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亞
小學英語教學是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語感培養(yǎng)打基礎的重要階段,由于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自控力比較差,需要英語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管理,綜合各種因素提高教學效率。
一、英語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
英語課堂教學中包括教師、學生、環(huán)境、教材等多種要素,教師要通過有策略、有效率的管理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英語作為一門以語言為主的學科,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語言能力的訓練,因此是一種以語言交際為主的多元互動的課堂。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采取過于枯燥保守的模式,比如以教師的單向講授、以學生的機械學舌和記憶為主,必須在素質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向創(chuàng)設貼切的英語教學情境、提供語言訓練的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自由輕松的課堂等方向轉變。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新課標知識,能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新的教學標準和要求重新組織、管理課堂,使課堂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做出貢獻。
教師在對課堂進行教學管理時不能僅憑自己的直覺或者經驗,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使課堂管理首先要在具備科學性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使教師的管理不僅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筆者根據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知識基礎即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總結出課堂教學管理的五大原則,包括運用策略原則、文化內涵原則、人性管理原則、民主管理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用專斷的教學風格限制學生,而應該把英語教學放在英語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發(fā)揮英語本身的文化魅力和語言交際魅力,讓學生在體會英語美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英語課堂教學不止強調教師的教學技能,還對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提出挑戰(zhàn)。教師不只是在面對危機問題時才運用到課堂管理智慧,在每一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需要綜合調動各種課堂要素,使它們的組合以最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方式呈現??偟膩碚f,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是課堂教學的首要因素,課堂環(huán)境、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背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本互動是課堂教學中的變量,教師需要不斷采用靈活的教學藝術促進各種變量因素的最大實現和最優(yōu)化。
二、學生應成為課堂教學管理的主體
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管理就是以教師為主,對學生進行約束以保證教學效果的管理過程。這種認識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是對新課標理念學習不深入、理解不全面的結果。實際上,在教學中要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既然課堂管理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應該也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管理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教育材料和鍛煉機會,而不應該用傳統(tǒng)的觀點、守舊的思想,浪費珍貴的教育資源。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認為教師和學生是處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對立面,教師作為尊師重教的對象,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微信,嚴格要求和管理學生,而學生,由于自身的意志力比較薄弱,對事物的認識缺乏一定的深刻性,有時候不能有效明辨是非觀念。這就造成人們對課堂教學管理的誤區(qū),認為教師是管理者,而學生只能單純地被管理。
實際上,學生是處于不斷發(fā)展的、變化的人,學生的思想需要教師不斷加強教育才能提高,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鍛煉才能鞏固。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是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道德情境中提高思想覺悟,另一方面也是給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在面對道德兩難困境時能夠獨立抉擇,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自覺性,提高到的覺悟。這種由內而外的道德領悟比教師自外向內的說服教育更有效率,更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切不可站在自己的立場,以教育者、長者的身份進行枯燥的說理,這樣只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認為口說無憑的大道理誰都會講,而應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充分謹言慎行,展現自己的道德魅力。此外,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中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給予自主管理的權利,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轉換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多樣的角色,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時間、場合進行角色的轉換,以最合適的角色贏得學生的信任。據調查研究顯示,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1.設計者與引導者角色
教師在課前要積極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要采取生動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積極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學習。
2.管理者與合作者角色
教師既是課堂的管理者,更是與學生一同學習、探索的合租者,教師要在心理上認同學生、融入學生,這樣才能建設和諧、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
3.促進者與激勵者角色
教師要精心設計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善于進行點播,觸發(fā)學生的思維點,獲得正確的答案。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調動多種課堂教學因素共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