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楊
摘 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媒體已經被新媒體所取代。媒體之間的市場競爭也日益加劇,廣播新聞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媒體,就要順應時代技術的發(fā)展,因此,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于廣播新聞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于新聞信息傳播起著關鍵作用的新聞編輯的專業(yè)水平也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高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滿足廣大收聽者的市場需求,從而使廣播新聞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 廣播;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探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111-02
1 廣播新聞編輯概述
廣播新聞編輯,即為從事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處理的相關工作人員。包括對廣播新聞電視臺的系統(tǒng)進行指揮的總編輯,還包括對新聞信息進行提取、修改、刪除、編輯、設計等等一系列流程的編輯人員,最后還包括對加工好的新聞進行播報的播音人員及場景控制人員。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無論從新聞信息的設定,還是新聞信息的處理,再到最后的新聞信息的播放,新聞編輯工作貫穿于廣播新聞的整個過程。
2 我國廣播新聞編輯現狀
隨著我國人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滿足物質條件的前提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培養(yǎng),因此對現在的多媒體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廣播作為傳統(tǒng)的新聞媒介,在新型多媒體的打擊和擠壓下,逐漸變得被動起來,由于其經營模式單一,內容枯燥,造成越來越多的觀眾投向別的多媒體,從而導致廣播新聞收視率直線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國廣播新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作為關鍵人物的新聞編輯,肩負著提高新聞收視率的艱巨任務,但是,由于新聞編輯工作的固有模式,導致相關工作人員的思維比較保守,沒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不能開拓新領域,導致了官博新聞編輯的生長空間受到束縛。
3 我國廣播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廣播新聞內容缺乏吸引性
我國廣播新聞內容缺乏吸引性,主要體現在新聞的內容枯燥無味,廣播新聞本來就是以廣播的途經來吸引觀眾的,但是,由于廣播內容的設置沒有層次感,導致廣播的環(huán)境令人不舒適,如語言不富有親和力,讓人聽了以后無法切實感受到新聞的真實意境,再加上每篇新聞的內容幾乎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什么新鮮的事情或者鮮明的標題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導致大眾對廣播新聞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對廣播節(jié)目失去信心,然后導致大眾的目光就向著吸引他的媒體轉去。
3.2 廣播新聞形式單一
在這個多元化發(fā)展的多媒體時代,廣播新聞形式單一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廣播新聞形式單一主要體現在沒有結合廣播新聞自身的特點,與觀眾進行及時有效的聽覺交流,往往以老套的方法,認為只要把新聞廣播出去就可以了,沒有一定的技巧,也沒有為廣大聽眾營造一個新聞的氛圍,導致廣大聽眾對廣播新聞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導致聽眾的流失。
3.3 廣播新聞編排有待提高
我國廣播新聞編輯存在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認為廣播新聞編輯就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只要一直沿用下去就可以了,就是因為這種想法,造成他們在廣播新聞的編排上,沒有注入新鮮的亮點。廣播新聞的編排沒有體現廣播新聞的獨特性,沒有對廣播新聞進行合理的策劃,如標題的策劃,一個好的標題就立刻能吸引廣大觀眾,例如對于剛剛過去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進行報道,如果新聞的題目是“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將沒有任何新引力,如果是“食品安全,從我做起”將會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因此對新聞的編排是有必要的。
4 完善我國廣播新聞創(chuàng)新工作的建議
4.1 豐富廣播新聞內容
改變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廣播內容,向著新型多媒體的方向前進。運用網絡技術等眾多的媒介及廣播技術的相互融合,建立資源共享的廣播新聞服務平臺,不但實現對當地的新聞掌握第一手資料,還能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對異地的最新新聞進行挖掘,從而為廣播新聞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吸引廣大人民群眾。而且實現廣播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新聞消息廣播的即時性,高速性,很容易成為新聞頭條,從而在第一時間收獲收視率。
4.2 廣播形式多樣化發(fā)展
改變傳統(tǒng)單一廣播模式,可以采用廣播加互動的模式,或者是滾動模式,要求廣播新聞在錄制的過程中,要對新聞內容及播放時間進行相應的安排,可以在新聞的廣播過程中,適時添加一定的新聞互動,如對場外觀眾進行電話采訪,這樣更能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廣播新聞更具有一定的親民性,這樣不但新聞被快速的傳到社會中,而且還能提高廣播新聞的廣泛性。
4.3 提高廣播新聞的編排手段
根據廣播新聞的編排我們可以根據其時間發(fā)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排,也可以根據其吸引聽眾的程度進行編排,總之要把最新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放在廣播新聞的頭條,一是,可以起到廣播了第一手資料的作用,二是,因為新聞頭條能吸引廣大聽眾的注意,為以后節(jié)目的錄制,聽眾的收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4 提高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意精神
創(chuàng)新是廣播新聞靈魂的重要支柱,無論從新聞的搜集,新聞的編輯,還是新聞的錄制,到最后廣播出去,都需要融入相關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技術。對于新聞搜集者,一定要專注時政熱點,人們比較密切關注的新聞,來進行采集,這樣從根源上就已經獲得了一定量的收視率;而作為新聞編輯者,在對新聞的內容進行信息提取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新聞的要點和落腳點,一針見血的戳中要害,這樣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而對于新聞播報者,則要設身處地的融入到那個新聞環(huán)境中去,通過語言,語氣的表達,為聽眾營造真實的新聞氛圍。
參考文獻
[1]趙建華.網絡環(huán)境下電視編輯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科學之友,2012(6):107-108.
[2]李宏杰,山麗娟,王曦.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的轉型突破[J].今傳媒,2012(7):133-134.
[3]張連英.提升廣播編輯工作質量的有效措施探討[J].科技傳播,2012(8).
[4]胡正榮.變化中的廣播與核心價值體系[J].中國廣播,2008(5):1.
[5]尹鴻.廣播應更好地成為社會系統(tǒng)的有機組成部分[J].中國廣播,2008(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