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娟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這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體現(xiàn)。實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輸液式”教學模式,從應試教學的怪圈中掙脫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探究歷經(jīng)知識的建構過程,通過探究掌握學習方法,發(fā)展能力,有效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和提升探究性學習的實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各位同仁以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一、 重研讀,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閱讀是一種探究活動,是學生與文本、與教師、與同伴的多元對話。學生調(diào)動自身的生活知識與間接經(jīng)驗參與到閱讀當中,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閱讀的過程是發(fā)展思維、認識世界、接受人文熏陶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增強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文本為基礎,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豐富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具體說來,教師要引領學生抓住課文的特點進行探究,這樣才能深入文本,領略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張揚學生個性。
例如,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就可以與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照閱讀,探究兩篇文章是如何描寫月光下的荷塘與河水的。學生可以針對表現(xiàn)手法、情感、色彩、聲音等方面進行比較與分析,探究兩篇文章在描寫景物時運用方法的異同點,以及為什么會存在這些異同點。學生通過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格,語言都是優(yōu)美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淡淡的哀愁。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比探究中認識得以深化,情感發(fā)生共鳴,視野得以拓展,從而在“對話”中自主感悟、收獲,品嘗審美的愉悅,有效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 重訓練,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以閱讀為載體的。教師引領學生閱讀,就是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鑒賞與審美,形成發(fā)散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從遠古到當代,從經(jīng)典成語到民間俗語,通過豐富的想象,找到知識的空白點,找到需要探究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與探究水平。
例如,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教師不能僅局限于對這一篇課文的閱讀,還要聯(lián)想到其它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色、荷花、荷葉的名篇佳作。可以從荷花荷葉的形態(tài),聯(lián)想到荷花的品格與人的品格的聯(lián)系,體味中華民族追求高潔、蔑視世俗的品質。同時,還可以探究朱自清其它的散文名篇,探究朱自清的寫作風格,及其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教學《雷雨》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周樸園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具有自私、虛偽的性格特點。但有的學生認為,周樸園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他年輕時與魯侍萍的相愛,就是對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但他終究掙脫不了封建枷鎖的束縛,他也是受當時的環(huán)境所迫。語文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這樣的思考與爭議,還要引導學生生成這樣的討論。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在不斷探究與思辨中得到訓練,才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 重參與,激發(fā)探究欲望
師生的共同參與才能成就高效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樣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聲情并茂地朗讀詩詞,讓學生深切體味詩人偉大的抱負和廣闊的胸襟。
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的參與和探究。如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互動探究:“燭之武為何能把強大的秦國大軍勸退?燭之武是在什么背景下展示他的才華的?燭之武是如何勸說秦王,最終使鄭國脫離了危險?”這些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而這些問題探究清楚了,這篇課文的脈絡與主要內(nèi)容學生也就掌握了。
四、 重推敲,體味文本內(nèi)涵
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注重對課文語句、細節(jié)的思考與分析,是深刻體味文本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如在課文《祝?!分校幸痪湓捠沁@樣描寫祥林嫂的:“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這句話似乎前后矛盾,可當學生進行深入探究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矛盾正好表達了祥林嫂的悲苦遭遇,也是對封建迷信與禮教的控訴。
再如,學習《荷花淀》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水生嫂與水生在月下的對話進行改動,條件是水生嫂深明大義的意思不能變。學生可以把水生嫂說話的語氣變得開朗、潑辣等,通過與原文對比,就更能理解水生嫂的善良、質樸、深明大義、支持丈夫等性格特點,從而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深刻理解文本意旨。
總之,探究性學習可以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真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教師要根據(jù)高中學生的特點及具體教學內(nèi)容,積極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及課外語文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