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升級,垃圾短信、騷擾電話、詐騙信息的猖獗讓手機用戶頭疼不已,于是手機號碼標記軟件大量興起。此類軟件讓人可以拒接推銷電話或者拉黑騷擾電話等。但越來越多的用戶反映,手機號碼被“錯誤標記”或“過度標記”后,泄露了個人隱私,且很難取消。
目前多種手機電話本應用和手機安全軟件推出的防騷擾功能都允許用戶標記,而它們工作原理完全一樣,只要使用相同的軟件,用戶的電話號碼被別人主動標記后,標記信息就會通過云共享被多人標記。
2013年,工信部通過了《電信和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guī)定》,其中第一章第七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電信和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開展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自律工作?!?。但應由誰來界定、核實和監(jiān)管這些信息的隱私問題?如何保護?
筆者認為,該規(guī)定難于勝任當前的需求。解決號碼標記的問題,需要從技術和制度上發(fā)力。一是要改進號碼識別和標注技術,使抓取、識別、發(fā)布的過程更完善精準,減少誤差;二是第三方軟件應更多考慮可能因技術操作服務而引起法律糾紛和責任后果,各家號碼標注軟件應提供具備錯誤申訴、撤記功能,對特殊職業(yè)如警察、軍隊、記者等這類特殊人群,應作特殊保護,取消標記服務。
有律師表示,手機號碼標記其實并沒有涉及當事人的隱私,反映基本事實,沒有損害公眾利益,沒有違背公序良俗,不構成侵權。就國家的法律來說,目前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是屬于個人隱私。
但是,筆者必須指出,此前的《網(wǎng)絡安全法》(草案)中提出,軟件商在獲取用戶信息之后必須進行充分保護,不可惡意泄露或者交易。因此我們希望更為健全成熟、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guī)盡早出臺,同時呼吁手機號碼標記軟件服務商盡量提高隱私保護意識,不要讓讓標記服務成為威脅用戶隱私安全的某種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