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茜
摘要:王維是盛唐時期神韻派的大家,在詩歌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神韻詩派作家范圍的劃定一直是學界爭論的問題,因為“何為神韻”的問題,是中國文學史上文論家們廣泛引用而又糾纏不清的問題?!吧耥崱钡膹V義和狹義問題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在這里我們暫且不論“神韻觀”的廣狹,因為當我們在獨獨談及王維的詩時,已經(jīng)不自覺地融入到狹義的神韻觀中了。
關(guān)鍵詞:王維;神韻
談及王維的詩,似乎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獨樹一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字字入禪”、“樂理入詩”等等這些評價,似乎已變成王維詩歌的獨有標志。但是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精通書畫、擅長樂理、以禪入詩的作家并不在少數(shù),而且王維的詩歌兼有畫、樂、禪,聽起來似乎也很難融合成為一派。如此看來,一定是有什么精妙的“介質(zhì)”,讓王維的詩能夠不散神的自成一派。那種“介質(zhì)”,就是神韻,融于字句的沖淡清奇的神韻。
王士禎為代表的狹義神韻說不光要求“生動而有余”,而且要兼?zhèn)洹皼_和淡遠”、“空音鏡像”等特征,同時又排斥“雄鷙奧博”等風格。王維在吟詠山水時,由于他自身的經(jīng)歷以及他在詩、畫、樂、禪等方面的造詣,自然就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悟。王維又能夠發(fā)揮自己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運用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境界恰與王士禎的要求相合,故被其奉為圭臬。
王維的山水詩最是能體現(xiàn)他不俗的神韻。王維的山水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境并非激越、迅疾、剛猛的形態(tài),而是一種以佛禪為趣旨的沉靜空寂的無人之境。他的詩簡單純粹,詩意豐富底蘊深厚,但不追求形式上的花哨華美,始終呈現(xiàn)出的是和諧至極的感性生命和藝術(shù)生命交融為一的境界。
例如《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右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末二句就是指禪性安定,能制妄心,正與空潭相印。由于性空,全詩展示的境界也是一片空寂:云峰之中,人跡罕至,鐘聲不知從何傳來,泉聲咽沒在危石之中,日色冷卻在青松之上。其佛性的空冷寂在始終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又如被明人胡應(yīng)麟譽為“入禪”之作的《辛夷塢》在創(chuàng)造清幽、絕俗意境的天然渾成方面,最能代表王維詩歌的藝術(shù)風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詩人將辛夷花置于一個山深人寂的環(huán)境之中,寫它開時即熱烈奔放,山野一片火紅,落時則飄然而榭,毫不婉惜。辛夷花自開自敗,順應(yīng)著自然的本性,自滿自足,無人欣賞也不求人欣賞。這絕無人跡、亙古寂靜的澗戶,正是詩人以“空寂”的禪心關(guān)照世界的意象,他告訴我們,自然宇宙雖有色而實空,雖動而常靜的佛禪義理,雖小篇之作,卻內(nèi)蘊恒實,難怪胡應(yīng)麟讀之有“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之感。
詩人潛心體悟自然界花開云起的自然律動,進入了與自然本質(zhì)對應(yīng)的物我不分的詩、禪共境。王漁洋說王維惘川詩“字字入禪”、“妙諦微盲”,認為王維的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與世尊拈花,迎葉微笑,等無差別”王士鎮(zhèn)在討論詩歌理想時,采用禪宗的術(shù)語“悟”來暗示那種在物我統(tǒng)一下對現(xiàn)實的直覺把握,他認為王維的詩歌“取由我衷”,“只取興會神到”,超越了摹寫的界限,也超越了純粹個人的情感,最終超越了語言本身,“舍筏登岸,禪家以為悟境,詩家以為化境,詩禪一致,等無差別”。正是由于王維能對中國深邃的傳統(tǒng)哲學和文化兼收并蓄,使得他在思想上更廣泛地吸取各家的美學觀念,更深刻地認識生命的審美意義,從而在作品中生動地寫出昂然的生命精神,表現(xiàn)出個體生命與宇宙生命的親密交流與渾然互化,流露出獨屬于他的神韻。這正是王維雖號稱“詩佛”,其山水詩卻與一般“僧詩”的枯稿死寂全然不同的根本原因。而且,王維對山水林泉的歸依也主要是一種精神認同,而非陶淵明等跡隨心隱、決絕塵垢的堅定追求,因而詩中缺乏陶淵明式的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辨,充溢的是閑適與平和。王維追求的是心的自由,是個性的張揚。
王維以這種禪意消解了自己內(nèi)心的郁結(jié),通讀王維的詩,我們似乎能從他詩歌的神韻中讀到他的人生。他不僅突破了仕隱關(guān)系,而且在“純粹意識”上調(diào)和了仕隱關(guān)系,而且把這一“二難選擇”變成了一種詩的境界,變成了具有實踐性意義的生存智慧。他拋棄了六朝文人以人世為俗、以出世為高的偏見,以一種隨時而動、趨勢而行的達觀態(tài)度來對待人生際遇,既不幼稚地認為做官就是庸俗可鄙,也不僵化地認定隱逸就是高潔可敬。于山林里可以做到的獨善自養(yǎng),于魏網(wǎng)中未必不能實現(xiàn)。仕隱兩可,隱要隱得自由,仕要仕得自然。王維《漆園》詩云:“漆園非傲吏,自闊經(jīng)世務(wù)。偶寄一微官,婆婆數(shù)株樹?!本蛨A滿的闡釋了他仕隱對立的消解,或許于王維來說,仕隱本無界限,又何來消解,豁達的氣韻滲透紙背,歷千年而來,神韻不散,似乎還得見當年神采。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王維精巧又不漏痕跡地運用在詩歌中的畫工、樂理、禪意,因著一股獨有的神韻融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清靜空雅的藝術(shù)特征?;蛟S正是這種神韻,才讓王維之所以成為王維,才讓后人心目中的王維就那樣永遠存在于他清麗的詩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