,正因為地球既公轉(zhuǎn)又自轉(zhuǎn),地球上的生靈才得以存在。
對于地球本身的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你有怎樣的思考和聯(lián)想,請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確,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思路點撥
這個材料由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前一部分說明什么是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后一部分說明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意義,材料的重心在于強調(diào)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不可或缺。當然,材料的意義并不是談自然現(xiàn)象,而是談社會現(xiàn)象,寫作時必須進行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和想象。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可以喻指經(jīng)營自己和服務社會,文章可以圍繞“為自己”和“為社會”必須相統(tǒng)一的角度立意,或分析“為社會”和“為自己”的相互關系,闡述“兩為”兼顧的意義,批評、分析“一為”的危害;或具體討論怎樣才能做到“兩為”兼顧,闡述如何正確處理“為自己”和“為社會”的關系。當然,還可以從個性和共性必須統(tǒng)一的角度進行立意。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多年來,在杭州市圖書館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拾荒老人”閱讀的身影,不幸的是,這位“拾荒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出租車撞倒而去世。女兒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很多捐資助學的信件和證明。除了已經(jīng)發(fā)黃的捐資助學憑證,還有很多受助孩子的來信。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試的成績。因為他二十多年來的捐助一直是匿名進行,在所有的憑證和信件中,沒有“韋思浩”這個真名,只有“魏丁兆”這個化名。韋思浩原是一名退休教師,他住的房子沒有任何裝修,房子內(nèi)除了一張木板床外,沒有任何家具。他在十幾年前就決定要在身后捐獻自己的遺體和所有可用器官,還簽了遺體捐贈志愿表。身邊的人都感嘆,退休后,有錢有房,他應該可以過得很好。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思路點撥
這位“拾荒老人”表現(xiàn)出來的高尚風格感動世人。他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地資助眾多寒門學子,而且還簽了遺體捐贈志愿表,捐獻自己的遺體和可用器官。這一切正是源于一顆博愛之心和悲憫之心。他有兼濟天下的情懷,并用行動實踐著自己的情懷,詮釋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貴靈魂的分量。作為一名退休教師,老人理應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他對自己卻特別苛刻,只為把退休工資和撿垃圾賣的錢都捐給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這正契合了孔子評價顏回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他的行動詮釋了偉大的定義,表現(xiàn)了平凡人的不平凡。
這個作文題的適用話題主要有: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堅守清貧;平凡中的偉大;傳播正能量等。只要是從材料生發(fā)而出的,都應是恰當?shù)慕嵌?。只要扣住材料,?lián)系實際,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可能出彩。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何看待世界上的人與事?有人認為有三種視角,即仰視、平視、俯視??创伺c事,有人贊成仰視,有人贊成平視,也有人贊成俯視。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聯(lián)想?
要求: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寫作本題,關鍵在于對三個概念的內(nèi)涵要有準確的理解?!把鲆暋?,在形態(tài)上是向上看,實質(zhì)含有敬畏之意。需要“仰視”的不只是具體的人物,還要有抽象的法律道德、人格尊嚴等?!捌揭暋北硎疽环N客觀、冷靜的視角,比如許多追星族,他們是在“仰視”明星,其實明星也是人,我們不必被他們的光環(huán)所迷惑,應當用“平視”的眼光打量他們?!案┮暋笔怯镁痈吲R下的眼光去看待人與事,許多人,尤其是有錢有勢者喜歡俯視蕓蕓眾生,其實,并沒有誰比誰高貴,普通小人物身上也有許多可貴的東西,他們也是民族的脊梁,對他們需要“仰視”,至少應當“平視”。只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一定會有話可說。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p>
19世紀美國最杰出的詩人惠特曼說:“大地給予所有人的是物質(zhì)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饋卻是這些物質(zhì)的垃圾?!?/p>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這個作文題由兩位名人的名言組成,材料探討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話題。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強調(diào)自然養(yǎng)育我們,但如果我們過度掠奪自然,自然也會給予我們瘋狂的報復。而美國詩人惠特曼則更關注自然給予我們的都是精華,而人類卻恩將仇報,以垃圾回贈自然。兩則材料角度有所不同。構思行文時,可以多反思現(xiàn)實生活中人對自然的非理性開發(fā),讓讀者看到其危害和實質(zhì),同時闡明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才能更好地發(fā)展。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小有名氣的年輕畫家畫完一幅畫后,拿到展廳去展出。為了能進一步提高,他特意在作品旁放了一支筆,要求每一位觀賞者將其認為畫中不妥之處用筆在上面圈出來。當天晚上,年輕畫家興沖沖地去取畫,卻發(fā)現(xiàn)整個畫都被涂滿了記號,沒有一處不被指責。他十分懊喪,對自己的作品深感失望。
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告訴他不妨換一種方式試試。于是,他重新畫了同樣的一幅畫拿去展出。但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之處標上記號。等到他取回畫時,發(fā)現(xiàn)畫面也被涂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地方,如今卻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思路點撥
寫好這篇文章,首先要吃透材料內(nèi)容,抓住關鍵,深入思考。這個材料可選擇的寫作角度比較多,比如:可以說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換一種方式,結果會大為不同。也可以說要學會正確看待別人的意見,不必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在一些人看來是瑕疵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或許就是美好的。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物時,往往會發(fā)出不同的感慨,有不同的反應。有時同一個人對于同一件事物的觀點,也會隨時間的推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想用追隨別人喜好的方法來討好別人或提高自己的話,注定徒勞無功。因為一個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人生來就有差異,喜好、興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唯有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佳的生存方法。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萬不可讓眾人的意見埋沒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