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
對于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學而言,由于生源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上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本文就如何優(yōu)化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數學課程教學談幾點筆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課堂教學實踐.
一、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的難度難以把握
都說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對于中等專業(yè)學校而言,招的生源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在教學難度把握上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由于缺乏對學生認知基礎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評估和思考,導致教學的難度把握上容易出現經驗主義錯誤.
2.教學內容缺乏個性和特色
在中等專業(yè)學校內如何教數學呢?筆者認為各個專業(yè)的要求不一樣,對數學學習的要求也就不一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缺乏個性和特色,應該結合專業(yè)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例如,計算機、財會專業(yè),數學要求高,應該注重起點的設置高一點,例如外語、旅游等專業(yè),則數學教學應該起點低一點,重點滲透數學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和價值.
3.數學教學可視化度低
數學是抽象的!如果我們不注重數學教學的可視化滲透,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容易出現思維的障礙,嚴重的將導致學生習得性無助現象的產生.
二、中等專業(yè)學校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基于上述問題,我們需要思考進一步優(yōu)化我們中等專業(yè)學校數學教學的策略,確保提升數學學習的有效性,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
1.改變教師數學教學的思維模式
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如果缺少了教師的引導,容易出現低效現象的發(fā)生,當然如果仍然全盤灌輸也是不行的,灌輸式教學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發(fā)展受到老師教學的限制,出現狹隘性.為此,筆者認為優(yōu)化我們中等專業(yè)學校數學教學,首先就必須改變我們教者的思維模式.
如,改變對數學教學和數學解題的觀念,我們的數學教學是為了學生后面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的,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數學習題.每節(jié)課我們都應該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問題1: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問題2:我如何組織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問題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問題4: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有怎樣的基礎,能夠用來解決困難的方法有哪些?
即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對教學進行思考,確保我們教學的設計與難度的把握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和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2.聯系專業(yè)與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某一個學習重點,而部分數學教師有時難以準確地描述這一學習重點.那么,此時怎么辦?筆者認為,對于中等專業(yè)學校而言,我們可以將教學的視角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自發(fā)地感覺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例如,學生學習《函數的概念》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某一個實例來理解函數中的集合、對應、函數關系,如果要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就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函數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的三種描述方法,讓學生能進一步理解抽象的函數概念.筆者在教學前給學生用PPT展示了“1950年至2000年的人口出生率”,數據統(tǒng)計單位為“億”,然后要求學生以PPT展示的圖像為依據,應用解析式的方法表示圖中描述的函數關系、應用列表法表達圖像描述的函數關系.實踐經驗表明,這樣的設計緊緊抓住了函數概念教學中函數描述教學的重點,由于選材源自于生活,如此處理能高效地引導學生探索函數知識.
再例如,《函數的概念》的教學,有相當多的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存有誤解,他們認為在生活中經常要應用到計算知識,不需要應用到函數知識,學習函數知識是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為了應付高考的知識,對于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而言不那么重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函數概念學習的興趣呢?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電視新聞,這個新聞中談到該市要進行公交改革,過去該市應用一票制的收費方法,即不管公交的路程有多遠,統(tǒng)一收費3元,而現在該市取消一票制的收費方法,改為5 km內公交收費2元,5 km以上,每增加5 km增收1元(不足5 km則按5 km的費用計算).現該公交線路共有20 km.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這段新聞思考數學問題:該次的公交改革合理嗎?要如何才能證明該次的公交改革合理或者不合理?學生經過討論以后,發(fā)現要研究這個數學問題,必須先了解該次公交改革收費方法的函數關系式.通過討論以后,學生發(fā)現該條公交線路的收費方式的函數關系式如下:
y=2,0 3,5 4,10 5,15 學生認為,可以以此函數關系為基礎,通過花2-3天的時間調查取樣,了解該條公交線路上的乘客一般搭乘的路程是多少,通過繪制改革前與改革后乘客付出的車費變化,了解乘客是否從公交改革中得到實際的收益. 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給學生設置具體的生活、生產情境,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去,不僅僅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助于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可視化 隨著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課堂教學手段應該多元化,尤其是在可視化教學方面,應該注重教學設計的投入,除了課堂上要充分借助于多媒體、PPT動態(tài)地呈現數學知識內容外,還應該將實物模型展示給學生看,尤其是我們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更應該注重直觀化、可視化教學. 除了課堂上的要注重可視化呈現外,課后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將教學重點、難點拍攝成微課,讓學生課外自主點播重復學習.一節(jié)微課有時只有兩至三分鐘,最長不過十分鐘,但是直接靶向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的學習需要. 此外,從我們中等專業(yè)學校的生源特點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yè)后直接走入社會,走上各自不同的崗位,各個行業(yè)對數學的要求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因此我們的數學問題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還有一部分學生將通過對口高考進入高校深造,因此對數學的要求更高一點,為此我們的問題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能夠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