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妊娠母牛后期的飼養(yǎng)管理
妊娠母牛圍產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個月的時期,該時期不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時期,也是影響犢牛初生重、斷奶重及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需要加強妊娠母牛圍產期的飼養(yǎng)管理,保證母牛日糧中的蛋白質、鈣、磷及維生素等必需營養(yǎng)物質充足。可以供給母牛優(yōu)質的干草和青草,讓母牛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以保證犢牛的正常生長,避免犢牛佝僂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發(fā)生。
二、加強犢牛的護理
犢牛出生后要及時將其鼻孔和口腔內的黏液清除,便于犢牛呼吸與吮乳,若犢牛吸入黏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犢牛兩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將其鼻孔和口腔內的黏液清除干凈再進行人工呼吸,幫助犢?;謴妥灾骱粑倥D殠魶]有自然扯斷需人工斷臍,斷臍后,為防止犢牛受涼,盡快將其被毛擦干。鑒于犢牛自身各器官和機體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對外界環(huán)境沒有適應能力,極易受到病菌侵襲引發(fā)疾病而死亡。因此,為確保犢牛健康,增強其抵抗力,必須讓犢牛及時吃到初乳。
三、注重犢牛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
犢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夠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給犢牛喂奶,通常會造成犢牛食管溝閉合不全,乳汁會溢入前胃,而犢牛前胃機能還沒有發(fā)育完善,極易引起異常發(fā)酵,嚴重時可導致犢牛死亡。建議犢牛出生4周后使用奶桶喂奶,且應使用干凈的毛巾及時擦除犢??诮堑娜橹?,防止犢牛反舔自身臍帶和乳頭。
常乳可滿足犢牛生長對蛋白質的需要,然而其維生素C、鐵質的含量較少且能量也不足,無法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為此在飼喂常乳時還應加強補飼管理,適當添加植物性飼料,可在犢牛出生后1周,在飼槽內添加優(yōu)質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僅可以鍛煉犢牛消化器官,提高犢牛消化道對粗飼料、精飼料的適應性,而且也能夠促進其生長發(fā)育,為早期斷乳打下良好的基礎。
犢牛在采食植物性飼料時,難免有各種寄生蟲進入體內,這些寄生蟲在犢牛體內繁殖生長,汲取犢牛機體的營養(yǎng),導致犢牛機體代謝不良,影響犢牛生長發(fā)育。為此,一定要定期對犢牛進行驅蟲,采用廣譜驅蟲藥有較好的效果。
四、犢牛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
1.臍帶炎。在剪斷犢牛臍帶時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產房衛(wèi)生較差導致犢牛臍帶發(fā)生感染,部分犢?;ヌ蛞部赡芨腥灸殠а住?/p>
犢牛斷臍后要嚴格進行消毒,在距離犢牛腹部約5厘米處剪斷臍帶,然后使用10%碘酊將斷端處浸泡約1分鐘,并且要做好斷臍后犢牛的護理工作,確保衛(wèi)生環(huán)境良好達標,圈舍、運動場所應定期進行消毒,此外,還要避免犢牛相互吮吸臍帶。對于輕度臍帶炎病牛,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閉治療,若出現(xiàn)膿腫癥狀時需要盡快通過外科手術及時排膿,并于清除腐爛組織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藥物。
2.下痢。引起犢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時,冠狀病毒、輪狀病毒、沙門氏桿菌及大腸桿菌等感染,球蟲感染,環(huán)境溫度低,奶溫不定,維生素A不足等。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高燒,排水樣性呈黃白色或灰白色糞便。部分病犢牛糞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及血液、黏液等,排血樣腥臭味糞便,肛門周圍與尾根被稀糞污染,尿量減少,后期病犢牛往往由于脫水衰竭而亡。
預防犢牛下痢要注重保溫及改善飼養(yǎng)條件,治療本病時應采用藥物結合補液的治療方法,以選用抗生素、抗毒素類藥物為主。適當減少喂奶量,避免犢牛腸道負擔過重,且加強病犢牛的供水。
3.支氣管肺炎。妊娠期母牛營養(yǎng)不良,長期缺乏維生素A、蛋白質等主要營養(yǎng)物質,造成犢牛體質差,抵抗力弱,極易感染細菌。同時,牛舍潮濕、通風不良會引起犢牛上呼吸道感染,導致支氣管肺炎的發(fā)生。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病犢牛體溫升高、精神頹廢,呼吸困難、咳嗽,聽診肺部呼吸音變粗,伴有濕啰音或干啰音。急性病例多呈現(xiàn)肺氣腫、心力衰竭及敗血癥死亡,慢性病犢牛則表現(xiàn)為生長發(fā)育受阻并伴有長期咳嗽。預防本病應以改善飼養(yǎng)條件、加強通風、及時消炎為主。對輕癥病犢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療,對重癥病犢牛需進行補液治療。
(云南省景洪市普文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白永春 普榮昌 郵編:66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