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用預設的應用是近年來語用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從語用預設的特點出發(fā),對趙氏喜劇小品進行了分析,初步探究喜劇幽默產生的機制,分析喜劇小品幽默效果的深層語用原因。
【關鍵詞】喜劇小品;語用預設及特點;幽默效果
一、引言
近幾十年,小品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舞臺上大放光彩,其中脫胎于二人轉的東北小品更是享譽大江南北。作為趙氏小品的精華代表,由趙本山弟子組成的遼寧民間藝術團在《歡樂喜劇人》舞臺的表演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揚。本文試以《歡樂喜劇人》中遼寧民間藝術團表演的喜劇小品為語料,試圖從語用學中預設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喜劇小品藝術魅力的深層語用原因。
二、語用預設理論及特點分析
預設又稱為前提(presupposition),德國哲學家弗雷格Frege首先對預設進行了認真的研究。20世紀60、70年代,語言學家將預設作為一種語義關系進行研究——語義預設;隨后,隨著研究深入,語言學家發(fā)現預設對語境因素十分敏感,它與說話人以及其他語言外因素有密切關系,語言學家們開始將預設作為一種語用推理去研究——語用預設。
1、語用預設
關于語用預設,語言學界大致有三種理解:第一種理解認為語用預設指說話人對言語中的語境所做的設想;第二種認為語用預設是實施一個言語行為所需要滿足的恰當條件或是使一句話具有必要的社會合適性所必須滿足的條件;第三種理解認為語用前提是交際雙方所共有的知識。上述三種看法分別從說話人、交際過程、聽話人角度對語用預設進行了解釋,三者其實是共通的:語用預設是說話人自己明確并認為或者假定聽話人也明確、能夠促成言語行為順利實施的適合條件。
2、特點
Saeed曾指出,可以從說話人的角度來看預設這一概念;或者也可以從聽話人的角度來看,把預設看作是建立在說話人表達信息的基礎上聽話人對說話人意圖所做的一種推論。無論從說話人、聽話人或者是上文提到的交際過程來看,預設都是具有動態(tài)性的。運用動態(tài)的觀念研究預設就可以采用多視角來分析預設。以此,我們認為預設除了具有基本的合適性、共知性以外還具有動態(tài)性、主觀性、單向性、隱蔽性、可取消性的特點。
語用預設的合適性、共知性是保證話語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主觀性指預設是會話一方對某一語句主觀上的態(tài)度,有時可能并不為對方認可。單向性是指預設未被聽話人理解前是屬于說話人單方的。隱蔽性是指預設通常并不為說話者直接表達,而是通過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語境制約將預設加以暗示,能夠根據語境推論出來??沙蜂N性是指話語中原本存在預設,由于語境因素中的語言因素或非語言因素的影響,使得原有的預設不復存在。
三、運用
小品的幽默效果離不開巧妙運用語用預設的各特點。下文將從四個方面,結合語用預設的各個特點解釋喜劇小品中幽默效果的生成。
1、故意誤設預設
在喜劇小品中,巧妙運用違背預設的合適性特點故意設置錯誤預設,可以達到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如:
宋小寶:我的收費標準……,合理不?
楊樹林:這個價位非常合理。
宋小寶:你看我為什么這么便宜呢?因為我這是薄利多銷。知道不?我這是走量,見利就走。(《碰瓷》)
在這個小品中,宋小寶為了能夠碰瓷成功,跟被碰瓷人楊樹林進行交涉,在宋小寶的言語中,碰瓷似乎是一個正當的行當,“價位合理”又“薄利多銷”,儼然是一個正經生意人在做生意時與顧客交涉時的合適言語。而在碰瓷這個場景設置中,宋小寶的言語是不適合現下語境的,這種與大眾認知相左的荒謬場景讓人不禁啞然。
2、假意強調預設
假意強調預設是指表面上看似強調原有預設但實質上進行主觀理解,進行新的預設設定,造成幽默效果。
大小姐:如果我跟你媽掉河里了你先救誰?
二哥:掉那條河里了?
大小姐:不知道???
二哥:不知道不行啊,不然我咋去救你?。?/p>
大小姐:我是說如果掉河里了。
二哥:如果掉河里跟我有什么關系,我又不認識如果。
……
大小姐:我就是打比方
二哥:你打比方?比方我認識,他是我朋友,你為什么要打他?你為什么這么粗魯?為什么要打比方?(《四大才子》)
在這個例子中,表面上看來二哥似乎很配合大小姐進行了多次言語交涉,但實際上我們看出二哥每一次的回答都巧妙的偏離了大小姐的預設焦點。按照一般的常識,大小姐的第一次問話的話語預設焦點應該在“我和你媽”這兩個人發(fā)生了什么,其語用預設焦點應該是“你救誰”,而二哥巧妙的提取了背景信息,將“河”作為焦點,表現上順應大小姐的問話問出“那條河”這樣的回答來躲避了大小姐真正的問話意圖。當大小姐氣急敗壞的解釋只是打個比方的時候,二哥故伎重演,反而責備大小姐無緣無故打人,會話徹底中斷,無法繼續(xù)。二哥多次巧妙運用預設的主觀性、單向性、隱蔽性的特點將大小姐的語用預設進行轉移,讓觀眾為他的機智忍俊不禁。
3、順用預設
順用預設是指借用對方的預設,用對方預設作為前提進行推論,從而得出不利于對方或有利于自己的結論。如:
宋小寶:……這張是腦門往下尾巴根往上,粉碎性骨折……
健美教練:媽呀,太神奇了,我這一腳把你踩成無脊椎動物了?(《碰瓷》)
在這段對話中,健美教練借助宋小寶的預設,采用歸謬的方式順應宋小寶的話諷刺的說出你是無脊椎動物這一荒謬結論,這種明知不可能卻得出的荒謬結論讓觀眾深切的感受到小品對碰瓷這種行為的諷刺,寓教于樂,具有深刻的社會教育意義。
4、打破預設
大小姐:必答題,你是大哥,你先回答。
大哥:一加一等于幾是一道數學題,本人鉆研文學,對數學一竅不通。二弟,你家祖?zhèn)鲾祵W,你告訴大告訴大小姐吧
二哥:我們家的確是祖?zhèn)鲾祵W——傳女不傳男!(《四大才子》)
在這個場景設置中,三位才子都不想娶丑陋的大小姐,所以絞盡腦汁想辦法躲避大小姐的問題。大小姐第一次問話時設定預設是“大哥必須先回答”的預設,大哥卻將焦點放在數學題上,用對數學一竅不通的理由取消了必須先回答這個問題的預設,將問題拋給了“祖?zhèn)鲾祵W”的二哥。二哥急中生智,用“傳女不傳男”成功的取消了大哥的預設“二弟精通數學”,兄弟間的智斗讓人捧腹大笑。
四、結論
在言語交際中,恰當運用預設的特點可以制造大量幽默效果,并在塑造人物、增強舞臺表現力和升華主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語用理論中其他理論等都可能使話語在特定的情況下產生幽默的效果。而目前對于言語幽默效果產生原因的研究并不十分透徹,關聯理論、禮貌原則等一些基礎理論與言語幽默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并沒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豐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外國語出版社, 2000.
[2] 羅國瑩, 劉麗靜, 林春波. 語用學研究與運用[M].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
[3] 黃華新, 徐以中. 預設的動態(tài)性和動態(tài)預設觀[J]. 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37(5).
【作者簡介】
高婷(1990—),女,山東日照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