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芳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EBN)方法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中的應用。方法 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并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實用性做出評價,制定護理計劃,再施以有效的護理干預。結果 實施循證護理, 減少了VAP的發(fā)生率。結論 循證護理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對患者有益,而且可豐富護理人員的知識, 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
【關鍵詞】循證護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循證護理(EBN)是指護理人員審慎、明智和準確地運用現有的科研結論為基礎,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護理人員的經驗,綜合考慮,選用最好的護理措施,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機械通氣(MV)是搶救和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隨著呼吸機的推廣應用,也由此產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這一常見并發(fā)癥。VAP的發(fā)生與護理操作有密切關系,已引起護理界的廣泛重視。筆者運用循證護理學的方法,尋找VAP的相關危險因素,采取必要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7月-2010年6月筆者所在科室MV患者60例,年齡22-50歲,所有MV患者無呼吸道基礎疾病,使用呼吸機時間49 h以上。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30例。
1.2臨床診斷標準 臨床標準的基本內容包括: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48 h以上直至撤機拔管后48 h以內的患者,具備以下2項或2項以上表現:①發(fā)熱,T≥38℃或較基礎體溫升高1℃;②周圍血中WBC>10×109/L或<4×109/L;③膿性支氣管分泌物,涂片見WBC>25個/LP,鱗狀上皮細胞<10個/LP;④胸部X線檢查可見新的或進展性浸潤病灶。
1.3方法
1.3.1觀察組 應用循證護理的方法,找到VAP相關危險因素,提出相應循證問題,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找出克服危險因素的方法,對獲取資料的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分析、評價,將所獲證據和筆者的臨床經驗、工作條件、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護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1.3.2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每2小時翻身、拍背、吸痰1次;呼吸機管路每48小時更換1次;每20分鐘向氣管內滴0.9%NaCl溶液,3 ml/次。0.9%NaCl溶液行口腔護理,2次/d。
2 循證與護理干預
2.1提出循證問題
2.1.1查閱有關資料找出VAP發(fā)生的有關危險因素
①呼吸機管路污染。②胃液及食物返流入肺。③口咽部定植菌及氣管導管氣囊上滯留物下移。④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功能障礙。
2.1.2循證找出預防措施
①呼吸機管路污染。循證結果:更換通氣管道的頻率對VAP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影響,特別是使用作為濕化裝置的熱濕交換器時,只會增加醫(yī)療費用。②誤吸。循證結果:患者半坐臥位(最好達到30°-45°)較平臥時VAP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③減少口咽部細菌。循證結果:在早期預防VAP中口腔護理極其重要,強化口腔護理(每8小時 1次),在1周內VAP的發(fā)生率為零。④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循證結果:肺部感染發(fā)生的幾率隨吸痰次數的增加而增加,提倡按需吸痰。
2.2護理干預
2.2.1呼吸機管道管理 呼吸機管道在使用過程中不提倡頻繁更換,目前我們基本保證對使用中的呼吸機管道系統(tǒng)每周更換1-2次。如遇到特殊的致病菌如銅綠假單胞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A)、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或呼吸機管道受到血液、痰液、嘔吐物、膿性分泌物污染時及時更換,濕熱交換器每周更換。除定時更換管系外,我們還要對管道的微生物進行定期檢測、記錄,及時發(fā)現致病菌防止交叉感染。
2.2.2體位管理 幫助患者取適當的體位可取平臥位、半坐臥位(抬高床頭30°-45°,抬高床尾10°-20°,防止患者下滑)、坐位等。要點在于使頭、頸、肩處于同一水平,頭部稍向后仰,以有效開通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止枕頭過高,影響氣流通過從而降低療效。
2.2.3加強口腔護理 經口插管的病人無法閉口,影響分泌物和唾液咽下,加上插管對口腔和咽部的刺激,常使病人感到極為不適,所以應及時吸凈口腔內分泌物,清潔、濕潤口腔,必要時變換插管位置。
2.2.4合理吸痰,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呼吸機時,由于不能關閉喉門,致使咳嗽能力減弱,無法自行咳出分泌物,必須經常吸痰。吸痰前,如果是清醒病人要向病人講解吸痰會有不適及如何配合,讓病人有心理準備,吸痰前后鼓勵病人咳嗽,以利于深部分泌物去除,并維持咳嗽肌肉的力量。掌握吸痰指征,按需吸痰。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動作要輕柔,每次15s,如痰液較多者,3~5min后重吸。每次吸痰前吸純氧3min,改善因吸痰造成的缺氧。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時,可遵醫(yī)囑給予生理鹽水20ml,阿米卡星0.2g,糜蛋白酶4000U混合后氣管內滴入每次3~5滴,或遵醫(yī)囑給予生理鹽水20ml,阿米卡星0.2g,糜蛋白酶4000U霧化吸入每日2~4次,以稀釋痰液,以利痰液排出,預防呼吸道感染。每次吸痰應翻身、叩背,以利痰液排出操作前后規(guī)范化洗手,使用口罩、手套等隔離手段。
2.2.5重視病房環(huán)境管理 ICU是醫(yī)院感染的高發(fā)區(qū),感染發(fā)生的危險比普通病房高5-10倍,這與ICU收治患者病種復雜、病情危重有關。因此在工作中要嚴格掌握ICU患者的分房標準,感染與非感染患者分開,特殊感染患者單獨住一個病房;室溫維持在20-22℃,濕度在55%-60%;室內禁止擺放鮮花;定時通風,嚴格室內消毒。
3 結果
觀察組中7例發(fā)生VAP;對照組中14例發(fā)生VAP。由此可見,觀察組VAP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循證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4 小結
循證護理是遵循證據的護理,選擇的護理方法更安全、更有效。通過循證護理,不但能使護理人員主動鉆研業(yè)務,而且能節(jié)省衛(wèi)生資源和經費,同時可以為護理面臨的法律問題提供支持,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參考文獻】
[1]宋錦平,成翼娟.循證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3, 18(4):
292.
[2]萬獻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治進展[J].醫(yī)師進修雜志,
2003,2 6(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