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桃
被嘲笑可能是每個孩子成長歷程中都會經(jīng)歷的小插曲。孩子被嘲笑,往往會感到被鄙視、輕慢,無法獲得某種程度的認同,從而變得自卑,留下創(chuàng)傷。孩子被嘲笑之后,如何教孩子正確應對?
STEP1 判斷原因:寶寶為何會被嘲笑?
外表?
調查發(fā)現(xiàn),6歲以下的孩子被嘲笑的最多原因是因為外表。因為兒童的眼光在外表的差異性上非常敏銳,如身高、體型(胖瘦、異常)、牙箍、衣著等都是被嘲笑的對象。
能力?
能力的強弱也是孩子被嘲笑的重要原因。如在數(shù)學課上,老師問:“樹上有2只小鳥,又來了2只,是幾只?”諾諾反應比較慢,回答“3只”,其他孩子就哈哈大笑。此后,這件事經(jīng)常被其他孩子拿來取笑諾諾“2+2都不知道等于幾,真笨!”而能力強的孩子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轉而被嘲笑,如佳佳聰明能干,是老師的得力小幫手,但是其他小伙伴會孤立他,說他是“馬屁精”。
舉止?
有些孩子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尿褲子、挖鼻孔、吃相不好、過分依戀某物等而遭到小伙伴的嘲笑。如牛牛來幼兒園的第一天就抱著一個綠色的青蛙毛絨玩具,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牛牛都抱著,其他人不能摸也不能碰。入園2個月之后,依然這樣。小朋友見了牛牛都會喊他“綠青蛙”,甚至有的小朋友還叫他“臭蛤蟆”。
姓名?
當前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起一些十分個性化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很容易因為諧音而遭到嘲笑。有一個小朋友叫“漢堡”,很多小伙伴經(jīng)常叫他“漢堡堡”“肉堡堡”“巨無霸”。
STEP2 擺正心態(tài):和孩子一起討論關于“嘲笑”的話題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關于“嘲笑”的問題,如詢問孩子:“為什么會被嘲笑?”了解孩子受嘲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面對已經(jīng)發(fā)生可能還會發(fā)生的嘲笑。還可以詢問:“被嘲笑了,感覺是怎樣的”,鼓勵孩子傾訴心聲,發(fā)泄情緒。在此過程中家長要耐心傾聽,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應對策略。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被嘲笑了應該怎么辦?!痹谂c孩子商量對策的時候不要提出不成熟的建議,要對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示信心,詢問孩子希望你做什么。此外,還要讓孩子認識到嘲笑別人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避免孩子反過來嘲笑對方。
STEP3 解決問題:教會孩子正確應對嘲笑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被別人嘲笑后會很難受,并竭盡全力去制止。家長的介入不僅不利于問題解決,更沒有教給孩子如何應對別人的嘲笑。畢竟,被嘲笑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其實,應對嘲笑有很多方法,平時可以在家里練習,畢竟同一種方法使用得太頻繁就不起作用了。
置之不理法
當孩子被嘲笑之后,通常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而當嘲笑者看到被嘲笑者的憤怒,往往會火上澆油。因此,孩子被嘲笑之后,告訴孩子“別發(fā)火”“不生氣”“不要哭”,這個策略能夠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使嘲笑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看不到被嘲笑者的生氣、絕望和哭泣,使其覺得嘲笑是一種非常無趣、無聊的行為,自然停止嘲笑。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控制憤怒情緒的方法,如深呼吸或者畫畫、玩游戲等。
贊同嘲笑者法
贊同能夠打擊嘲笑者的氣焰,使其得不到想要看到的結果。如可以這樣回應嘲笑者:“那又怎么樣”“謝謝”“沒錯”等簡單的字眼,這樣能給嘲笑者有力的回擊。教導孩子在運用這個句式時態(tài)度要堅決,自信,有目光接觸,給嘲笑者以震懾。
承認錯誤法
當孩子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出錯的時候,這個方法特別有用,提醒孩子“每個人都可能出錯,錯誤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下一次孩子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回應錯誤:“你說得對,我搞砸了。我下次會做好的。”如果孩子因為尿褲子或者一些不良的行為遭到嘲笑,可以這樣說:“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尿褲子,媽媽小時候也尿褲子。長大了自然就不尿了?!?/p>
說出事實法
如果有人嘲笑孩子,告訴孩子不要批評,只要指出對方做了什么干擾他的事情就行,如不能說“住手!你讓我很煩”“滾開,別說了”,而要說“你影響我畫畫了”“你別踢我的椅子了”,這樣不帶批評地說出事實,會給嘲笑者一個面子,讓他停止做這件事。
學會回擊法
回擊的最好方式就是問嘲笑者一個不相干的問題,但是這個方法不能經(jīng)常使用。同時提醒孩子:在反擊之后,立即走開,這樣被嘲笑的孩子能夠掌控溝通的主動權。如諾諾在遇到別人嘲笑她的裙子像老太太時,她轉向這群男生,然后若無其事地問道:“誰知道現(xiàn)在幾點了”,問完立即走開。這群男生可能對她的問題感到很驚訝,立馬去看表,同時停止了對她的嘲笑。
尋找成人幫助法
當孩子被嘲笑之后,向成人告狀通常是不可取的辦法,因為告狀的孩子通常會成為嘲笑的目標,反而會讓嘲笑者變本加厲,當然排除孩子身心都受到傷害和威脅。但是,有個合理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去尋找有成人的地方,例如孩子在小區(qū)玩耍,受到嘲笑之后,可以回到家長身邊玩耍,因為有成人在場,“嘲笑者”會很少嘲笑其他孩子,并且他們也不會把孩子看成是告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