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保
有些英語教師在高一、高二對寫作不夠重視,常常在學生進入高三階段才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以應付高考。這樣就違背了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錯過了英語語言思維逐漸形成、發(fā)展和培養(yǎng)的良好時機,結果是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卻在高考中連幾個句子的短文都寫得錯誤百出,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根據發(fā)展性評價的特點,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具有注重教學過程,強調質性評價,提倡評價目標與主體多元,強調參與與互動,關注個體差異等特征。據此,我把整個高中英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學年為一個階段,每一階段的要求各不相同。
一、高一扎根
對于剛從初中升入高一的學生而言,雖然初中也有寫作,但與高中的寫作要求畢竟不同。而且,我們學校地處番禺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70%左右的學生來自鄉(xiāng)鎮(zhèn)或農村地區(qū)的初中,英語寫作基礎比較差。所以,我不急于要求他們寫作,而是先抓基本功的訓練。從聽、說、讀入手,加大語言輸入,同時,也是為下一步的寫做好準備。首先我花一兩個星期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在英語早讀課,我堅持給學生做五分鐘左右的單詞聽寫,而且每聽必改,指出寫錯的單詞,并要求重寫。其次,我每天要求他們抄寫一段當天學過的課文,以糾正書寫習慣。同時,我要求他們熟讀課文,好的文段還要求背誦。這樣既練了書寫,又培養(yǎng)了語感。大約十個星期后,我開始給他們講解英語的五個基本句型。一個星期,有時候甚至兩個星期就練一個句型。要求他們每天按照句型模仿造句。開始時,我給出中文讓他們翻譯,后來就讓他們自由寫句子,但必須要按當天的句型要求寫。我每天都收上來批改,寫得好的進行表揚,寫得不好的就當面指出存在的問題,要求重寫一次。這樣反復練習,使他們能熟練掌握五個基本句型,并能運用自如。與此同時,我每節(jié)課基本上都有小組討論或個別回答問題,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到了高一下學期,仍然堅持單詞聽寫和文段抄寫與背誦,由原來的每天寫一個句子過渡到每個星期寫一篇簡單的短文,字數和內容基本不作要求。為了讓老師及學生本人更好地掌握寫作的進展情況,我設計了幾個成績跟蹤表,每四個星期進行一次小測,一個學期五次(不包括中段考和期末考),每次先用表1、表2進行自評和小組評,再由我進行評價。在批改過程中,我用不同符號,標出寫得好的詞語、句子、拼錯的單詞、有語病的句子等。要求學生把寫得好的記下來,寫得不好的更正,要求不犯同樣的錯誤,有時候寫幾句評語,每次都打一個分數,每個學期填一個總分數表(表3)。我還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檔案袋,用于裝這些表格,并延續(xù)至高三畢業(yè)。經過第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但加強了寫作基本功,而且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二、高二開花
到了高二,在原來的基礎上,我加大了對學生的寫的要求。每天要求有一次筆頭訓練的機會,每周至少有一次短文寫作。訓練內容可以是筆頭回答問題、造句、仿寫、日記等。每星期檢查兩次,并及時進行講評。閱讀方面,我每天都布置課外閱讀的內容,寒暑假都布置閱讀任務。我要求學生每看完一篇文章,把出現頻率高的詞匯以及好詞好句,記在本子上。每學完一個單元,我要求學生用30個左右的詞概括該單元閱讀文章的大意,對于一些好的課外閱讀材料,我也要求寫摘要,并不定時抽查。由于我們學校是全封閉式的,所有學生都住在學校,所以我充分利用自習課來訓練學生的聽力。對說的教學,除了課堂上的訓練之外,我們還成立了英語角、英語廣播,邀請外教進行講座,與外校的學生進行英語交流,每個學年各個年級都進行口語考試等,這一系列活動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到了高二下學期,我要求學生寫一些長的作文,讓他們突破詞數限制,進行適當發(fā)揮。就這樣,寫作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三、高三結果
經過兩個學年的不懈努力,學生的英語寫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進入高三之后,我開始對他們進行高考作文各種體裁、題材的訓練,如日記、書信、通知、看圖作文或議論文等。要求他們每天有筆頭寫作活動,每周交一篇以上的作文,完全按高考要求寫作。這一階段我更加注重對作文的批改,有時候進行面批,有時候利用實物投影進行集體批改。
為了提升學生的作文檔次,我充分利用作文講評課對他們進行寫作技巧指導。如審題、規(guī)范文體格式、如何巧妙地使用關聯(lián)詞以及怎樣恰當地使用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型等。另外,我對書寫還是一如既往地重視,臨近高考,我還要求他們每周抄寫一篇范文。當然,每周背一篇好的范文是高三學生必須做到的。
經過三個學年的嘗試,在2015年廣州市兩次大型模擬考試中,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作文都拿到了優(yōu)異的分數,從而提高了整體英語成績??傊?,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實踐證明,在整個寫作教學中,只要重視了過程,就必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